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夫子言“必”,不虛不枉,猶恐有異,補加說明,善者從之,不善者改之。再看孟子言“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不知宋襄公半渡不擊之事乎?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自我否定矣。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武王、周公非當大任乎?
孔子以教為業,教學又多用論談、啟發之法。老師啟發學生,學生也能反過來給老師啟發。——“三人行必有吾師。”意在於此。
孟子以辯為能,多急智少深思,言雖鏗鏘,經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