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朱高煦以京城為基地,開始謀劃針對朱高熾的陰謀。他廣收朝中大臣為爪牙,四處打探消息,企圖抓住機會給太子以致命打擊。朱高煦深通權術之道,他明白,要想打倒太子,必須先除去他身邊的人,而太子黨中最顯眼的解縉就成了他首要打擊的對象。在朱高煦的策劃下,外加解縉本人不知收斂,永樂五年(1407年),解縉被貶到廣西當副省長。三年後他出差到京城,私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中國曆史上,除了漢化不深的元朝,皇族亂國的事情不多。比較嚴重的有西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和西晉惠帝時的八王之亂,前者被中央政權鎮壓下去,後者則導致西晉政權的滅亡。這是因為儒家(嚴格地說應該是經過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學說)的倫理道德標準統治著人們的思想意識,規範了人們的社會行為。按道理經過宋朝理學家的強化,皇族亂國的事情應該不會在明朝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由景王始作俑,到潞王成慣例,從萬曆朝開始親王們求請索取胃口越來越大,朱翊鈞更是親自帶頭,把朝廷的財政搞得一塌糊塗,最典型的就是朱翊鈞的寵兒福王朱常洵。福王的封地在洛陽,起造邸第,花了二十八萬兩銀子,是常規的十倍。廷臣請王就藩,而神宗和鄭貴妃一直把愛子留在身邊不放。到了萬曆四十年(1613年),福王已二十七歲,首輔葉向高上疏力爭,神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元末天下大亂,人口急劇減少,大量土地拋荒,於是明朝初年就有了大量的官田,即把土地授予已在從事耕作的農戶,每年國家收取稅糧。甚至還有一部分土地被當作永不納稅的私田賜給農民。明初天下初定,朱元璋賞賜勳臣、公侯、丞相大量莊田,多者有一百頃,宗室賜田更多,按照洪武間的定製,郡王諸子也有定額賜田:“郡王諸子年及十五,每位撥給賜田六十頃,以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朱棣奪取皇位之後,為了防止以後其他藩王效尤,不僅剝奪親王的軍事指揮權,找借口減少親王們的護衛,進一步限製藩王在王府之外的行動。對於違法的藩王予以申飭,嚴重違法又不聽話的就廢去王爵的位號,禁錮高牆,即軟禁在位於鳳陽的皇家禁閉所內。例如封在大同的代王朱桂,性情殘暴,多行不法,在建文帝的時候就以罪廢為庶人,直到朱棣永樂元年正月恢複爵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明朝設有宗人府,專門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又有專門記載皇族宗室繁衍傳遞和生死娶葬的譜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員專司其職,定期公布。
明朝宗室分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8等。皇子封親王,親王封號用一個字的古國名或地名,如“秦”、“晉”、“荊”等。授金冊金寶,每年的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王朝,為了加強對各地人民的統治,有力地監督地方官吏效忠於朝廷,同時防止發生爭權奪位的爭鬥,維係並鞏固朱家王朝的統治,朱元璋推行分封製,把皇子皇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共同來“夾輔皇室”。朱元璋從洪武三年至洪武十八年(公元1370—1385年),先後分封諸子為王,分鎮各地,使皇權不陷於孤立。朱元璋有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春初至
多情夜雨惹春思,零落紅梅消退遲。
西嶺素裝殘歲雪,東風綠染嫩芽枝。
越冬空穀幽蘭盡,遍野迎春花朵奇。
乍暖還寒將息好,一聲保重莫差池。
春光好
紅杏滿園聽鳥啼,多情夜雨惹春思。
山頭桃李芬芳日,田野耕耘忙碌時。
嶺上新茶含雀舌,庭前舊燕舞英姿。
倩辭妙語如泉湧,卻道春天不寫詩。
春色濃
海棠柔媚勝薔薇,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8-04-01 22:39:41)

又是清明祭祖時,
鶯飛草長柳垂絲。
江南萬裏風光好,
舊日庭園夢裏歸。
朝故國,舉酒卮,
心香一瓣寄哀思。
滿懷愁緒陽關曲,
淚濕春衫不勝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詩友集體創作柏梁體聯句,佳作多多。加上笑雲詩友增補的六句,共76句。用七律檃括,重複用了是有緣和墨瑞兩位各一句,再補遺兩句,得十首七律。說得好聽叫做檃括,實際是盜版,請各位見諒。
一.春晨
晨起林間翠鳥啼,(忽聞林間翠鳥啼渭原)
憧憧花影報春知。(花影憧憧春先知紅豆豆)
枝頭掛雨青芽濕,(青芽枝頭又雨濕點點兒)
柳葉迎風粉蝶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