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生活的一種》文:賈平凹誦:GoOn
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曉起推窗,如見仙人曳裙侍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臨鏡梳發。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門前未留小車轍印而憾。能明滅螢火,能觀風行。三月生絨花,數朵過牆頭,好靜收過路女兒爭捉之笑。
吃酒隻備小盅,小盅淺醉,能推開人事、生計、狗咬、索賬之惱。能行樂,吟東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冬日絮語》文:馮驥才誦:月下泛舟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了歲月。年是冬日中間的分界。有了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歲月一天天變短,直到殘剩無多!過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時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為了。
歲月是用時光來計算的。那麽時光又在哪裏?在鍾表上,日曆上,還是行走在窗前的陽光裏?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鏡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1-11-12 10:35:38)


《冬天》文:茅盾誦:瞿弦和
詩人們對於四季的感想大概各不同罷。一般的說來,則為“遊春",“消夏",“悲秋",——冬呢,我可想不出適當的字眼來了,總之,詩人們對於"冬"好像不大懷好感,於"秋"則已"悲"了,更何況"秋"後的"冬"!
所以詩人在冬夜,隻合圍爐話舊,這就有點近於"蟄伏"了。幸而冬天有雪,給詩人們添了詩料。甚而至於踏雪尋梅,此時的詩人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魚我所欲也》文:汪曾祺誦:傅國
石斑
我第一次吃石斑魚是1947年,在越南海防一家華僑開的飯館裏。那吃法很別致。一條很大的石斑,紅燒,同時上一大盤生的薄荷葉。我仿照鄰座人的辦法,吃一口石斑魚,嚼幾片薄荷葉。這薄荷可把口中殘餘的魚味去掉,再吃第二口,則魚味常新。這種吃法,國內似沒有。越南人愛吃薄荷,華僑飯館這樣的搭配,蓋受越南人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你的風陵渡,我的鐵羅漢》文:六神磊磊誦:Bobo

郭襄和張三豐在少林相遇那一年,一個十八,一個十六。都是青春懵懂的年紀。
當時張三豐正在少林寺當臨時工、做學徒,忽然郭襄來了,是來找楊過的。
那天,她穿著淡黃的衣衫,騎著青色的毛驢,皓齒明眸,像是個鬆樹間的秀麗精靈。
在寺裏,她沒有打聽到楊過的消息,小眼神裏的憂傷,不免又多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鐵鏡公主的那點小心思》文:子魚誦:Bobo
15年前,雁門關外,金沙灘上,我遇見了我的駙馬。
那一天,他銀袍玉麵,長槍如風,紅纓一點亂了浮雲。
奈何我母後機關算盡,將他們這一支大宋軍隊團團包圍,宋王被困,一群將士為救他,拚了性命。
我眼見著一員大將,被我軍一槍挑斷肚腸。
又眼見一員大將,為掩宋王撤退,被我軍戰馬踩爛在泥中。
銀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1-11-02 15:57:03)


《老年》文:梁實秋誦:GoOn
時間走得很停勻,說快不快,說慢不慢。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在宴會中總是有人簇擁著你登上座,你自然明白這是離入祠堂之日已不太遠。上下台階的時候常有人在你肘腋處狠狠的攙扶一把,這是提醒你,你已到達了杖鄉杖國的高齡,怕你一跤跌下去,摔成好幾截。黃口小兒一晃的功夫就竄高好多,在你眼前跌跌蹠蹠的跑來跑去,喊著阿公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尋訪畫兒韓》文:鄧友梅誦:MvMvM
掐指一算,這一帶足有三十年沒來過。第一監獄門前那“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自新之路”已鋪了柏油,“梨園先賢祠”所在地“鬆柏庵”蓋起了大樓,楊小樓的墓地附近辦起了學校。往南走有“鸚鵡塚”和“香塚”。年輕時甘子千常在那附近寫生,至今背得出墓碑上開頭幾句話:“茫茫愁,浩浩劫;短歌終,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炒菜的時候放幾顆星星》文:李娟誦:Bobo
以前,有各種各樣的修理匠,修傘的,修碗的,修鋼筆的,修表的。現在修理匠幾乎不見了。東西用壞了就直接扔了。我們使用這些東西的成本降低了,消費欲被持續刺激。似乎我們活在世上就是為了消耗器物,生產垃圾。
對了,還有補鍋的匠人。現在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鍋漏了也是可以修好的。洞較小的話,就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老年的浪漫》文:老舍誦:山楂大個元宵
自慰的話是苦的,外麵包了層糖皮。劉興仁不再說這種話。失敗有的是因為自己沒用,有的是外方的壓迫;劉興仁不是沒用的人,他自己知道,所以用不著那種示弱的自慰。他得努力,和一切的事與一切的人硬幹,不必客氣。他的失敗是受了外方的欺侮,他得報仇。他已經六十了,還得活著,至少還得活上幾十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