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博文
養父江總十三歲的少年歐陽詢,在這一年失去了他的所有。他的家族,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他過去錦衣玉食的生活。他本來要繼承父祖顯赫的家業,成為下一代嶺南王。現在這一切都煙消雲散。歐陽紇一族被滅門,隻有歐陽詢一人逃脫。但是他沒有向深山老林逃竄。他反而選擇了北上。他衣衫襤褸,滿麵塵灰,走在去京城建康的路上。聽說父親被俘後已經被押解上京問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父親歐陽紇歐陽詢關於祖父的回憶是溫馨的。他關於父親的記憶反而是疏遠的,模糊的。父親不太喜歡這個醜陋文弱的孩子。祖父死後,父親繼承了祖父所有的職務勳爵。在父親生命中這最後的六年,他作為嶺南王,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歐陽詢沒有得到多少關注。但他無時無刻都感到自己是在父親的陰影之下。父親的身影,高大雄健。他相貌堂堂,龍驤虎視。和那些紈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祖父歐陽頠在歐陽詢的記憶中,祖父是一位謙和慈祥的老人。祖父很早就發現他超人的聰慧,教他讀書習字。祖父去世時,他隻有七歲。他還記得和父親一起,護送祖父的靈柩,從廣州回到故鄉臨湘(今長沙)的旅程。五嶺逶迤,崇山俊林。在很多年以後,他熟讀經史,對前朝故事了如指掌。他才真正了解了祖父,他的傳奇的經曆,他的不世之功業。祖父是亂世中真正的人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那個像猿的男人——《補江總白猿傳》與初唐書壇的明爭暗鬥以下故事純屬虛構!以下故事根據近人曆史研究成果所編寫。匿名奇文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7月11日,太宗一朝的書壇領袖、銀青光祿大夫、弘文館學士虞世南在長安去世。他去世後不久,坊間就出現了一篇奇文。這篇匿名文章極盡捕風捉影,信口雌黃,無端構陷之能事。但它同時又文詞優美,意境深遠,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取消了斯大林民族定義中“四大共同”必須同時滿足的必要條件之後,民族識別工作終於可以進行下去了。但這也帶來了一個意料不到的後果。既然不需要四個條件都滿足,那麽滿足哪幾個條件就能被劃為少數民族呢?排除了共同經濟生活,剩下三條是否需要同時滿足?也不需要!比如錫伯族,除了共同經濟生活外,共同地域和共同語言的條件也都不滿足。錫伯族,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新中國建立後,定馬列主義為一尊,一切向蘇聯模式學習。斯大林的民族理論,理所當然地成為指導民族工作的“聖經”。但解放初的民族識別工作,其實並沒有嚴格按照斯大林的理論。因為國情太不一樣了。如果按照斯大林的民族定義,中國除了漢族就沒有別的民族了。中國廣大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都還沒有進入資本主義階段。按照斯大林理論,它們沒有共同的經濟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斯大林的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對民族的定義,又稱“四大共同”。“民族首先是一個共同體,是由人們組成的確定的共同體。”“民族是人們在曆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斯大林的民族定義在解放後因為顯而易見的原因被奉為金科玉律,在學術界占據了絕對的話語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民族文化自治奧托·鮑威爾(OttoBauer,1881—1938),奧地利猶太人,二十世紀早期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國際工人運動領袖,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重要領導者,民族理論家。在我們以前的官方敘事體係中,鮑威爾代表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機會主義”、“修正主義”、和“投降主義”等一切壞字眼。他被認為協助資產階級葬送了中歐的革命。中歐的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民族識別,是指對一個族體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稱的辨別。 用更通俗的說法,民族識別就是確認一群人能否被劃為少數民族,以及這個少數民族究竟用什麽名字來代表。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這種說法,並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天經地義,而是一項龐大的社會學工程的人為結果,除了學術屬性外,同時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 這項社會學工程,可以看做三個要素的集成。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邊疆考察姥爺在燕京學習的幾年,真正安坐書齋的時間很少,在外麵跑的時間卻很多。對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來說,需要長時間在“外麵跑”的田野調查(fieldwork)都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田野調查,是社會人類學巨匠,長期任教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波蘭裔學者勃洛尼斯拉夫·馬林諾夫斯基(Bronis?awMalinowski)在1920年代所創立的一套研究方法。當時被西方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