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科學失去了哲學就如同跛了一隻腳。最近我發現科學界似乎整體在哲學上被催眠了。昨天我在academia.com由他人發起的關於空間和時間的特性的討論(https://www.academia.edu/s/5402b5f11d?source=link)中做了如下的評論:
【最近我才意識到,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整個物理學界一直在把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作為一個假設,並在從高中到研究生的課堂上教授它:
[
閱讀全文]
標題中“們”指的不是很多而隻是多於一個,確切地說是兩個,她們的名字翻譯成中文時,按照通常的音譯習慣不妨都翻譯為“愛美”,盡管她們的實際名字並不相同,一個名叫Emilie,另一個名叫Emmy。前者是法國的數學家,後者是德國的數學家。兩位在曆史上都鼎鼎有名,最主要的是因為她們在被科學界視為鐵律的能量守恒律的建立過程中所起的決定性的作用。眾[
閱讀全文]
作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基本前提的“光速在真空中不隨參照係改變”一直被教科書作為一種假設加以介紹。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回顧愛因斯坦提出光速不變的背景會發現那並非是一個簡單的假設,而是在接受了一係列其它的理論的前提下的所得出的必然結論。
首先,1865年麥克斯韋發表了他推導出的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為1/sqrt(εµ)。其中ε和µ分別為[
閱讀全文]
本文不是針對過去一年裏我反複指出的能量不守恒的問題,而是針對在掌握了人類可以用來測量能量與質量的最先進的手段而且仍然相信能量守恒的專業物理界關於能量的一筆糊塗賬。
首先,對於普通人也耳熟能詳的著名的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
E=mc2……..(1)
的意義的解釋本身仍然是一筆糊塗賬。早先當我們學狹義相對論的時候,課本上將(1)式中的m寫成
m=&gamm[
閱讀全文]

戴榕菁
我在“杠杆原理與永動機”一文中給出的ETDPMS永動機設計的內在力矩公式為:
Г=24ρgl2(1-42/U(θ))(1),
其中l是中央支架杆長的一半,ρ是單位長度的重量,g是重力加速度,θ為下圖中所示的角度(圖中略去的4根長度為2l的重量細杆):
而U(θ)=sin22θ+48(2)
由(1)和(2)可知當U(θ)=48時的我們得到係統的最小力矩為:
Гmin=3ρgl2(3)[
閱讀全文]
戴榕菁在過去幾個世紀裏,能量守恒律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中所獲得的巨大成功早已使得這一經驗定律被當作了自然的根本法則。也就是說,自然界的一切現象被認為都是由能量守恒主導的因而能量守恒律可以被用來推導其它各種有關自然規律的公式。但是,如我在過去幾個月裏反複指出的,實際上能量是可以不守恒的。這一點已被DDWFTTW現象[1]在實踐中證明,也被ETDPMS裝置[[
閱讀全文]
盡管academia.com或那裏的作者常邀我去參加他們的討論,但是每次我貼出的討論文很少有人來,這是因為academia隻為給他們交錢的作者宣傳和邀請。。。如果他們不邀請,哪怕作者自己在貼文章時選了邀請對象,對方也不會知道被邀請了。我沒交錢,自然對待就不一樣。。。
但這次我貼出的“De-equilibriumState&PerpetualMotionMachine(https://www.academia.edu/s/c22a2a255b?source=link)”[
閱讀全文]
戴榕菁
關於杠杆原理與永動機之間的關係的判斷,我經曆了幾次反複。我先是隱約地感到應該是那個千年的杠杆原理打破了百年的能量守恒,並試圖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對之進行探討。但因為所用的例子過於簡單,所以得出了杠杆原理不會打破能量守恒的結論。但後來在對以ETDPMS[i],[ii]為代表的無平衡態永動機的研究中發現杠杆原理其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當時又覺得那[
閱讀全文]
戴榕菁
過去幾個世紀裏全球範圍內的最大的洗腦之一便是所謂的“永動機是不可能的”。不論這種洗腦是有人故意而為之還是人們由於缺乏相關的知識的情況下無意而為之,它的實施中采用了特殊的話術,那就是先將永動機分成三類,然後告訴人們這三類都是不可能的,其中第一類是不需要能量,第二類是不需要浪費能量,即隻需要一個熱源從而達到100%的熱工效率,[
閱讀全文]
戴榕菁不久前我收到PhilosophyWorks的email說他們現在開課不要錢了。十多年前我曾在他們在曼哈頓79街中央公園旁的分點參加過一期他們的課,當時收費$99一期,在那之前他們好像曾收過三百多美金一期的費用。前兩年我在網上看到他們隻收不到30美金一期,現在幹脆不要錢了。學員年齡不限,背景不限,沒作業沒考試。他們每期是十周,每周有六天都有課,由六個不同的教員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