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的情節設置十分巧妙,最大的伏筆或者暗線就是簡愛的那個未曾現身的叔叔。這一根線安排巧妙,起了多個作用:簡愛還寄養在裏德太太家的時候,就通過傭人貝茜之口,埋下了簡愛有個去海外經商的叔叔的伏筆,然後裏德太太臨死前給了簡愛叔叔的信,簡愛寫信告訴了叔叔自己要結婚的消息,叔叔從朋友處打聽到羅徹斯特已婚的消息,巧合的破壞了簡的婚事,最後叔叔臨死留給她一筆遺產,讓她終於可以比較平等的與羅徹斯特站在一起。
生活中,我們說怎麽這麽不巧,小說中我們說怎麽這麽巧,不記得是誰說的了,就這個意思吧。情節是作者隨心所欲來設置的,隻要不生硬,隻要能自圓其說。叔叔所在的馬德拉島,是在葡萄牙占領的北大西洋中部,離大陸300海裏的一個島嶼,是一個中轉補給站,從英國往西印度群島和東印度,在那裏分道揚鑣。馬德拉離葡萄牙不遠,這樣一個月內發生這些事是來得及的,不構成漏洞。雖然事情巧合得厲害,但是無巧不成書,說得過去。
評書話本裏總說無巧不成書,其實不是糊弄讀者的,故事和普通生活的區別就在於故事的情節比普通人的普通事更巧合一些,更集中一些,否則就是一樁瑣事而稱不起為故事。很多故事的產生本身就是一個巧合,如果沒有這個巧合,故事自然不是按現在的情節發展。首先它會是另外一個故事,其次,在另外的分枝上會有另外的巧合,最後你還是會覺得,怎麽那麽巧?
電影《Midway》,本來美國被打得落花流水,基本上是一個敗仗的定局,然而巧合發生了。美軍的一個轟炸機分隊因故遲到,遲到的美軍機俯衝轟炸的時候,日軍正在甲板上給飛機換裝魚雷彈準備反攻美軍,結果炸彈引爆魚雷,威力百倍,半小時炸沉日軍三艘主力航母。沒有這個巧合,就沒有中途島大捷,但是憑其國力,美國還是會最終在太平洋戰爭中反敗為勝,隻不過那是另一段曆史,另一個故事。
我們看電影總諷刺說英雄不死,英雄也會死,隻不過死的都是配角,隻能是配角,主角不能死,至少劇沒拍完不能死,到最後也可以死。不能說故事裏的事咋就那麽巧,而是不那麽巧就不是這個故事。好像跑題了!
夏洛蒂十分善於製造和渲染懸念。書中最大的懸念就是一直在渲染著的桑菲爾德的神秘女人,一件一件似夢似真的事件,使懸念越來越撲朔迷離,一直等到教堂結婚的最高潮才揭幕。
在簡愛和羅徹斯特決定結婚前,簡愛總是提到一個夢。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釋,夢見孩子往往是遇見麻煩,因為照顧孩子是一件麻煩瑣碎的事:放不下,拿不動,扔不得,,,,。這個夢境的設定,對於簡愛,一個十八歲的未婚女子來說,似乎顯得生硬。(不過對於夏洛蒂,一個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母親早逝,兩個姐姐夭折的女人來說,就還合情合理。不過弗洛伊德是在夏洛蒂之後,她不會知道夢的解析)。這個夢的作用應該就是為了強化渲染不安和焦慮的情緒,為高潮揭幕營造氣氛。私以為這個夢的加入有點生硬囉嗦,瘋女人半夜潛入簡愛屋中並撕了麵紗已經足夠。
其次是簡愛的身世之謎和舅媽裏德太太對簡愛的莫名的厭棄。在家庭關係裏,媳婦和婆婆,嫂子和小姑,常常會有這種微妙的,無法宣之於口的矛盾甚至憎恨。平心而論,裏德太太並不是大惡之人,童年的簡愛也的確不是一個討喜的孩子,這種憎恨在簡愛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轉移到她的身上,所以簡愛來到這個家庭就是一種她自己無法開解的原罪。
這個懸念的因果設置合情合理,在裏德太太臨死時揭秘她的身世和幼年遭遇的因果,體現了夏洛蒂優秀的布局謀篇的能力。如果將這種因果關係過早的解釋出來,簡愛的身世就平白而沒有神秘感了。而且,夏洛蒂在設計裏德太太對簡愛揭謎的最後對話,以裏德太太神智不清為由,在裏德太太的敘述中把簡愛設置成第三人稱,這樣,有些話可以說得更深更透,裏德太太的情緒與個性,也得以表達得更加生動。
還有一個短線的懸念,就是羅徹斯特與英格拉姆小姐的所謂議婚。長短幾條線交織得非常巧妙和有機。
我也是,來了美國有十年吧,幾乎不寫任何東西,也不大看中文書籍,後來開了博客,偶爾寫點東西,有一搭沒一搭的。正經的書也不看,就看穿越小說,純粹因為讀它能打發時間又不用腦子。
最近覺得要癡呆了,就找了幾本稍有程度又不至於讀了就睏的書來看看,給自己規定要寫筆記,所以就像完成作業似的。為了寫作業,又去賭相關聯的幾本書,這樣反而有了興趣,主動的了解小說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成長曆程,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謝謝青山的肯定,開心,希望看到你的博客!
