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史盲。多次讀了壇裏不少大師級的博文,才有了一個模模糊糊的輪廓。但是這個記憶係統就像一個漏網,補了又漏。
幾周前到亞特蘭大的一次探索性的旅行,我被深深的敲了一下,於是補上了一個"永生不忘的洞"。
十一月初,我們花了幾天"偵探"了這個城市和她的周邊以後,決定再去近郊看看。經朋友的介紹,前往東郊的StoneMountain。朋友還熱情的把park[
閱讀全文]
大家可能注意到,中風和心梗好發於早晨。文獻報道也支持這一發現。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早上的血壓偏高,和血液濃稠度較高。早晨起床還容易摔倒,和暫時的旋昏。以上的突發病症在老人尤其危險。
睡眠是一種相對安靜的狀態,而從睡眠到起床活動是一個狀態的改變。心率,血壓,肌肉緊張狀態,都需要一定的調整。中老年人這一調整功能比較慢。容易發生心率混亂,血[
閱讀全文]
首先聲明:不想介入政治話題!是有關居住和生活的話題和探索。
多年前,我在找工作時,有一個加州以外的機會。一位剛搬遷回加州的朋友直接的問我:你在外州工作和生活過嗎?沒有,我老實的回答。那你要小心。將來,很可能你會想方設法打道回府。就這樣,我一直呆在這個西部老窩>30年。
一般人眼裏,加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溫暖的氣候,長長的海[
閱讀全文]
不容置疑,新冠疫苗的接種大大減少了接種者的感染率,那怕是突破性感染,重病/住院率和死亡率都顯著降低。
但是這還不是值得慶賀的時候!還有大量的未接種者隨著開放而不斷被感染和死亡,疫苗接種數個月後抗體和保護力下降,病毒的不斷變異逃脫疫苗的免疫功能。閱讀全文]
外麵有不少優秀的心靈雞湯作品,可惜都是人家寫的,未必全都適合所有人的需要。而自己肚裏墨水有限,沒法表達。故用圖片尋求一些自我陶醉的理由。
1.我多想在這個亭子裏吟詩,那怕是別人寫的。但是隻有流水聲。台灣,太魯閣,慈母亭。
2."背日葵"?難道什麽事都得"循規道矩"?Davis,CA,USA.
3.Seeyoutomorrow!CarsonPass,EldoradoNationalForest,CA.
4.[
閱讀全文]
不用解釋和推測,大家都知道,美國隨著開放解禁,新冠的疫情會反撲,事實已經證明。重災區加州已經從最少的8千例/日。室內口罩又重新戴上。隻是沒辦法強迫。
人們不禁會問:疫苗還有作用嗎。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說有用。
可是,總有一部分人不願意相信。我周圍就有一些人,出於害怕,不相信等原因一直沒有打疫苗。
最近流出一股說法:不打疫苗的新冠死亡率[
閱讀全文]
疫情解禁後的報複性出遊,已及感染例數的上升,迫使我小心翼翼地選擇了少有人氣的地方。但是算盤打的不準(無論怎麽樣都打不準)。原本想在UmpquaNationalForest(SouthOregon)看瀑布,泡溫泉,結果大火封山。再改道北上101高速,不巧遇上修路,隻有12:00-15:00的開路空間。進退兩賭,"內卷"式的顛了三天。鳴金收兵。感恩,安全回家。根居地:CrescentCity(Northern[
閱讀全文]
這是一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無症狀新冠感染者安全/危險嗎?
最近傳出一個YouTube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Hi3lX3oGM
美國德州一位有名的心髒醫生兼教授,Dr.PeterMcCullough在州衛生部門的聽證會上大力提倡新冠患者的早期,非住院治療。他呼籲美國政府應該重視早期病人治療,而不隻是將患者自身隔離後"任其自然",以免拖到危險期多種並發症產生後,才被迫送[
閱讀全文]
網上傳出一篇有趣的文章:中國科學家讓雄鼠懷孕了!還生下10隻幼崽!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1/06/19/10657252.html以下是研究簡介:發表在生命科學預印本平台bioRxiv上的研究成果(截圖)根據論文,該研究用四個步驟在雄鼠身上構建了一個懷孕的老鼠模型。首先,通過手術將一隻雄性大鼠和一隻雌性大鼠連接在一起,產生“連體鼠”,通過血液交換給雄性大鼠一個雌性微[
閱讀全文]
一提起舊金山,很自然地會和她的熱門景點(金門橋和金門公園,花街,漁人碼頭等)聯係起來。再往外擴張,就是東灣的伯克利和南灣的斯坦福大學了。華夏子孫們,血液裏流淌的隱性基因。和很多其他城市一樣,舊金山還有本地人經常去的非熱門景點(hiddengems)。本文介紹一下北灣。注意:北灣的天氣變化莫測,多穿幾層"包菜",隨時加減。怕你不記得,用一首熟悉的&ld[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