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進閨房---剪刀的詩情故事

(2015-03-23 07:38:45) 下一個

剪,古文寫作“翦”。在《詩經》中已有提及,如《召南·甘棠》有“蔽 芾甘棠,勿翦勿伐,……勿翦勿敗;……勿翦勿拜”句;《魯頌·門必宮》有“實始翦商”句。各家注釋:“翦,割斷也”,或“劑(齊)斷也”。說的意思是一致 的,都作為動詞使用。至於移用名詞,成為一種器物的名稱,也許要晚到鐵器的出現。根據考古學資料,在先秦墓葬中似未發現銅剪,漢墓中則已多出鐵剪。不過, 漢代並不稱之為“剪刀”。“剪刀”(翦刀)之名,乃是漢代以後才有的。

  漢時的剪刀,其製作完全不同今日之剪,是用一根鐵條兩端鍛成相對的邊刃,再將鐵條彎成“8”字形狀,利 用彎簧的彈力使其合放。由於鐵刃相交,能齊斷,所以剪刀最初有稱為“劑(齊)刀”者,見《爾雅·釋言》“劑”,晉郭璞注:南方人呼剪刀為“劑刀”也有稱為 “交(鉸)刀”者,見《釋名·釋兵》“絞刀”,王先謙《釋名疏證補》稱“亦作交刀。剪刀兩刀相交,故曰交刀耳”。其實,在漢代庖廚中使用的鉗鋏,已如今日 剪截金屬的鐵剪,兩片邊刃用鉚釘鉚合。不知當時為什麽不將這種製作技術應用到剪刀上,卻要經過幾百年才有了改進。

 
漢代鐵剪 / 漢畫像石上的鉗鋏


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玉製工具佩

  自古以來,剪刀是閨閣繡樓的主要用物。刺繡縫紉向為婦女工作,操作時不可無剪,因而成為婦女必備之物。張敞所撰 《東宮舊事》記,太子納妃時,有龍頭金縷交刀四。作為妃子,也需常用剪裁。1985年,內蒙古哲裏木盟奈曼旗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玉製工具佩上,就有一把 剪刀。

  1964年,江蘇蘇州張士誠父母合葬墓出土一件團花紋銀奩,奩內放置一把銀剪刀(圖見《中國文物報》 2000年第58期,說奩)一文) 雖然出土的玉剪、銀剪都是明器,卻正是表明了婦女備剪,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有意思的是,遼代之剪仍為漢式剪,到了元明之際,改成鉚合式了。

  唐人詩中,常有“剪刀”入句,有稱“交刀”,有稱“翦(剪)刀”,甚至同一位詩人,在詩中,有寫“鉸刀”有寫“剪刀”的。如懿宗鹹通年間詩人曹唐,在他的《病馬詩》中寫:

  追電有心猶款段,逢人相骨強嘶號。

  欲將鬃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鉸刀。

  在另一首《小遊仙詩》(九十八首之一)中,則寫:

  八海風涼水影高,上卿教製赤霜袍。

  蛟絲玉線難裁割,須借玉妃金翦刀。

  同器異名,隨便稱呼,可見唐時剪刀使用已十分普遍,不會誤解。當然,如賀知章的“柳詩”,將春風比作剪刀,指柳似剪出細葉,最是膾炙人口的詩篇了,通常之物加以神化,剪刀猶為人愛。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值得注意的是,剪刀也有稱“龍刀”者,這是出於《東宮舊事》中提到的龍頭金縷交刀而簡稱之。南朝梁代蕭綱的《和徐錄事見內人作臥具》詩中雲:

  龍刀橫膝上,畫尺墮衣前。

  臥具乃被褥之類,先要裁剪,再加綴縫。“龍刀橫膝上,畫尺墮衣前。’正是操作之狀的生動描繪。龍刀當然 是剪刀,與畫尺相對,說明女紅之器十分精美。但是,市上的工具書中,竟有釋“龍刀”為“寶刀”的。龍刀之釋為“寶刀”,甚至簡釋為“刀”,帶有一個“刀” 字, 不能說全錯,卻使查詢者難以捉摸了。寶刀,究竟是把怎麽的刀?可以認為是“寶刀未老”的刀,也可以是鋒利砍殺的快刀。這樣的刀,用於作臥具,未免牛刀小 試,不相襯;縫製時,膝上橫著一把快刀,也未免殺氣騰騰,哪像在作臥具?工具書的編者決不可望文生義,簡單地以“龍”為“寶”,以“龍”換“寶”,而不指 明“剪刀”,,反而難壞了要想了解“龍刀”為何物的人,一頭霧水,終不知所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