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演唱者:胡錦濤

(2012-04-16 17:14:12) 下一個



1956年的一天,當時的蘇聯歌唱演員弗拉基米爾·康斯坦丁諾維奇·特羅申(1926-2008)正在電影廠為大型文獻紀錄片《蘇聯各民族運動會》錄製兩首歌曲。場間休息時,他突然聽到附近傳來男中音的演唱聲:“今晚花園裏,四處靜悄悄……”它的旋律和歌詞一下子打動了特羅申的心。

  一打聽,原來這是另一首參選歌曲,名叫《列寧格勒的晚上》,由詩人馬圖索夫斯基作詞、著名作曲家索洛維約夫·謝多伊作曲。不過,詞曲作者本人對初次演出效果非常不滿意,評審們也不太滿意。特羅申知道原委後,便直接去找謝多伊,要求試唱這首歌。

  特羅申唱完後,全場一片寂靜,大家都被深深地感染。最終,《列寧格勒的晚上》這首歌經過大幅刪節後出現在片中。

  不久之後,特羅申應邀參加當地電台的“早上好”節目,為其演唱《列寧格勒的晚上》。此次演唱由著名音樂家維多克·克努舍維茨基擔任樂隊指揮,歌曲得到了完整的詮釋,並正式更名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一經電台播出後,迅速走紅,成為蘇聯家喻戶曉的抒情歌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飛出蘇聯、走向全世界是在1957年。當年,在莫斯科舉行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直到開幕前的兩個月,聯歡節籌委會才決定選送它去參加聯歡節歌曲大賽。結果,這首當初並非為聯歡節而作的歌曲一舉奪得了金獎。聯歡節結束後,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人唱著“但願從今後,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依依惜別。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進入中國是在1957年,由我國著名翻譯家薛範譯介過來。當時,他將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的5首得獎歌曲都翻譯了,但是隻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傳唱至今。

  歌曲譯成後,在上海的《廣播歌選》1957年第9期上發表。隨後,全國各省市音樂刊物相繼轉載。後來得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譯成各國語言正式發表的先後次序,中國排名第一。

  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中國城市中的家庭,幾乎無一不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不過,其命運也曾曆盡坎坷。“文革”時,這首歌被打成蘇聯黃色歌曲,禁止傳唱。直到“文革”後,這首歌才得以真正流傳,成為億萬中國人對於蘇聯最鮮活的印象之一。

  近20年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國流傳得更廣。《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祖國是俄羅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母語是俄語,但在世界上,用漢語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遠比用俄語唱的人多。

  2007年,薛範先生受俄中友協的邀請,去俄羅斯訪問。俄方在得知他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文譯者後,特意安排其去莫斯科郊外一遊。

http://www.hljnews.cn/fou_jsxy/2010-08/09/content_152302.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