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3-08-16 02:04:55)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8-16 02:02:43)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
複次阿難。雲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即彼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若從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8-16 02:00:42)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聞佛示誨。身心泰然。念無始來。失卻本心。妄認緣塵。分別影事。今日開悟。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合掌禮佛。願聞如來。顯出身心。真妄虛實。現前生滅與不生滅。二發明性。  那時候,阿難和大眾們聽聞了佛的教誨,一時身心安穩泰然,意織到自己從久遠以來,就已失卻了本真的心性,從而以幻影為真實,去攀緣在世間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楞嚴經原文及白話文(轉載)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隻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毗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須菩提。優波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地藏菩薩本願經原文、白話文及注釋 [轉載]
地藏菩薩本願經
    
唐於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稽首本然淨心地  無盡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湧香雲  香雨花雲及花雨
寶雨寶雲無數種  為祥為瑞遍莊嚴
天人問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薩至
三世如來同讚歎  十方菩薩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緣  稱揚地藏真功德
慈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3-07-28 20:32:44)
什麽是正信的佛教?(節選)作者:聖嚴法師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唯物思想是無神論的,佛教卻又堅決反對唯物論的謬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牟尼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轉載)
明朝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訪,路過一間山神廟,口中焦渴難忍。一農人見狀,主動把熱水壺裏的茶給朱元璋喝了。朱元璋很是高興,讓隨從記下了他的名字、住處。不久之後,就賞了他一個知縣當。
有個秀才聽說了這事,心裏不服氣,就在山神廟的牆上題了兩句詩說:“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十載寒窗苦苦煎熬,到頭來還不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7-28 17:59:33)
冤魂索命絲毫不差(轉載) 
我十八歲那年去內蒙古黃羊灘地區插隊,在我插隊的村子裏,有一戶姓範的人家,姓範的人家有一個大兒子,和一個小女兒,範家大兒子娶了一個陝西的沒有爹沒有媽一直和哥哥嫂子住的一個女子(女子名字已經記不清了,我還和她挺好的)夫妻兩個婚後感情一直很好,就是結婚後很久都沒有孩子,婆婆和沒有出嫁的小姑子平時總對她指桑罵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7-27 14:05:36)
福相是怎樣變凶的?(轉載)
童年,我是幸福美滿的,父親是位信用誠實,且熱心助人的善良商人,母親更是勤儉持家,家境安康有餘,一家大小歡樂融融。
每當夕陽染紅天邊,父子倆總會出現在蘆葦叢影的溪畔釣魚,這是父親唯一嗜好,由於勤勞經商,平時很少休假,都利用晚上到溪河垂釣,而我亦成為當然的陪伴者。
父親是位釣魚老手,無論技術上,或魚訊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7-27 12:39:14)
三袋米的故事(轉載)
這個真實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一對母子。這是個特困家庭,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去世了。娘兒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送走了父親。
母親沒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那時村裏沒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朗朗、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當一張張獎狀覆蓋了兩麵斑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