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正信的佛教?
(節選)
作者:聖嚴法師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唯物思想是無神論的,佛教卻又堅決反對唯物論的謬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
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牟尼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之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必將如此。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禁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們所專有的,至於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道釋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物。
佛陀是創世主嗎?不。正信的佛教,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不能改變世間已有的狀態;佛陀雖能化度眾生,眾生的能否得度,尚須由眾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決定。佛陀是最好的良醫,能為但眾生痛苦診斷處方,服他的藥,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藥,佛陀也是愛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導,能給眾生引導出離世間的苦海,聽從佛的引導,必定得度,如果不從引導,也是愛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創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眾們僅對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夠實踐佛的言教,就等於見佛敬佛,否則,雖然覲見了當時的佛陀,也等於沒有見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創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隻能教導眾生離苦得樂的方法,佛陀自己雖已離苦得樂,但卻不能代替眾生離苦得樂。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導師,他教我們一切要自己對自己負責──‘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佛陀,這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譯。佛陀,含有自己覺悟、覺悟他人、覺悟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時不覺的意思。
佛陀,簡譯為佛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距今約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於印度迦毗羅衛城的釋迦太子,成道之後,稱為釋迦牟尼。釋迦是族姓,意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對於聖者通用的尊稱,意為寂默。這就是佛教的教主。
但是,從釋迦牟尼的言教中,使我們明白,在現有曆史的記載中,雖然隻有釋迦一人是佛,可是過去久遠以前,這個世界曾經有佛出生,未來的久遠以後,這個世界仍將有佛出生,現在的十方世界,也有很多佛的存在。所以,佛教不以佛陀是獨一無二的,佛教承認過去、現在、未來,有著無量無數的佛陀,乃至相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有情眾生(動物)不論信佛與否,將來都有其成為佛陀的可能,因為佛教相信:佛陀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在境界上,凡聖雖有不同,在本質上,佛性一律平等,所以,佛教不將佛陀當唯一的神來崇拜,也不承認宇宙的創造神的存在。所以,佛教徒是無神論者。
佛教既然不相信有一個宇宙的創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不容懷疑,生命的存在,也不容否定。
佛教相信: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原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質不滅,後者是精神不滅。佛教相信:宇宙形態的變化,生命過程的流轉,那是由於眾生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業力是指有情眾生(動物)使每一樁或善或惡的行為,像各種的顏色一樣,繼續不斷地薰染到生命的主體──識田中去,在從識田之中,等待外緣的誘導而萌芽生長,正像播種在泥土中,等待日光、空氣、水的誘導而萌芽生長,這在佛教稱為業力的現行。業的造作是業力現行的因,業力的現行,是業所造的結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就是這個意思的說明。
業,有個人單獨造作,也有與他人共同造作的;有的雖然單獨造作,但也可以和他人相同,有的雖然與他人共同造作,但也各有輕重不同。因此,業的種類,從大體上說,分有‘共業’及‘不共業’的兩大類。
