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9-02-02 06:00:36)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道,恒有。所謂天下有道無道是指人為,即人道。天下有道是指順道,無道是指逆道。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2-01 05:45:56)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31 05:22:38)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 孔子之樂在業餘愛好者中算好的,但與師冕相比,則未入於室也。故對師冕衷敬於內,禮周於外。 子張之學猶如子路之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初入道,滿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30 06:07:07)
子曰:“辭達而已矣。” 此可謂,“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入室也。 “語不驚人死不休。”——“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追求之境。 “辭達而已。”——“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返璞之境。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29 04:37:04)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無人與孔子為謀,可知矣。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佛肸召,子欲往。孔子想變通,子路責之,阻了孔子的功,保了孔子的名。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28 04:25:59)
子曰:“有教無類。”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嚐無誨焉。”——禮不論多少,但不給不行,門檻還是有。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社會之教比老師之教影響更大,子貢、冉求是例。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27 05:35:13)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儒家言好,言正,不言壞。君使臣不以禮,臣該怎麽辦?孔子不說。孟子辯“誅一夫”,其實是勝者王侯敗者賊,成者有道,敗者一夫。諸葛亮忠,累死;曹操不忠,傲世。後儒,貶曹,頌諸葛,也是看成敗。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26 05:59:59)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話說得過頭了;用“君子貞而不諒。”往回收收。 他心慕伯夷叔齊之貞,而無餓死之誌,遂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25 05:53:26)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當仁不讓於師——子路也;不讓於子——墨翟、莊周也; “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賢聖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夫賢聖下筆造文,用意詳審,尚未可謂盡得實,況倉卒吐言,安能皆是?”——漢,王充猶敢問孔。 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m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1-24 05:23:13)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子忘伯夷叔齊乎? 殺身成仁者——名欲也;火中取栗者——物欲也。欲大害身,過猶不及也。 水火足,才欲仁——倉廩實而知禮節者也。水不足,連火都可以不要——沙漠之中也; “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是不知本也。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