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同室操戈】想當初下鄉伊始﹐知青之間和睦友愛的氣氛多麼濃烈﹗飯是合鍋煮的﹐燒火擔水等
雜活是搶著幹的﹐吃飯也不計較誰的肚子大﹐還將老家帶來改善夥食的菜餚﹐大方
地陳列在飯桌上請大家吃……。這樣的好景保持不了多久﹐本來骨子裡儲存的「緇
銖必較」的劣根性迅速膨脹﹕米桶上了鎖﹐柴草各歸各﹐水缸見了底裝做沒看見﹐
照明的油燈各備一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紅寶書」﹑「神像」及其它錦繡中華大地﹐曾有過一次史無前例地對領袖搞崇拜﹐那就是「文化大革命」。本
來在中國﹐領袖一向受到崇拜﹐但那些年的崇拜風﹐已荒唐無聊至極﹐真是罄南山
之竹而難以盡書的﹐此處僅以某些片段約略記述﹕
何為「紅寶書」﹖就是當時人手一冊的「毛主席語錄」。紅色是當時的流行色﹐叫
做「全國山河一片紅」。任何進步的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8-30 04:03:53)
ZT     文章作者:佚名  李苦禪,齊白石大師的得意門生,著名畫家。他的畫構圖簡潔,用筆拙樸,自成一家。
  殊不知,這位大畫家的學畫經曆卻十分坎坷。二十年代,李苦禪從家鄉山東來到北京,投師於齊白石門下。因經濟拮據,囊中羞澀,連旅館也住不起,隻得在北京一所破舊的寺廟裏棲身,每天早出晚歸地到北京藝專聽課,還得馬不停蹄地趕到齊白石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8-29 17:00:30)
【寒冬臘月朔風緊】西北風一陣緊似一陣﹐陰霾常籠罩著天空不散。枯黃的樹葉被風吹落﹐在地上飛轉
奔跑。曠野上的晚秋作物早已收淨﹐留下了一個個灰矇矇的草垛靜靜地蹲在田塍和
空地上﹐大地一片蕭瑟。
我們到達鄉村時﹐農忙已過﹐剩下的是些零星的雜活﹐如種油菜﹑播小麥﹑除草﹑
苜蓿田裡打排水溝之類的較輕便農活。雖然不是重活﹐但因為天寒風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50年11月間,齊白石的家鄉湘潭縣茶恩寺鄉開展土改運動。由於他家收過地租,本人又常居京城“賺大錢”,便被當地工作隊劃為“地主”成份,並準備搜集材料,對他家人進行“批鬥”。
  齊白石知悉後十分納悶。因為他出身清貧如洗的農家,4歲就給地主放牛。7歲上私塾後,因買不起煤油,晚上總是用鬆明點火作燈習畫練字。14歲學木工,憑苦力吃飯,以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8-28 17:01:24)
【農村歡迎你們】第一批一百零八位知青﹐被安插在五個生產大隊。這些生產大隊是﹕南堡﹑趙宅﹑
周嶴﹑須宅和藕浦。離鎮最遠的藕浦才十二華裏(六公裏)﹐最近的南堡隻有五華裏﹐
且都是收成較好的村子﹐想來也是當權者們的苦心﹕必須挑選收成較好的生產大隊
給往後樹個樣子﹐第一批影響至大﹐不可不慎啊﹗
其實我未被列入第一批之內﹐根據兩抽一的原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08-28 03:20:58)
【前言】

我讀過的許多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文章﹐幾乎千篇一律地為當時的青年們塗上
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謳歌他們心懷祖國﹑放眼世界﹑永遠跟黨和毛主席走﹑決心
在農村紮根﹑向貧下中農學習一輩子﹑建設新農村的雄心壯誌。即使在形容「黑五
類」子弟的心態時﹐也往往描寫他們要求上進﹑願意改造存在於自己頭腦中的資產
階級觀念﹑爭取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當今物質生活豐富﹐人們對食物的講究﹐也到達空前的水平。特別我們中國人﹐向
來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就是說百姓一向注重吃的﹐還將它放在人生百事的首位。
請看飯店食肆﹐酒樓茶館﹐遍布鬧市鄉鎮﹐真可說轟轟烈烈呢。
正因為這個習氣﹐凡是可以插入「吃」這一節目的﹐絕不肯輕易放過。譬如慶祝生
日﹐必要隆重一番的。
據說最早慶祝生日﹐是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9-08-27 03:49:49)
初為人父母的﹐多在管教孩子問題上﹐會無所適從。待到摸出了一點經驗﹐又往往再無用武之地﹐隻好束之高閣﹗不過也有如袁了凡﹑曾國藩等先賢﹐將他們的經驗寫成文字傳世﹐讓我們輕而易舉地獲得前人的瑰寶。先賢的教育法﹐已獲得實踐的驗證﹐可奉為經典研究﹔而平庸如我者﹐有些許經驗的﹐充其量隻能供大眾參考。現今時代﹐做父母的要是稍稍對孩子管教得嚴一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08-26 03:36:56)
ZT      文章作者:佚名  從晚清到民國初年,碑帖很吃香,價位十分堅挺,所以號稱“黑老虎”。張大千祖傳的王羲之所書《曹娥碑》帖,就是一頭赫赫有名的“黑老虎”。但它竟被當時年輕嗜賭的張大千輸掉了,由此,引出了一段令人回腸蕩氣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上海有個活躍人物,名叫江紫塵。此人在清末時當過兩江總督端方的“文巡捕”(相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