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6-17 05:36:35)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為學態度謹慎,對沒把握的事,少說或“不語。”故弟子疑其藏私。孔子答之。子貢曾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兩句聯係起來,可見子貢話的話裏即含有疑孔子有所保留之意。 我覺得,此句說明聖人也是人,他與門人也有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6 07:31:47)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一般很謙虛的,這是第一次說自己有德,我想他是被逼急了。急不擇言,才露出他心底裏的驕傲。試想,人家說他“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他坦然接受;有人問禘,裝不知道,說,“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又說,“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明擺著是知道,而且對當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5 08:07:4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夫子言“必”,不虛不枉,猶恐有異,補加說明,善者從之,不善者改之。再看孟子言“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不知宋襄公半渡不擊之事乎? &l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4 06:12:09)
子不語怪,力,亂,神。 還有前文“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都是說孔子對理解不明不透的東西不亂講;“子之所慎:齊,戰,疾。”是不亂行。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審慎的為學作風。孔孟對比,“仁者無敵”便成了胡吹。殷失敗了這是曆史事實,而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要麽,孔子看錯了人;要麽,孟子的仁者無敵之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3 04:54:05)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生而知者,本能也;如,哭、笑、吃奶等。孔子說的知是指後天學習得到的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不言創新。他以好古,知禮得名。“禮”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不鼓勵創新,新等於不懂,便是俗人,甚至蠻夷。 中華民族、禮儀之邦,說出來,就有一種優越感。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2 05:26:41)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子路爽直,不答,因他知道達官貴人來請教完了,拍拍屁股走人,誰都不用他的老師。子路對此不解、不忿,又無處發作,故不答。孔子自言,“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也非虛言,一個人可以在發憤執著的過程中得到很大樂趣。愛因斯坦演算方程的時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1 05:31:26)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朱熹把“雅“解釋為”常”,“詩以理情性,書以道政事,禮以謹節文,皆切於日用之實,故常言之。” 現在認為”雅言“指官話。講解詩、書,舉行典禮的時候用官話,一本正經。 這是孔子崇古、重禮之表現,重禮是他的思想脈絡,崇古是他的精神基礎。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0 05:11:54)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高就高在,說話有分寸。“可以無大過矣”正可謂是對“易”恰如其分的解說。 按儒家一貫的邏輯,孔子乃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聖人,連他老人家學易之後,都不能知天文曉地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那麽,魏伯陽、鄭玄者流,把《周易》解得越來越玄乎,就不但不應推崇,還更應該值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09 05:34:20)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也承認“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但他又說,“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人欲本天生,“滅人欲”其實是逆天理。當然,縱欲也不成。糖好吃,吃多了就會發胖,會減壽。 “富貴於我如浮雲”,跟“精神勝利法”一樣,都是人的自然欲望無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08 08:27:46)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孔子說伯夷叔齊求仁而得仁。聽其言,觀其行,我看這兩位迂腐得很。 兩位有什麽善行呢?1,讓位;2,阻武王伐紂;3,不食周粟。 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