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博文
印度裔蘇納克當上了英國首相,引起一片嘩然,接下來又是一片大討論:為什麽印度人在美國,及西方國家能獲得巨大成功,而中國人在海外無聲無息,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怵窩子。有人把印度人的成功規結為語言優勢,有向上爬的野心,又巧於鉆營之術。.我認為應該從根子上找原因。印度人在美國比中國人活得從容,原因很多,很多人隻從表麵上分析,其實最重要的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30 05:34:34)
鄒忌納諫齊王戰國策記載了一個小故事,題目叫《鄒忌修八尺有餘》。有的古籍稱之為《鄒忌諷齊王納諫》,講的都是同一個故事。鄒忌是齊威王的朝臣,此君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早上他穿好衣服,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比,誰美?''妻子說:"您美得很,那個姓徐的怎麽能跟您比!"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又問他的妾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17 04:48:30)
早年搬家的一二事 生在農村的孩子,無論走到那裏,對鄉土都有幾分難以割舍的倦戀之情;有一個電視劇,演到貪官在法庭上做最後陳述的時候痛哭流涕,不忘說上幾句深情的話: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對不起生我養我的那塊土地,對不起那裏的父老鄉親。 相比之下城市來的孩子大多數缺少這種情懷,因為他們不會一輩子隻住在一個地方。計劃經濟時期,體製內,大多數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2-10-16 19:34:23)
登鸛雀樓一王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OntheGuanQuieTowerThesunbeyondthemountainglowsTheYellowRiverEastwardflowsYoucanenjoyagreatsightByclimbinganotherhight回友人這是我喜愛的一首詩。無論是寫實還是表達的寓意都很成功。千裏美景用十個字高度概括出來。前兩句對襯,日在上,河在下,一個往西,一個往東,而且字句對仗公整,後兩句巧用數字描寫:千裏目,一層樓,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12 13:41:11)
老狼報恩 這是一個我所聽過的,界乎傳說和真實之間的故事。 事情發生在陜西一個偏遠的山窩窩裏。 一個不大的村子住了十幾戶人家。有一家住著一對老夫老妻,無兒無女。老漢六十開外,終年上山采藥,讀過幾本醫書,附近的村民常找他看病,他最拿手的還不是開藥,而是治療各種跌打損傷。有人找他看病,說是腿疼或腰疼,老漢不用診斷,隻叫人家在前麵走兩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2-10-08 20:06:13)
說說清零Ontotalelimination 清零是個新詞,它的傳播和使用離不開疫情,今後疫情過去了,這個詞也許就消失了。但清零現像是永存的。所以我們應該跳出疫情說清零。也許它成了一個哲學問題。 清零是一個人類活動, 清零的內容五花八門,而且時時刻刻在發生。 在地裏除草,你是想除掉所有的草呢,還是想留一部分呢?除四害時無論那一害是不是都要斬盡殺絕。掃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10-07 13:06:04)

不要埋怨天天做核酸
有西方學者指出:中國的“動態清零”是政治實踐上的一次極限之舉,它由以下六個要素組成:國家動員能力+基層政府執行力+國民紀律性+醫療醫藥能力+強大的物資保供能力+互聯網高水平=動態清零這六個要素,缺一不可。多個國家都嚐試過學習中國模式,但卻很快宣告失守,因為他們無法同時在六個領域保持高水平。僅僅是一個“健康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2-10-02 18:21:27)
買東西的永遠鬥不過賣東西的,這也是千古名言。前幾天紐約市場來了一批白桃,看上去個個像老壽星手裏托的壽桃,又大又鮮亮,價錢也合適,才$1.99一磅。買回幾個,一嚐味道還不錯。又過了幾天,同樣又大又漂亮的白桃一下子落價了,賣到$1.49一磅,不光是一個店,所有的店都是這個價。人們開始瘋狂購買,一包包往家拎。我也買了一兜子回家。沒想到裏麵切一個,壞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9-26 11:13:25)
中秋細思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十五的月餅十六甜。第一句是老話,也是有科學根據的,道理並不重要。誰也沒有耐心上網查個究竟,那種知識多一點,少一點不影響吃飯,不影響找工作。我很早就聽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句話,但不知道它有什麽暗含的意思。同樣後半句十五的月餅十六甜也聽人說過,更不知道為什麽同樣的月餅不同的時間吃味兒就變了。人長大之後閱曆多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9-21 06:38:03)
賈平凹的書我讀過,包括他那本倍受爭議的廢都。有人白天大罵他流氓,晚上把燈擰小了,躲在角落裏偷偷看。我是大大方方看完的,其實也是匆匆溜覽了一遍。前幾年廢都最火的時後,是我從一個中國人那裏借來的。這位女士是從她妹妹那裏傳過來的,她老妹子又是從同公司一位閨蜜那裏借來的。這位閨蜜是從她老公手裏拿到的,她老公又是托人回大陸時捎過來的。這本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