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時兒子說今天是superbowl,於是領導瞬間開啟滔滔不絕於耳模式,強行普及體育常識,從超級碗說到世界杯,從世界杯說到馬拉多納之死以及上帝之手的奇跡,,,,講得眸光流轉抑揚頓挫,完全不需要聽眾互動,整個一沒有梗的脫口秀。一邊看書,一邊捕捉到幾個人名:什麽馬拉多納跳起來踹人一腳,泰森咬人兩次耳朵,內達爾磕人腦袋,,,,,, 等等,內達爾是誰? [
閱讀全文]
關於簡要求離開羅徹斯特的那一部分,跟一位書友有過一段討論;友:我覺得作者認為特別有趣的所謂調情,更像是兩個人之間的挑釁和角力,簡愛在努力的進行精神控製,包括使用流淚等手段去控製羅徹斯特的情緒以達到她冷靜,最終脫離羅徹斯特的目的。我:我倒不覺得簡愛是要控製他,簡愛的反應是個性使然,並非心計。她是比較冷靜的人,成長經曆使然。友:這個我[
閱讀全文]
至於羅徹斯特,有人說他就是個渣男:自私利己,為財富而娶瘋女人,為自己從痛苦的現實中得到救贖而誘惑簡愛;不負責任,置瘋妻於不顧另娶新歡,又置簡愛於無地;脾氣蠻橫暴躁,曾經追求浮華,對女人缺乏品味,凡此種種似乎都定義了羅徹斯特的渣男屬性。先說羅徹斯特與瘋女人的婚姻。英國工業革命初期,有能力的平民憑借工商業起家,變得富有,但在當時的上流[
閱讀全文]
夏洛蒂勃朗特是基督教家庭出身,受教育於教會學校,父親與後來的夫婿都是牧師,可以說基督教是她的肉和骨,她是吃著聖經長大的,她的思想和行為自然而然的深受其影響。而另一方麵,夏洛蒂三姐妹所生活的時代正是工業革命興起,土地資本與工業資本急劇衝突的節點;她們生活的地區,恰好是土地與工業的摩擦最為激烈的地區,這種身處曆史和社會衝突的集結點的特[
閱讀全文]
簡愛的情節設置十分巧妙,最大的伏筆或者暗線就是簡愛的那個未曾現身的叔叔。這一根線安排巧妙,起了多個作用:簡愛還寄養在裏德太太家的時候,就通過傭人貝茜之口,埋下了簡愛有個去海外經商的叔叔的伏筆,然後裏德太太臨死前給了簡愛叔叔的信,簡愛寫信告訴了叔叔自己要結婚的消息,叔叔從朋友處打聽到羅徹斯特已婚的消息,巧合的破壞了簡的婚事,最後叔叔[
閱讀全文]
夏洛蒂·勃朗特與簡·奧斯汀都是著名的英國女性小說家,簡逝於1817年,享年42歲,而夏洛蒂生於1816年,逝於1855年,年僅39歲。因為《簡愛》而讀了夏洛蒂的傳記,其中有夏洛蒂評論簡·奧斯汀的一段話,“在讀到您那句話之前,我尚未讀過《傲慢與偏見》,於是,我找來那本書。可我發現了什麽呢?一幅精準如照片的肖像畫,上麵有一張普普通通的臉;一座打[
閱讀全文]
《簡愛》裏的羅徹斯特的形象,據說有夏洛蒂的法文老師的影子,而法文老師是夏洛蒂的暗戀對象。夏洛蒂與老師有曖昧關係的說法有多個版本,一是說她暗戀與她同時代的湖畔詩人騷塞,他也算是夏洛蒂的文學上的師友,在她尚未出版《簡愛》之前就與她有書信往來。另一版本是說她暗戀甚至表白了她在布魯塞爾求學時的法語老師埃熱先生,並因此與師母埃熱夫人產生齟齬[
閱讀全文]
《簡愛》,1847年出版,甫一麵世便成為當年英國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她有著媲美當今暢銷小說的傳奇故事情節,令你手不釋卷的懸念設置,優美細膩的文字和回味無窮的結局,將近兩百年間被用各種語言出版無數次,並翻拍成七,八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如果把《簡愛》和當今暢銷小說做個對比,《簡愛》在情節上與其類似:神秘離奇,充滿懸念;在布局謀篇,人物描寫,心[
閱讀全文]

六年前,爸爸走了,沒來得及見最後一麵。爸爸身體一直不錯,除了年輕時有胃病,沒什麽別的毛病。之前早有不適,以為是胃痛,自己吃點藥,一直忍著。後來覺出不妥,去醫院檢查,已然肝癌晚期,在醫院裏住了十天就走了。爸爸年輕時,每次胃病發作都會麵色蒼白,冷汗涔涔,娘說是因為爸爸被打成右派後,發配到市政公司修路,勞動強度大,中午都是冷飯,心裏又積[
閱讀全文]

(京劇:蘇三起解)
中學到大學一直是日本學生頭,很適合我又粗又厚的發質,一直留到出國。來美後卻一直沒有找到合意的理發師,每兩個月去修剪一次頭發,每次都有開獎的感覺,時喜時悲,雖然可再生資源豐富,長得又快,總是覺得麻煩,於是留起了長發,一留就是將近二十年。
長發好打理,一年差不多修剪兩三次就好了。可是疫情期間發廊關門,將近一年沒[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