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還記得《軍港之夜》,《幸福不是毛毛雨》,那就是八十年紅極一時的蘇小明留給我們的歌,她不僅留下了美好的聲音還留下了那讓人難忘的倩影。近來看了一部趙寶剛的電視劇【北京青年】,蘇小明在裏麵客串,沒想到她的形象有如此大的反差...時間真是殺把豬刀。
那時代不興什麽女神,但美不美大家心知肚明。蘇小明紅了之後沒在國內撈錢,反而去了法國,再回來[
閱讀全文]

今天早上起來掃朋友圈,看到一篇講國學的好文,標題不算醒目,但其中的觀點俺很欣賞。有了這認同感,就有一種衝動,要不要在接著在微信轉發那?猶豫不決之中,感覺人被其‘綁架了"。若發,報不齊朋友會抱怨,又是心靈雞湯或什麽什麽;不發,心又不甘.....是的,很多這些鏈接,人們不論是認真看過還是隻瞄一下題目,簡單的手指一點,就飛向四方,湧入各個[
閱讀全文]
有些事國內看不清楚,反而我們在海外能更加客觀一些,比如咱文學城上星期滾動新聞鏈接了一個報道【陳道明和宋丹丹等老演員們在各種場合吐槽後輩】,俺看了之後就覺得他們out。娛樂也好藝術也好,現在全都進了市場,一切錢說了算,離開了市場,全都是浮雲。對比之下,流行歌曲擠走了交響樂,京劇要不是中央領導扛著,也不知龜縮到那個角落了。看到下麵網文,說[
閱讀全文]

近來大夥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就是房子,那可不是與俺們不著邊際的國內高高房價,而大家聊的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各種版本的搶房子的故事。過往房屋市場正常用運作時,你能買到合理價位的新居,有時談個條件,砍砍價也十分正常。現在反過來了,買房的是“大爺”,代理則是“大媽”,全惹不起。朋友講到一個親身經曆,他們去看一老中的“openhouse“,[
閱讀全文]

今天周末,本想睡個懶覺,可偏偏早早就醒了,生活總是跟俺們作對-:)。早餐時與太太一邊吃一邊翻著厚厚一摞昨日送來的廣告,看看有哪些打折的東東,然後計劃今天的購物路線。不過出國這麽多年了,雖然已不完全以價格作為驅動力去搶貨了,但習慣沒變,依然喜歡貨比三家,可常常一出門還隻是殺向固定的幾家,有降價趕上就買,沒有下次再說唄,真沒有功夫沒精[
閱讀全文]

咱這在海外生活滿清閑,有班上的一般都醫療保險,沒事嘛,有時就去做個常規檢查,壯年時查啥沒啥,到了知天命之年,哈哈,要啥有啥,搞不好,哪裏長快小肉那個指標出偏差,也搞得一驚一嚇,接著再查細查,不緊張才怪.....所以不妨控製一點,這樣就可以按俺寫的【好好活,慢慢老,快快死】-:)
體檢已成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部分,人們對之依賴性也越[
閱讀全文]
最近在焦急等待來國內的一個消息,因有些事情發生了,而遠在海外的我們又幫不上手,可以說outofcontrol,所以愈加焦慮不安,心都要“碎”了.....
仔細想一想,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很多時都是在等待中度過,因我們處在一個人與人交互的社會,彼此關聯,等待中的事往往與他人有關,非己能全權掌控,所以對方或人或組織就可能是決定因素,而且需要時間,之[
閱讀全文]

這個時代離婚也如吃飯般常態,國內更是如此,同學聚會說起婚姻的變化,已到了見怪不怪的程度,而海外這也是時有發生,但反觀這裏老中和老外離婚後的生活,就大有不同,國內有N多個資源,再婚找情人”易如反掌“,可國外就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人們倒是提醒我們更應該關心一下周邊的離了婚的單身,他們由於各種有原因選擇分手,如出國後境遇變化,感情別移[
閱讀全文]

在海外生活清閑,朋友就經常一起聚會。大夥聊天的主題時不時就集到中國的方方麵麵,畢竟我們”愛國“嘛,“汙染霧霾,食品人心”這些老話題就不用說了,近來聊“樂天超市“一事也扯的挺熱鬧。
但常常發現,大家的觀點多來自北美各大中文網站,分析想法滿”海外“,所以負麵居多。此外在這裏生活多年,彼此建立了這裏的價值觀與看問題[
閱讀全文]

都說人來到世上是無法控製的,但能掌握是自己在世上的生活,所以好好活著,享受當下是人們的生活哲學。可人最難扛的是生老病死,這也是人們最終的結局,想一想是有點悲哀。近來有兩位摯友因病離開了人世,一位是經過了三年與病魔抗爭,之中家人親人是心力交瘁,而另一位是從發現病症到去世僅三個月,從與他們家人的交流中深深感覺,長痛不如短痛。
人都希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