1970年拍的簡愛電影,我也曾找來看了一下,覺得那部電影拍的非常好,19世紀中葉英國北部鄉村的風貌是什麽樣子的?我就會想到這部電影,就像民國時江南水鄉是什麽樣子的,我就會想到“早春二月”。
電影裏,簡愛一襲黑衣,舉止談吐,也給我留下很深印象,它定義了“知性”這個詞在我頭腦中的形象。過了很多年,我忽然意識這個電影有一個小小的瑕疵,女主看上去是30歲左右,而小說裏的簡愛是18歲,年齡碰不攏。
去年在YouTube上看到英文簡化版的有聲書簡愛,就把它轉成MP3的音頻,放在手機裏聽,同時下載的還有蝴蝶夢。仔細聽了這兩本書後,我有了一些想法,前兩天在這裏寫的東西就是聽有聲書得來的這些想法。
這幾年我在幾個微信群裏常寫一些小感想,非常簡短,大多是一兩百字的長度,剛開始時,寫起來很吃力,吭哧吭哧老半天,才寫幾句話,寫完後自己都不滿意,覺得詞不達意,後來慢慢意識到,文字功夫欠缺,實際上還在其次,主要原因還是那個“意”在心裏混沌未明,而自己沒有足夠的思考力把它從混沌狀態中快速地清理出來,記得讀中學時,寫作文我還算可以,語文老師還表揚過幾次呢,可是許多年不寫,腦子管寫作的那一塊生鏽了。
經過幾年努力,現在寫一點感想,雖然還感到吃力,但程度已減輕不少,說明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寫清楚,這件事情本身有幫助腦子除鏽和防鏽的功能。
佳人的小說很棒,希望城裏有更多的人能發現和喜歡。
很感動青山讀帖還寫了這麽長的跟帖,不勝榮幸之至。
簡愛和蝴蝶夢一樣,都是浪漫主義作品,也是通俗小說,注重情節和懸念,和紅樓夢的深刻平實包羅萬象不能相提並論。紅樓夢之偉大,在西方也有評論家讚譽其為托爾斯泰,巴爾紮克等幾位大家合作方能完成的巨著,非簡愛可比。
青山說的幾點都很準確,但也不能說有巧合就不是好的作品,其實紅樓夢也是有巧合的,隻不過鋪墊的圓滿自然,人為痕跡不彰而已。此其高明之處。
紅樓夢後四十回,據說是高鶚續作,就比前八十回在情節上多了巧合和衝突,沒有了前八十回的情切切靜日玉生香的平實從容,話本小說的特點更明顯,這也是前後對比高鶚不如曹雪芹的其中一點,也是簡愛不如紅樓夢之處,如青山所說,簡愛有些情節巧合設置,過於人為牽強,經不起深究。關於其瑕疵,在後麵還有一篇專門說一說。
在這之前又讀了一遍紅樓夢,隻不過力有不逮,發現不了任何尚未被解讀過的點, 就沒有嚐試寫筆記。我也就是想動動筆,隨便寫點東西,不然都鏽死了,癡呆了。
小說蝴蝶夢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男主對 Rebecca 深惡痛絕,非常忌諱提到她,可是小說同時又說,在男主的豪宅裏,處處保留了Rebecca的痕跡,從小跟 Rebecca 生活在一起的死忠管家仍然做著管家, Rebecca臥室原汁原味的保留著,海邊的小木屋原汁原味保留著,她的雨衣,雨衣裏的手帕,保留著,男主汽車glovebox裏保留著Rebecca送給他的書,男主居然還把這本書轉送給女主。可是當女主穿了一件禮服參加舞會時,卻嚴重刺激到了男主的神經,隻是因為這件禮服的式樣是Rebecca最後一次參加舞會時穿的式樣,你說這樣的小說情節合理嗎?
從本質上講,簡愛和蝴蝶夢這兩本小說都是灰姑娘的故事,地位低的女子跟地位高的男子相愛結婚,隻是比較高級複雜而已。簡愛描寫的是結婚之前灰姑娘的心理活動,蝴蝶夢描寫的是結婚之後灰姑娘的心理活動。
一本小說裏有巧合,我就會不喜歡,我認為那是它的平庸,而不是它的精彩,我喜歡看的小說,是用現實主義的筆法寫日常生活,卻寫得有山有水,意味深長,就像曹雪芹寫紅樓夢那樣,而弄一些奇奇怪怪的巧合,恰恰透露著作者對生活觀察和思考的浮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