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五歲時,我到京都第一蒙養園(幼兒園)去,進園時,須口試。試罷,我聽一老師說:“我要這個小斜眼兒。”那時我的左眼的黑瞳仁跑到鼻邊了,要多難看有多難看,虧得薑老師要我。...... 我的斜眼兒是怎樣治好的呢?原來在北京,父母帶我去看了全國最有名的中醫孔伯華。孔大夫說:“不用開刀。每天廚子買菜時,切一片薄牛肉片,貼在眼左側。孩子覺得黏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風寒感冒(症狀)的食療 在幾種感冒裏,風寒感冒的食療手段是最多的。 1.蔥豉湯 蔥豉湯是筆者自己的當家風寒方。每當風寒初起,定飲此湯,屢奏解表宣肺之功。 原料: 淡豆豉:中醫藥房有售。如果用顆來計量的話,一歲幼兒有人推薦用30顆(見此鏈接),五歲幼兒有人推薦50顆(見此鏈接),成人推薦60-90顆。第一次使用,及給孩子使用時,開始可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流感輕症 ■推薦: 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 銀花15g、連翹15g、桑葉10g、菊花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竹葉6g、蘆根30g、薄荷(後下)3g、生甘草3g 麻杏石甘湯加減: 炙麻黃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5g、知母10g、浙貝母10g、桔梗10g、黃芩15g、柴胡15g、生甘草10g ■適應症: 咽紅不適,輕咳少痰;口渴咽痛,眼結膜充血 從中醫角度講,流感屬於溫病,一老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流感輕症 ■推薦: 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 銀花15g、連翹15g、桑葉10g、菊花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竹葉6g、蘆根30g、薄荷(後下)3g、生甘草3g 麻杏石甘湯加減: 炙麻黃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5g、知母10g、浙貝母10g、桔梗10g、黃芩15g、柴胡15g、生甘草10g ■適應症: 咽紅不適,輕咳少痰;口渴咽痛,眼結膜充血 從中醫角度講,流感屬於溫病,一老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感寒濕滯(症狀) 1)治則: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2)中藥 藿香正氣散:為祛濕劑,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或四時感冒屬濕滯脾胃,外感風寒者。 加味藿香正氣軟膠囊(通用):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07 08:05:17)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髒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克製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 “冬病”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醫以“時行感冒”稱呼流感。《諸病源候論·時氣病諸候》:“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時行病毒之邪。人感時行病毒而病感冒則為時行感冒。 時行者指與歲時有關,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氣;病毒者指一種為害甚烈的異氣,或稱疫癘之氣,具有較強傳染性的邪氣。 時行感冒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治則 風寒感冒的治則,為“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風熱感冒的治則,為“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雙方的共同點,是都以“辛“來解表。不同點,一是風寒時用“辛溫”藥,風熱時用”辛涼“藥;二是風寒時注重散寒,而風熱時注重清熱。 2.風寒感冒中藥 1)《傷寒論》經方 “桂枝湯”: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國營廠環境裏。國營廠的生活中心,是廠俱樂部。 這個俱樂部,和我人生的兩次迷路有關。 第一次迷路,發生在兩、三歲的樣子,冬天。我奶奶和一幫老太太打牌的時候,我穿著開襠褲和拖鞋,自己偷偷溜出門去,想去看電影。我一直走到了俱樂部的對麵,過街就是了。這段路,大人快走也得五分鍾,天知道我的小短腿是怎麽走到的。這時候,正是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本篇有現成資料,故轉載之。 ================================================================= 核心提示:周福清入獄後,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經過這次打擊,周伯宜更是破罐子破摔,越發墮落起來。他不僅終日酗酒,吸食鴉片,還經常打罵妻子,亂發脾氣。後來,他臥病在床久治不愈,1896年去世,享年37歲。從此以後,魯迅一家從小康墜入困頓。 魯迅的父母資料圖 本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71]
[72]
[73]
[74]
[7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