由於共業,所以感得同樣的業報;地球,便是由於地球世界的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無數眾生的共業所感,而有各類不同的共業,所以也感得各種不同的世界,太空之中,宇宙之間,有著無數無量的世界,它們的成因,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的無數眾生,所造各類不同的共業而成。所以,火星上如果真的有人,火星人的形體,未必也和地球人的形體一樣。至於那些無人的星球,乃至那些沒有生物存在的星球,雖不是眾生活動的舞台,但卻也是為了眾生活動的舞台而存在;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沒有一種現象沒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太陽上不可能有生物,但如沒有太陽的話,地球上的生物也將無法生存;雖然上有許多的事物,無法用科學的觀點證明其存在的理由,但在佛教的解釋,一切都是由於眾生的業力所感,那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
至於生命在地球上最初的出現,佛教相信是由變化而來,下至單細胞的生物,上至人類,都是一樣。地球形成之後最出的人類,是由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是飛空而來的,那是由於他們的墮落,貪愛了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之後,身體粗重不能飛行了,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世記經、大樓炭經、起世經等)。實際上,那也是出於他們的業報所致,天福享盡之時,必須要來地上隨業受報。正像以後所有的眾生一樣,既然先由共同的業力,感成了一個地球,豈能不來接受地球生活的果報?一旦在地球世界的業報受完,又將往生應往的他方世界中去。
又由於不共業的理由,雖然同樣生在地球世界,品類的高下,也就不同,下至昆蟲,上至人類,人類之中,貧富貴賤,上智下愚,也有千萬差別。
事實上,共業,也是不共業的分類,比如地球眾生的共業與他方世界眾生的共業相比,便成了不共業;同樣的,不共業,也是共業的分類,比如非洲的黑種人與亞洲的黃種人,是由不共業所感,但因彼此都是地球世界的人類,所以仍由共業所感。以此類推,同在一個國家的人民,也有千萬差別,乃至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姊妹,也各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成就,各有各的生活感受。
這就是佛教對於宇宙生命的來源及其存在的看法。
在佛陀入滅之後第九第十世紀之間,印度婆羅門教的勢力抬頭,佛教受到無情的摧殘,一些佛教徒為了迎合當時的時風,便也采取了婆羅門教(現稱印度教)的梵天觀念,融攝混合在大乘佛法之中;那些世俗的迷信、民間的習俗等,也混合進了清淨的佛教,這就是神秘化的大乘密教的應運而生,這也就是印度的第三期佛教。但是,佛教的許多優點被印度教吸收而成了他們更加興旺的營養。約在西元第十世紀的末業之後,在印度教及入侵的回教先後雙重的摧毀之下,佛教便於印度境內消失了!可是,曆史的記載:自從佛教消失之後的印度國勢,也就江河日下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也就日益困苦了,印度的版圖,再也不能統一了,直到西紀一九五○年時,才從英國人的統治下爭取到了自主的獨立;然而,從古代的印度,現在已經多出了巴基斯坦及尼泊爾等的國家了。今日在印度境內的佛教徒,雖已得到法律的保障及政府的禮遇,自西紀一九五一年以來,已在顯著地迅速增加,但在全人口之中,占的百分比不大。
西藏的佛教,雖與中國略有關係,但其主要的輸入,乃是直接引自印度。西藏的佛教,雖然同樣是大乘,但是僅屬於密宗一支,是北印度的蓮華生上師傳去,當時的西藏,文化落後,信仰多神,神密而確有靈驗的密宗,深受藏人的歡迎,尤其蓮華生本人,是一位神跡卓著的高僧。蓮華生與於唐代來中國傳受密宗的開元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位大師,同出於龍智菩薩的門下。蓮華生在西藏的教團徒眾都穿紅色衣,所以稱為紅教,但其到了中國的元末明初時代,一些喇嘛生活腐敗,教綱不振,因此而有宗喀巴大師起來提倡律製的清淨生活,注重顯教的義理研究,大振宗風,德化全藏,因其穿黃色衣,所以稱為黃教。至於蒙古、尼泊爾等地的密教,都是西藏係的支流。
中國佛教之傳入,是在東漢時代。中國的佛教典籍,多是由梵文原本轉譯成的。經過魏晉南北朝而至隋唐的階段,乃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代,高僧輩出,中印交流也頻繁不絕。在那個階段,中國的佛教開了花也結了果,小乘大乘,一共開出十三個宗派,漸漸又被融攝為八個大乘宗派,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唯識宗、淨土宗、律宗、禪宗、密宗。到了五代以後,由於政治的摧殘,以及社會環境的驅使,佛教便離開文化中心,進入山林之間,僧人自更自食,義理的研究用不著了,所以隻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一枝獨秀。這在唐宋之間,尚有若幹真修實悟的禪師,在簡單而樸實的言行之中,感化著許多的人,但也由此而種下了愚昧的遠因,致到宋明以後,佛教的僧徒與寺院雖多,但不重教育,隻顧依樣畫葫蘆地上殿過堂盲修瞎參,不唯很少傑出的高僧,一般的僧徒,也多沒有知識,自行且不知,那還能化人?再加上儒家的排斥,致使民間對於佛教也就愈來愈不知其所以然了。清末以來,總算由於楊仁山居士的振作,太虛大師的倡導,以及印光、弘一、虛雲等幾位大師和歐陽漸等的弘化,中國的佛教,已略有了轉機。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佛陀不是專屬於某一民族的保護神,佛陀是宇宙的正遍知覺者,佛陀是屬於宇宙所共有,佛陀的正遍覺性,是遍滿宇宙的,佛陀的慈悲之光,是遍照一切的。所以,佛教的本質,是世界性的,乃至宇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