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癡史迷

挖紅樓,侃文史,走天下
個人資料
史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ZT猶太裔大陸籍華人的故事
1992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歲的老大、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
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
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時逃亡到上海,並在那生下我。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長大後,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結婚生下3個孩子後,丈夫離我們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1-03-17 11:24:48)

有時候,不得不說,自己老了。
我家的手機壞了,朋友給了一個很先進的黑莓手機,讓我們先用著。這對用慣了隻有說聽功能的傻瓜手機的史家夫婦,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總搞不明白的是,這個手機會自動進入“留言”狀態:就是我們還沒聽到鈴聲,手機就告訴對方留言了,因此耽誤了幾件重要的事。特別是每次充電後,更是如此。
可憐很笨的史家夫婦,聰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1-03-16 09:46:26)

前幾篇,我們討論了與曹雪芹和《紅樓夢》有直接關聯的重要人物。如敦氏兄弟,明義,袁枚等。下麵,我們再談談另外一個對紅學研究影響極大的人物---張宜泉。
50年代,紅學家王利器先生發現在一本名叫《春柳堂詩稿》的舊詩集上,有四首寫給曹雪芹的詩。詩集的作者叫張宜泉。這四首詩的題目分別是[懷曹芹溪],[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題芹溪居士]和[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昨天,龍哥開了一個話題,談唐山地震。講他在得到密雲水庫有潰霸可能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把老父親送到南方的故事。末了,他總結自己的行為,說“緊要關頭還是有個兒子在身邊好”。
要是早幾年認識龍哥該有多好!這麽一個真知灼見,我自己是無論如何琢磨不出來。要不也不會把兩個兒子都放了飛,讓他們自由挑選學校和工作地方。現在是老兩口形影相吊,舉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別逗了,北京中軸線上隻有九座城門?
剛看了WXC門樓上的文章,說北京要重建位於城市中軸線上的地安門。能重建被我們這幾輩人毀掉的曆史建築,對我來說,總感覺是好事,要能把整個老城北京都恢複了,那才是無量的功德呢。
可文章中引用“著名古建築專家”的話說,“如今中軸九門中獨缺地安門”,還說,“「九」是中國吉祥數字,代表完美,九門齊全有利北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9)
(2011-03-08 11:56:08)

靖本的名字和【甲戌本】的相同,也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1964年,南京的毛國
瑤先生從靖應鶤老先生家藏的《石頭記》抄本上,抄下了150條不見於【有正本】
的批語,寄給了紅學泰鬥俞平伯先生。經俞先生和其它紅學專家研究,認定這些
評語應是脂硯齋評語的組成部分。相應的,載有這些評語的《石頭記》抄本,也
應該是一個脂硯齋評本。因抄本來自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1-03-06 10:09:07)

《紅樓夢》是一部極為奇特的小說。與其它著名的古典小說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寫實性。尤其是曹雪芹將自家的身世和所處的時代,化入了文學創作之中,開了古典小說的先河。它的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是早期抄本中所含帶的,被紅學專家統稱為脂硯齋評的批語。說到批語,大家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金聖歎,因為他是著名的古典小說評論家。脂硯齋不同於金聖歎之處在於,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1-03-04 16:11:46)

從1927年《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問世,紅學研究中最熱門的話題就是“脂硯齋”這三個字。上世紀80年代後,由於思想解放和文學商品化的推動,更是到了凡是研究《紅樓夢》的,“沒有不知道脂硯齋的”的地步。(馮其庸語)。紅學大師周汝昌更把脂學和曹學,版本學,探佚學歸結為紅學研究的四大分支。而在這四大分支中,脂學又是連貫其他三學的關鍵,是重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1-03-03 12:19:42)

先說兩句大話:文學作品的人物塑造,要有它的連貫性,或說是要根據人物自己的性格來發展故事。這是個很專業的文學創作話題。老實說,我一點不懂,也從未寫過小說,整個一個門外漢。但要說一直病泱泱的,並一直厭惡仕途經濟的林黛玉,突然一天,打起精神為國奔赴沙場,當了像林四娘一樣的“巾幗”,我是不能同意的。不符合林一貫的形象和性格,不符合賈寶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1-03-02 12:21:56)

上一次,我們談了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氏兄弟,這一次,我們談談明義。
明義,姓富察,號我齋,鑲黃旗人。大概生於1640年左右,小雪芹二十歲餘。出身豪門,他的姑姑是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後,他的伯伯傅恒,官至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死後諡文忠,又號文忠公。他的堂哥富康安,就是“戲說乾隆”裏的那個皇上的私生子。明義本人是乾隆的侍衛,負責皇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