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人生境遇不可選擇,心態可以選擇
個人資料
正文

閻顏之爭了斷科普篇--有圖有真相.

(2019-05-18 09:20:50) 下一個

閱讀了顏寧三篇論文特別是有關機理部分的討論,論文引用的某些文獻,以及閻的博客文章後得出以下結論:

1. 從閻潤濤的角度看,他是很有理由不服氣的. 特別是在發現轉運蛋白經典論文之前. 

2. 如果我們生活在絕對真空, 也許象脖子粗所說的一樣"引最好,不引不是罪". 但是我又查閱了自然雜誌引文規定,得出結論: 顏寧直接引用閻潤濤的文章幾乎是不可能的.

為什麽這麽說? 從科普開始, 兼談糖轉運蛋白機理中公子,小姐與丫環的感情婚姻糾葛

第一部分: 轉運蛋白經典機理與顏寧的貢獻.

 

上圖以 轉運蛋白工作的經典機理為框架(Alternating Access Model ), 展示了葡萄糖轉運蛋白的愛情輪回. 原論文是:Jardetzky在1966年發表的經典論文, 也是顏寧回複質問的引文.   我查閱了好幾篇有關轉韻蛋白結構與轉運機理的論文, 都引用這篇文章.  這似乎是這個領域的慣例.  顏寧也不例外, 除2012年論文因著重講結構以外, 2014年與2015年講機理的論文都引用了該文, 並特別指出:"All MFS transporters are thought to transport substrate using the alternating access mechanism) . 

顏寧最醒目的貢獻是在結構: 即所謂50年的難題: 結晶GLUT1. 這裏隻談她對機理的貢獻.

1. 她發現了一個XylE與GLUT1-4獨特的蛋白域ICH (途中紅色虛線圈住, 闡述了其作為門拴的功能. 並預測"約會"的狀態是GLUT1的常態(Default).

2.  GLUT1與XylE有一點不同:GLUT1是uniporter是葡萄糖小姐一個人嫁過來的情況。  XylE是H-Symporter,  葡萄糖嫁過來時還帶了個丫環(氫離子)。   而且離婚的時候, 公子哥不放丫環是不能回到單身與約會狀態的。 

這裏要強調一下顏寧研究機理的手段

1。 各種姿勢擺拍: 單獨看一個蛋白質結構可以猜測但無法驗證運動機理。  顏寧與其它實驗室讓轉運蛋白用各種姿勢擺拍: 約會時拍一張,滾床單拍一張,結婚拍一張, 單身拍一張。 而且不止拍一張, 還用各種不同小姐糾結時拍,以研究其運動機理。

2。 功能性試驗: 用各種蛋白質突變(有的是自然界存在的病態突變, 有的是設計的突變), 類似於閻文的方法。 但這種方法似乎是科學屆常規手法,非閻所獨有。

3。 動力學實驗 : Counterflow Experiment (希望我沒有理解錯)

總之顏寧沒有單獨依賴固定的晶體結構來推導機理。

第二部分: 顏寧該不該引用閻文.

1。喇叭門是誰的專利(這裏糾正脖子粗:喇叭口更確切,這是整個蛋白的形狀,你說的螺旋門是一個TM的形狀)?  閻在PNAS討論機理時說他的模型是受50年代結構動力研究的啟發, 而且沒有引用上述1966年的經典論文,再看閻的第一篇博文與他老師用板尺演示交流的樣子。 我善意地推測, 閻獨立地發展了the Alternating Access Model。 可惜晚了27年。 如果他沒有在細胞雜誌裏引用1966年的經典論文,也許應該回去補上? 閻也許不知道1966年的經典模型與論文,所以看到顏寧發表的機理很生氣,是可以理解的。

2。閻的專利:閻的專利如脖子粗文中描述的一樣,是把TM7的三個功能區找出來了, 與閻2015年可以被晶體模型化學解釋。 但顏的晶體模型包含了整個蛋白的化學解釋, 對TM7的描述就比閻完整。而TM1, TM5, TM8和 TM10的描述閻的根本就沒研究。

如果生活絕對完美的真空, 我們可以有空間要求顏寧回去把2閻的專利補上, 但是Nature 要求引文不超過50篇。顏寧的三篇論文篇篇引滿50篇,要引用閻就必須把別的引文踢走,現在不是顏文與閻文在絕對意義上有沒有重合的問題,而是閻文與其它論文比誰更重要的問題。 各位專家,如果你讀了顏寧的三篇論文,你覺得應該把哪篇論文踢走嗎? 比如1966年的經典論文?   

自然雜誌引文規定. 

https://www.nature.com/nature/for-authors/formatting-guid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wiperTheFo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泉' 的評論 :

這些我都不知道,也沒看到細胞雜誌的論文(要花錢), 所以不加評論,而是憑善意假設老閻在博客裏寫的都是真實情況: )
老泉 回複 悄悄話 老閻九三年描述自己,"好象"不知道有喇叭口模型。Peter不看具體結果,憑比劃,也同意了機理。 老閻老板Peter也不知道有喇叭口模型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