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5-03-24 05:52:32)
閱讀 ()評論 (3)
(2015-03-23 08:02:50)

俗話說,三月八,吃椿芽。春天到了,香椿樹又發出了嫩芽。吃香椿的季節又要到了。香椿好吃,但吃法很關鍵,雞蛋是這應季時蔬巧搭絕配食物。雞蛋性偏溫,香椿攤雞蛋這道傳統名菜具有一定的溫補功效,很適合中老年人食用。此外,將這道菜改良一下,加入少許麵粉做成香椿雞蛋餅,當主食食用也很不錯,因為其富含纖維素,加上具有理氣功效,還能幫助解決大便不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剪,古文寫作“翦”。在《詩經》中已有提及,如《召南·甘棠》有“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勿翦勿敗;……勿翦勿拜”句;《魯頌·門必宮》有“實始翦商”句。各家注釋:“翦,割斷也”,或“劑(齊)斷也”。說的意思是一致的,都作為動詞使用。至於移用名詞,成為一種器物的名稱,也許要晚到鐵器的出現。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
迫此路側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
香囊係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
耳後玳瑁釵。何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戰國策》裏雲“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兩千年過去仍是如此。  古代女子除相貌外,最注重頭發的修飾。傳說漢武帝第一次見到衛子夫,就是被她的秀發吸引住了,“上見其美發,悅之,遂納於宮中。”  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也是以美發出名的。  漢明帝的馬皇後初入宮時,以一頭絕好的秀發使後宮粉黛一一失色,她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中國的妝奩文化曆史可謂久矣,鏡案同妝奩文化是一對與生俱來的孿生姐妹,也是妝奩文化的重要內涵,鏡奩,俗稱梳妝箱,舊時寧紹一帶也有叫梳頭婆的。若要探尋妝奩文化,遠可追溯到殷商之前的新石器時代,1924年甘肅齊家坪曾出土一麵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銅鏡,乃是我國最早的鑒容器具,而山東大汶口遺址曾發現一把回旋紋透雕象牙梳子竟有五千歲的高齡。  春秋戰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3-19 09:18:03)
 如今字畫的愛好和收藏者越來越多,個人收藏的字畫如何保存呢?下麵從文物保護角度,介紹幾點字畫的保護常識,以供參考。
適當掛展及時除塵 字畫是精美的藝術品,藏於箱底秘不示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字畫慢慢進行的潛在變化人們不能及時得知,等發現問題時已為時太晚。在掛展期間,要注意及時除塵,因為現在的環境汙染比較嚴重。塵埃吸附有害氣體,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北京時間清晨8:40,安思遠個人珍藏的第一部分終於落下帷幕。現場的激烈角逐和火爆程度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當中。隨著霸道總裁拍賣師的最後一下落錘,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58件安思遠先生的個人珍品收藏共拍出了$61,107,500(約合人民幣3.75億)。這樣的結果,不但是對中國古玩藝術品市場的肯定,也是對安思遠先生最好的懷念。這4把品相極佳的黃花梨圈椅最終以8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係絲巾的季節又到來啦,抓了漫天亂飛的空姐妹妹到家裏,又研究又拍照,搞了老半天才整理出以下幾種目前亞係空姐常用的絲巾結。    從哪裏開始呢?,就從基本功---折疊絲巾開始吧。   (以下所用均為90X90厘米的絲巾)   第一種折疊法,長邊對折,對折再對折。折後無需熨燙。   這是最簡單的折疊方法,應用於平結。如圖所示,簡單饒一饒,整理成形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飲食,博大精深,菜色多、食材廣、模樣俏、味道鮮,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就在人們感受色香味美的時候,卻忽視了這些經典菜肴背後的英雄,就是菜肴中的配料。  小蔥就是一味配料,人們用它來調味、殺菌,增添菜肴的色相,綠綠的蔥葉和白白的蔥白常常能為主菜贏得不少的視覺效果。  不僅在名菜中,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離不開它,中國人習慣於在炒菜前將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306]
[307]
[308]
[309]
[3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