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萬卷書 行萬裏路

與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4-06-18 17:28:08)
八二三炮戰一九五八年中東事件(美英兩國分別為支持黎巴嫩和約旦的親西方政府而進行的武裝幹涉)發生後,毛澤東於七月十五—十八日在北京懷仁堂召開中共中央軍委緊急擴大會議,分析情況,研究對策。毛在會上宣布:“大家都知道了,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中東,最近那裏很熱鬧,搞得我們遠東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戲,我們不能隻做看客,政治局做出了一個決定&m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4-06-16 21:49:07)
台美關係從一九四九年中至一九五0年初,美國當局數次開會,反複討論國民黨政權能否得救。會上分為兩派,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O.Bradley)認為,台灣是不沉的航空母艦,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屏障,失去台灣,菲律賓和日本將會受到威脅。他強烈主張派遣美國軍事顧問團協助蔣介石守衛台、澎。國務卿艾奇遜(D.Acheson)則不以為然,他說即使美國介入,也無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6-14 18:08:12)
一九六四年 二月,陸軍成立“射線中心”以適應未來的核戰爭。 七月,台美簽訂“改進台灣省學童午餐協定”。 十月,台灣省政府供應學童營養午餐計劃開始實施。 十二月,台灣政府教育廳通令高級中學文化教材以《論語》和《孟子》為主。 一九六五年 二月,台灣土地資源開發委員會成立。 三月,行政院通過“民生主義現階段社會政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6-12 21:25:45)
一九六0年一月,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宣布十年來已空投大陸四千多萬噸救濟物資。三月,在連任第三屆總統時,蔣介石又保證在他這個(六年)任期之內一定可以打回大陸。一九六二年一月,台灣空軍成立了第三十五中隊(黑貓中隊),使用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的U-2高空偵察機執行偵察任務。一九六二年九月,空軍中校陳懷駕駛U-2於南昌上空被解放軍空軍的薩姆-2防空導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4-06-10 21:40:00)
四.二蔣介石(一八八七—一九七五年)在台灣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八日,民國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決議遷都台北。同月十日,蔣氏父子自成都鳳凰山機場登上美齡號專機升空,經海南島抵達台北鬆山機場。從此蔣介石再也沒有離開過台灣。十二月二十四日,蔣介石帶領全家兒孫(宋美齡在美國)到台灣中部南投縣的日月潭涵碧樓共度聖誕。在這一天,蔣介石寫了如下兩段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6-08 18:33:49)
在此同時,國民黨空軍唯一的中型轟炸機第一大隊對解放軍擱淺在海灘的船隻輪番轟炸掃射,國民黨海軍副總司令黎玉璽也親率太平艦趕來,用艦炮轟擊那些船隻。金門戰役成為蔣軍在國共內戰中極少數成功的三軍聯合作戰。解放軍押船官兵見勢,紛紛跳船投入戰鬥。船隊燃燒起火,熊熊火焰有幾十米高,在大陸一側看得清清楚楚,第二梯隊的指戰員急得跺腳流淚,但一條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6-06 19:15:02)
(本節基本上引自劉亞洲《金門戰役》一文)金門戰役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四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十兵團二十八軍指揮的三個多團(內有二十九軍一個團)渡海進攻金門,在島上苦戰三晝夜,因後援不繼,全軍覆滅。這是中共建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敗仗。金門戰役雖戰於一隅,卻影響全局,改變了台海的態勢,甚至改變了曆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6-04 22:07:38)
四.中華民國時期四.一兩蔣抵台前日本投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日本代表於九月二日在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裏(Missouri)號簽署了“降伏文書”。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D.MacArthur)發布了“一般命令第一號”,其中第一條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以及北緯十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6-02 20:07:46)
台灣新文化運動隨著日本進入“大正民主”的後期(一九一二—一九二六年),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總統威爾遜(T.Wilson)“民族自決”主張的影響,台灣的知識分子展開了一連串要求製度改革與自治的運動,即“台灣新文化運動”,包括一九二0年在東京的台灣留學生成立新民會、一九二一年林獻堂領導的第一次“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4-05-31 18:27:39)
三.日治時期(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台灣民主國台灣日治時期自一八九五年六月十七日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於台北城舉行“始政式”起,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止,計五十年有餘。國人說起“馬關條約”,總是對“割地賠款”耿耿於懷,卻常常忽略了當時台灣的兩百五十萬同胞的不幸遭遇。而“馬關條約”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台灣人。&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