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博文
上次提到,莫紮特最後三部交響曲是在1788年夏天連續完成的,有人認為可能是一套。這次要欣賞的《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以下簡稱“第四十”)是這三部中的第二部。與另外兩部的一個明顯不同是其調式是小調的,這使得三部作品的調式形成“大-小-大”的布局。 “第四十”全曲遵循交響曲的標準結構,由以下四個樂章組成: I:很快的快板(Moltoalleg[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們繼續欣賞莫紮特的交響曲。上次欣賞的“第二十五”是他比較早期的作品。從這次開始,我們連續欣賞莫紮特後期的最後三部交響曲。1788年夏天,莫紮特連續寫出第39,第40,第41三部交響曲。有人認為,這三部作品是一套,理由是第39有一個比較長的引子,卻沒有尾聲(coda)。盡管這三部作品的創作目的及首演至今仍不清楚,她們代表了莫紮特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莫紮特是古典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共創作了五十部多部交響曲,其中正式編號的有四十一部。根據英語的維基百科全書,莫紮特的全部交響曲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童年時期:第1–13號,以及一些沒編號的; 薩爾斯堡時期:第14–30號,以及一些沒編號的; 後期:第31–41號。 今天我們欣賞一部薩爾斯堡時期的作品-《g小調第二十五交響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今天我們欣賞海頓的另一部著名的交響曲-《D大調第一百零四交響曲》。這是作曲家12部“倫敦交響曲”中的最後一部,是1795年創作並首演的。 這裏先說幾句關於交響曲的命名。交響曲通常有“XX調第X交響曲”的曲名,這應該是出自作曲家本人之手。前麵的“XX調”表明作品的主要調性(tonality),包括主音的音高(key,又叫調高)和調式(mode)。例如&l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西方古典樂派的奠基人海頓(1732-1809)規範確立了交響曲這種體裁的結構,並身體力行,一生共創作了一百多部交響曲,因而享有“交響曲之父”的美稱。 1791年是海頓生活中重要的一年:他在擔任奧地利的艾斯特哈奇宮廷樂師三十餘年後,得到了一個訪問英格蘭的機會,並在這年年初到達倫敦。在那裏,他邊創作,邊帶領樂隊定期舉行音樂會,主要演奏他新創作的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9-02-06 08:13:25)
我前幾年的音樂欣賞側重了聲樂作品,特別是歌劇和大型合唱,如今已告一段落。下麵我想把欣賞的重點轉移到器樂領域,首先關注交響曲。今天就開始這個“著名交響曲”的欣賞係列。“交響曲”一詞(英語Symphony,德語Symphonie,意大利語sinfonia)源自希臘語的συμφων?α(symphonia),意為“聲音的一致或和諧”(agreementorconcordofsoun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本傑明布裏頓(BenjaminBritten,1913-1976)是二十世紀著名英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是現代派作曲在英國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多種體裁的音樂作品傳世,其中《戰爭安魂曲》可能是布裏頓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戰爭安魂曲》(TheWarRequiem,Op.66)是為二戰中被毀的英國考文垂大教堂的重建而作,於1962年5月30日在教堂落成儀式上首演。歌詞由布裏頓編輯,用傳統安魂彌撒拉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奧爾夫(CarlOrff,1895-1982)是二十世紀著名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有多部作品傳世,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當屬大合唱《布蘭詩歌》。《布蘭詩歌》(CarminaBurana)又譯作“卡爾米納布拉納”,“布拉納寺院之歌”,“博伊倫之歌”等等。其歌詞選自根據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博伊倫修道院中發現的二百餘首詩編輯而成的同名詩集,這些詩大約作於11至13世紀,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沃爾頓(WilliamTurnerWalton,1902–1983)是二十世紀著名英國作曲家,指揮家。我們前麵介紹的埃爾加(EdwardWilliamElgar,1857–1934)也是英國作曲家,可以看出,沃爾頓比埃爾加晚將近半個世紀。如果說埃爾加的作品風格總體屬於浪漫派晚期,那麽沃爾頓的風格則已經開始離開浪漫派晚期,而受到二十世紀被統稱為“現代主義”(modernism)各種流派的影響。沃爾頓《伯沙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埃爾加(EdwardElgar,1857-193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著名作曲家。其作品風格大體屬於晚期浪漫派,有多部器樂,聲樂作品傳世。清唱劇《傑隆修斯之夢》是埃爾加最著名的聲樂作品之一。這部清唱劇以神學家兼詩人約翰·亨利·紐曼(JohnHenryNewman,1801-1890)的一首同名長詩為歌詞。紐曼是英格蘭人,原在英國國教任職;後皈依羅馬天主教,並逐漸成為一名紅衣主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