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劉少奇的口頭報告從實際出發,把許多問題講得更清楚了,解開了人們思想的很多疙瘩,在絕大多數與會者心中引起共鳴……然而正是這些話,正是這口頭報告,使劉少奇和毛澤東之間產生了真正的分歧。劉少奇和毛澤東(資料圖)毛澤東和劉少奇都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曾長期合作親密共事。然而,在毛澤東親自發動的“文化大革命[
閱讀全文]
讀到這裏,也許有人會皺著眉頭,在肚子裏發問:“你沒有搞錯吧?《紅莓花兒開》是黃色歌曲?”哈哈,我沒有搞錯。如果你真有這樣的疑問,那就說明你的年齡並不大。在我當知青的時候,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歌唱祖國》中因為有一句“姑娘好像花兒一樣”,就被我們的領導認定為黃色歌曲。《紅莓花兒開》中有少女思少年的內容,自然就更是“很黃,很暴力”了[
閱讀全文]
http://blog.donews.com/oldland/archive/2007/10/08/1217346.aspx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大陸的歌曲走上了與港台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那是一個痛斥萬惡舊社會、歌頌偉大中國共產黨的時代,從此中國大陸的人民都擁有了一個革命歌曲的火紅記憶。1949年10月1日,五星紅旗升起在天安門廣場上空高高飄揚,廣場上的一個青年作曲家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叫王莘,1918[
閱讀全文]
1956年的一天,當時的蘇聯歌唱演員弗拉基米爾·康斯坦丁諾維奇·特羅申(1926-2008)正在電影廠為大型文獻紀錄片《蘇聯各民族運動會》錄製兩首歌曲。場間休息時,他突然聽到附近傳來男中音的演唱聲:“今晚花園裏,四處靜悄悄……”它的旋律和歌詞一下子打動了特羅申的心。 一打聽,原來這是另一首參選歌曲,名叫《列寧格勒的晚上》,由詩人馬圖索夫斯基作詞、[
閱讀全文]
胡石音/黃宗江詞
高如星曲(1929~1971)晉西興縣人歌曲產生於1956年,在中國已經風靡了近50年曆程:
許多人會唱這首歌,可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誰。這首歌的曲作者是年輕的作曲家高如星,他短暫的一生寫下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正當他創作盛年,“文革”風暴來臨,這位天才作曲家被迫害致死了。
1929年出生在晉西北的興縣,興縣是革命老區,是種地用钁掏、不[
閱讀全文]
曾是“黃色小調”遭禁唱《茉莉花》倒黴史
[昆明信息港發布時間:2009-08-1217:03:17進入社區來源:昆明信息港]
那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北京的八分鍾,好像聽到的是“茉莉花”。今年北京奧運會頒獎時的音樂也是“茉莉花”。幾次電視台外國人唱中國歌的場合,演唱的還是“茉莉花”。用時興的說法,“茉莉花”好像成了一張中國的音樂名片。於是有關“[
閱讀全文]
軍隊國家化的根本原則與根本方案
(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三日《解放日報》社論)
軍隊國家化的問題已提到政治協商會議上。中國共產黨代表、民主同盟代表、青年黨代表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人民,所以軍隊國家化的根本意義,是要把專製獨裁製度的軍隊化為民主製度的軍隊,而不是要把民主製度的軍隊化為專製獨裁製度的軍隊;是要把黨閥製度[
閱讀全文]

【阿波羅新聞網2011-10-17訊】作者:金鍾
圖:文革中,中南海一組,毛身邊的工作人員:前排右三陳惠敏,
右二張玉鳳。(陳惠敏)
開放雜誌編者按;新近出版的《司徒華回憶錄》,提到八九年六四事件後曾協助一名“毛澤東情婦”移民美國。她就是毛身邊僅次於張玉鳳、孟錦雲的女人陳惠敏(陳露文)。本刊主編一九九七年在香港與其相識,協助她出版回憶[
閱讀全文]

線索一:中共中央的說法http://leaders.people.com.cn/GB/17621287.html 新華社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月6日王立軍私自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滯留事件發生後,對王立軍反映的2011年11月15日英國公民尼爾·伍德在重慶被發現死亡一案,公安機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複查組,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依法進行了複查。 據調查,薄穀開來(薄熙來同誌妻子)及其子[
閱讀全文]
穀開來好歹也是個律師,殺人是大事,不可能背著薄熙來殺薄瓜瓜的“英籍保姆”海伍德。中央公布的調查結果說,薄家和海伍德的關係本來很親密,後來因“經濟利益”產生矛盾並導致關係惡化,最後導致海伍德被薄家殺害,這有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殺人之前穀開來肯定要和薄熙來商量怎麽解決薄家與海伍德之間的“經濟利益”矛盾,肯定商量過有沒有不殺人的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