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浪一羽

園藝 旅遊 收藏 雜敘
個人資料
博文

揚州雖然在唐代負有盛名,但曆經戰亂、特別是經過清兵入關後的“揚州十日”屠城慘案,所存的清代以前的曆史古跡建築並不多見而且都零散得很。當地有句現在仍在使用的俚語“賈家馬家的”,多用作人們間善意的調侃。據說,此俚語來自於“揚州十日”屠城後,人口銳減房屋盡毀城中一片荒蕪,隻能在城中一角再築個小城,讓居民集中居住,而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10 06:15:13)


已有四個多月不寫博客了:心情不好,國內親人病故和病重,雖回去多日、但終究難以盡責,這是身居海外的苦衷所在。
《文學城》是處精神家園,除了常來放鬆心情,也應寫點小文,有些互動。在此,向網管報個到,我已猜到網管就是在我上一篇博文下留言的那一位,謝謝您的長期關心和友情!
此次回國和以往一樣感慨多多;但一時還不能集中注意力寫出來。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今天是12月1日,過了這個月就是2019年。恭祝文學城網友新年愉快“年年有餘”!在此,SHOW一件剛做的插花作品,借以表達迎接新年的心情。花材用的是價廉物美的康乃馨、蕨和滿天星,器皿用的是一個中國大陸產的異型瓷筒瓶、好像仿的是竹節筒。這隻異型瓷筒瓶沒有正常的瓶口,卻在兩側各開一個和兩個洞,雖然有所創新、但是並不好操作,我覺得新意不夠。因無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說的是張國燾先生。他曾是那個地球村短時間的風雲人物,最後遠渡重洋、終老於加拿大這個地球村。上個月,選了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尋訪了張國燾墓。 坐多倫多的地鐵二號線到WARDEN站,再轉17路公交,出站後僅過了三站路,在BirchmountRdandSt.clairAve那兒下,旁邊就是鬆山公墓(PINEHILLCEREMONY)的大門口。張國燾的墓就在這座麵積達3000畝的墓園內。 不過,進了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每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對於芸芸眾生來說,或許隻是值得關注一下的新聞而已。今年,我卻從中得到一個新的人生體會,就是加拿大的諾獎得主斯特裏克蘭(DonnaStrickland)女士的一份平常心。 《加國無憂》上有篇署名為“吳薇”的文章,標題是:“開心做研究,懶得評職稱:諾獎得主斯特裏克蘭”。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59歲的唐娜.斯特裏克蘭和另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嬰兒腳趾”是多肉植物“五十鈴玉”的雅號。這種植物奇怪的葉片就象小孩的腳趾頭,趾甲就是頭頂上的那扇“窗”。互動百科上的英文名是:Fenestrariaaurantiaca。 為啥喜歡“窗”?因為給青少年時期所接受的眾多知識和信息搞得有些糊塗,缺少比較、缺少真實。總是感歎自已對世界的認知不甚清晰、總想不斷學習新知識和了解新信息、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眼下到了看三文魚洄遊的時候。這魚是海中少數幾種洄遊魚類,到了秋季,她們要洄遊到淡水中的出生地產卵。每年秋季,回到安大略湖中的魚兒已膘肥體壯,在九月底十月初,隻要某天一場秋雨過後,屬丘陵地形的多倫多地區,雨水匯入河中,使得河床水量陡增、形成湍急的溪流。湖中的魚兒,會不失時機地逆流而上,不斷遊向河的上遊尋找產卵地,觀看洄遊就要把握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薩德伯裏市又譯成刹巴利市“Sudbury”,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東南部、休倫湖北側,距多倫多以北約四、五百公裏,這是座建於隕石坑中的城市,也是到亞加華峽穀看楓葉的必經之處。 去年這時,我乘旅遊大巴到蘇必利爾湖邊的亞加華峽穀看楓葉,兩次經過。去的時候,在此參觀了“北安省科技館”;返程時在此過了一夜。導遊沈女士很有素養,向我們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多倫多家中養花,隻能是花店中有什麽品種,就跟著去選種點什麽適當的品種。這樣倒也省錢,不像國內花卉市場大而全,越買越多以致於失控。那時,我對中國蘭花著了迷以後,不斷地去購買國蘭銘品,簡直捂不住皮夾子。 我曾熟知蘭花迷們的許多故事。例如,一位年長於我的蘭花迷,到兒子家看望兒孫後再去蘭圃。不料,看到了一盆心儀已久的品種,身上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前幾天,女兒途經薩尼亞市(sarnia)辦事,我們就跟著去住了一晚、遊玩了一番。 這是一座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小城。在休倫(HURON)湖的最南端,與美國的休倫港(PORTHURON)隔河相望。聖克萊爾(ST.CLAIR)河的最北端在這兒流入休倫湖,加國與美國之間由聖克萊爾河上的一座雄偉的BLUEWATER大橋相連,薩尼亞市成了加國與美國之間的第三大口岸。 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