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截止2008年1月1日,世界上196個國家中,共有174個國家與中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具體情況如下:
亞洲:包括中國共48個國家,目前有46個國家與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隻有不丹例外,沒有與中國建立正式的大使級關係,但是不丹實際上與中國保持了大使級別的外交關係.
阿富汗1955年1月20日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984年11月1日
阿曼1978年5月25日
阿塞拜疆1992年4月2日
巴基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閱讀 ()評論 (0)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來源:人民網(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僅〔謹〕向全世界與全中國的勞動群眾,宣布它在全中國所要實現的基本任務,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憲法大綱。這些任務,在現在的蘇維埃區域內已經開始實現。但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認為這些任務的完成,隻有在打倒帝國主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胡錦濤政權左右開弓最近,胡溫政權打壓媒體和嚴控輿論之不智,倒黴的不管是自由派,也波及左派。自《新京報》和《冰點》被整肅之後,自由派文化網站“愛琴海”也被杭州市網管封殺。與此同時,三個左派網站“中國工人”、“工農兵BBS”和“共產黨人”也被當局封殺;被大陸新左派力挺的香港中文大學財經教授郎鹹平也被封殺,上海有線電視第一財經頻道的脫口秀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曆史的拐點與改革命運——關於中國曆史上改革成敗得失的對話    中國曆史上多次改革失敗是極大悲劇,是中國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的重要原因馬立誠(退休前曾任中國青年報評論部副主任、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當前的曆史熱,多是集中在有名的帝王將相身上,同一個帝王的曆史,竟出了十幾種不同的版本。但是,在人人說曆史的大熱中,對中國改革史的闡述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人們在談及蘇聯的曆史時,經常引用的一個例子是:蘇共在20萬人的時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在200萬人的時候,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在2000萬人的時候,卻迎來的是蘇聯的解體。人們在為之扼腕歎息的同時,也對蘇共倒台、蘇聯解體的原因作了諸多的分析,但有一點人們或許沒有注意到,在整個蘇聯時期,存在著一條蘇共幹部的特權利益遞增現象,正是這一現象,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10-09 22:45:09)
2008年01月18日12:43:14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神秘的九大在1969年4月1日晚,由新華社發布九大開幕的新聞公報之前,關於會議的籌備情況,對外采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為了切斷與外界的一切聯係,除極少數軍政高級領導幹部中的代表外,全體代表都在大會之前的三個多月,便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秘密集中,進行全封閉式的學習,隨時準備出席大會。廣東省的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國高校招生走過一條曲折之路,1966~1970年5年沒有招收新生,1971~1976年6年推薦工農兵學員上大學,1977年才恢複正常高考。在這之前,1958~1965年的8年中,高校招生還有“不宜錄取”和“降格錄取”的政策。筆者是1959屆高中畢業生,同學中有不少是新中國教育史上這一極“左”招生政策的直接受害者。  塵封於曆史死角的一段往事筆者的中學時代是在古城開封度過的。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蔣氏父子反“台獨”與我當時對台政策台灣與祖國大陸分離的日據時期,在政治上脫離中國,在文化上台灣人民又不願意做“皇民”,這便產生了所謂“孤兒意識”,分離主義處於潛伏狀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因台灣沒有解放,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戰前台灣與祖國大陸隔絕的狀態,海外的反華勢力和島內一些戴著不同麵具的分離主義者,便炮製出所謂台灣“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77、78級”這一群體中的不少人已經步入省部級等領導行列,成為中國政壇一支具有影響力的生力軍隨著黨委換屆完成及今年全國兩會對幹部人事的調整,各級、各地黨政領導班子中出現了相當一部分人是於1977、1978年考入大學的。由於這一群體擔任各級領導幹部的人數較多,又都受過高等教育,並且有相同的經曆與背景,因而被稱為“77、78級”現象。近期有媒體披露: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31]
[132]
[133]
[134]
[1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