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2007-11-18 21:34:55)

內蒙訪古(2)

翦伯讚
  在大青山下
  現在讓我們離開趙長城談一談陰山一帶的漢代城堡。
  根據考古報告,在陰山南北麓發現了很多古城遺址,至少有二十幾個古城遺址。這些古城大部分是西漢時期的,也有北魏時期或更晚的。古城遺址最大多數分布在陰山南麓通向山北的峪口,也有分布在陰山北麓的,還有分布在黃河渡口和鄂爾多斯東北地區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11-18 21:30:31)

【說明:翦伯讚是中國著名的曆史學家,其著作曾是當年我們讀曆史科學生的必讀之物。但相較於與他同時代的其他著名曆史學家,如範文瀾、錢穆、稽文甫等等,翦伯讚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散文,其曆史的深沉感和文字的流暢性及行文的語言美,難有匹敵者,也在在讓人不可忘懷。什麽叫做“大師”,讀了他的書,你就知道了。下麵轉貼的翦伯讚這篇散文,就是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現在台灣島上一些人,念念不忘當年日本“皇軍”的恩澤,而排斥中華文化,理由之一就是當年這些被日軍征召的台籍日本兵隻會日語,不懂漢語,更別說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了(有關這方麵的資料,將會作為附件轉貼在後)。
事情果真是這樣嗎?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相信在事實麵前,任何的強詞奪理,都顯得蒼白無力。
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保存的一組照片,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流放在熱帶叢林中的中國抗日將士》帖子裏,曾經提過,太平洋戰爭結束日本投降之後,僅在澳大利亞新幾內亞領地的新不列顛島首府亞包,共進行了188場戰犯審訊,共有390名被盟軍戰俘和當地民眾指證的日軍受到了審訊,其中266人被確認有罪。他們當中,84人被處以絞刑,3人被處以槍決,其餘的,則分別處以數年至十幾年不等的監禁。實際上,在這些被指證犯有戰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上海的西方盟國僑民,也就成了日本的敵國僑民。從1943年起,日本陸續在沿運河一線,設置了若幹集中營,專事關押盟國僑民及其家屬。上海浦東就有這樣一座僑民集中營。
浦東盟國僑民集中營是男營,關押有1000多盟國僑民。這個營地是利用原英美煙草公司的倉庫而改建的,地方擁擠,衛生條件惡劣,戰俘們在此度過了二年多的時間。
澳洲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西方美國正式與日本宣戰。這一來,就苦了那些仍留在中國的西方僑民了(主要是在上海的公共租界),作為日本的敵國的子民,在日本於中國的占領區裏,自然不能輕易將這些人放過。就這樣,他們轉眼之間,成了日本人的階下囚。
於是,在中國,除了專設有關押中國戰俘和盟軍戰俘的集中營之外,還有許多關押西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前麵的一篇貼子,披露了二戰結束時,布幹維爾島上一隊79人中國俘虜被解救出來,進入澳大利亞軍營的事(詳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布幹維爾島的華人俘虜),那麽,相帶地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個當時隻有不到十萬人口的島上,當時甚或之前是否就有華人居住呢?
這個問題,也許該島上的老一輩的華人可以回答。從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一些資料來看,即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布幹維爾島是西南太平洋上所羅門群島中的最大島嶼,位於南緯6°、東經155°,略呈西北-東南走向。全島狹長,南北長120公裏,東西寬64-96公裏,麵積約為1萬平方公裏。連同島西北端的布卡島在內,人口約12.9萬(1980),主要為美拉尼西亞人。布幹維爾島於1898年淪為德國屬地,成為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轉為澳大利亞的委任統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新的生活,新的開始
亞包在戰時幾乎全城為戰火所毀,這些華人從集中營出來後,重建家園就是他們的最大任務。下麵的幾張照片,就是反映他們的新的生活。
B.Chan(陳文輝)先生和他的太太(溫進秋)及女兒。拍攝於1945年11月4日。陳先生於戰前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Wesley中學讀了四年書,回到新不列顛島,正好碰上了被日軍羈押的三年時間。現在,澳大利亞新幾內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慶祝國慶34周年
新不列顛島的華人僑民在太平洋戰爭結束、日本投降後,於9月中才獲得解放,迅即迎來了中華民國的第34周年國慶。在國慶日的當天,這些華人僑民除了參加在亞包的中國戰俘集中營的國慶閱兵和慶典活動之外,全體華人也在他們自己的集中營所在地Ratongor,舉行盛大的國慶活動。這是作為戰勝國的僑民,在新不列顛島戰後舉辦的第一個慶祝祖國國慶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51]
[152]
[153]
[154]
[15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