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人生境遇不可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個人資料
博文
考慮民主的絕對性就是單純從民主的角度考慮問題, 不考慮經濟社會安定等其他因素。  可以說天安門是公共場所我們就是有權在那裏發聲, 而且是無限期的。   但是要全局考慮人民生活的方方麵麵,就要考慮民主的相對性。 民主與言論自由不是生活的唯一一部分。 相反,民主是給予人民幸福生活的一個工具之一,不是全部。 這就至少要考慮到占領天安門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64作為一個重大曆史事件,還是應該讓保留記憶,需要各方麵不同觀點的人本以誠意討論,並為中國發展民主做應有的鋪墊。 必須承認,中國現在相對於西方,人民沒有做夠主,言論不夠自由。所以大方向仍然是在穩定的基礎之上,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伴隨人民素質的提高,逐漸向民主前進,打開言論。 難就難在如何在穩定的基礎,不影響經濟發展上。這是一個持久戰。6[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一,大多數人(包括我)的認識都是片麵的 大多數人對64這麽大一件事的認知不外是自己親曆,看報刊廣播電視視頻,然後就是小道消息。一個人分身乏術,自己的經曆一定是有限的,這是最真實的,但也是最有限的。就算64當晚,你在同一時間,也隻可能在同一個地方呆著,很難看到全景,很難知道事件的前因後果。我當時在北京,但並沒有置身其中,隻是到天安門走了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總結一下問題:人類從整體上工作時間不比過去減少,是否代表倒退? 為討論方便,這裏不去糾結到底應不應該算上家務,也不去糾結到底跟哪個時期比.隻是籠統地說,人類特別是美國人與中國人,工作時間沒有減少的趨勢,反而有越來越忙得趨勢. 1.回首過去: 必須承認:即使勞動時間沒有減少,但是生活質量有顯著提高,人們的選擇更多, 視野更廣.代表著人類的進步. 2.反觀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5-30 16:06:35)
閻顏的事鬧了大半個月,閻關了博客,這事算靜了下來。寫這篇主要是總結一下留個備案whenmomoryisfreshanddocumentsavailable. 群眾對顏寧的不滿大概有四點: 1。自稱網紅。顏寧其實冤枉,據我了解她這是躺槍,說她做網紅的是做標題黨的報社小編。具體見此貼。而且當網紅科學家也不是壞事。具體見我喜歡的科普節目與網紅科學家。 2。自稱解決了五十年的難題:葡萄糖轉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這兩天,也是個機緣,好幾個ideas湊到了一塊兒,成就了百利而無一害的“少吃族”,可以自然地做到身心健康,身材苗條,保護動物,保護地球,還更有條件品嚐天下,成就美食家。 先是海洋藍吃海鮮一貼,勾起了我對以前碰見過的法國人吃飯的回憶。其特點也就是我們老祖宗所說的細嚼慢咽:將切割成小塊的食物塞進嘴裏,以兩秒鍾一次的速度,細細咀嚼,慢慢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各國,各人與各家條件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不能一致要求。不能因為節約委屈了自己。委屈自己的事無法長久。當然,審視一下自己真正的需要,不但有助於減少浪費,而且可以另你心情舒暢。 對於節約與環保,包括減碳,最需要的不是個人在生活方麵的克儉克勤。有以下大規模的手段: 1。綠色建築:改變設計。 2。smartGrid:根據需要供電。 3。自中國拒收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了顏寧三篇論文特別是有關機理部分的討論,論文引用的某些文獻,以及閻的博客文章後得出以下結論: 1. 從閻潤濤的角度看,他是很有理由不服氣的. 特別是在發現轉運蛋白經典論文之前.  2. 如果我們生活在絕對真空, 也許象脖子粗所說的一樣"引最好,不引不是罪". 但是我又查閱了自然雜誌引文規定,得出結論: 顏寧直接引用閻潤濤的文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學術之爭。 其實也沒什麽好爭的。  (1) 顏寧在Nature等PeerReview的雜誌上發文章。  如果有重要遺漏, 評審人都會讓她補上。 老閻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的文章, 這麽多人不知道或者知道沒有把老閻的文章提上來,有可能有諸多原因: 評審科學家也沒看過, 評審科學家認為不重要, 閻文沒有影響力等等。總之, 閻文對顏的沒有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前言
寫這篇是為了回應昨天網友提出的一個明確的論題。因時間篇幅所限,也力求簡明,集中討論“人為”二字,不討論有關變暖的其他話題,並且隻摘錄了很小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證據。 1.論據概述 (詳述隨後) 1.1大氣層溫度指紋證明現在的變暖不是太陽輻射所致(非主因) 1.2二氧化碳是貢獻最大的溫室氣體(不詳述)。目前二氧化碳的濃度是410ppm.而截至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1)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