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布幹維爾島的華人俘虜

(2007-11-12 04:44:50) 下一個


布幹維爾島是西南太平洋上所羅門群島中的最大島嶼,位於南緯6° 、東經155°,略呈西北 - 東南走向。全島狹長,南北長120公裏,東西寬64-96公裏,麵積約為1萬平方公裏。連同島西北端的布卡島在內,人口約12.9萬(1980),主要為美拉尼西亞人。布幹維爾島於1898年淪為德國屬地,成為德屬新幾內亞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轉為澳大利亞的委任統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為日本侵占,戰後轉為澳大利亞托管地——即澳大利亞新幾內亞領地的一部分。現為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屬島,與北麵布卡島以及鄰近小島,合組為布幹維爾省。行政中心阿拉瓦在島的東部。境內多火山,地震頻繁。內地多山,最高峰為北部的巴爾比峰,海拔2,745米,為活火山。常年高溫多雨,沿海平原土壤肥沃,內地森林密布。居民大部從事農業,主產甘薯、香蕉、椰子、可可、咖啡等。東南部有豐富銅礦資源(估計銅礦石蘊藏量達9億噸)。

太平洋戰爭期間,這裏為日軍占領,駐有3萬多日軍。但從1943年底開始,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就陸續登陸布幹維爾島,至次年3月,盟軍逐漸控製該島,殘餘日軍退守該島南部。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與布幹維爾島相望的新不列顛島的亞包(拉包爾),關押著大批盟軍戰俘,也包括日軍從中國戰區轉運而來的近2000名中國戰俘(以前曾有介紹,詳見: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但是,在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裏,也有一組照片說,在日本剛剛投降,盟軍全麵占領布幹維爾島後的1945年9月14日,也有一隊被日軍擄掠來的79人的中國俘虜,被解救出來,進入在該島上的澳大利亞軍隊的營地。

那麽,這些人是中國戰俘嗎?如果是,他們從何處來?被解救出來後,他們的去向呢?如果不是戰俘,那麽,他們是被擄掠來的苦工?從什麽地方擄掠來的?是從中國,還是東南亞其它地方?詳細的答案,恐怕隻有查閱戰後對布幹維爾島的日軍戰犯審判記錄以及澳大利亞軍隊當時的記錄等檔案材料之後,才會有眉目。

無論如何,這是一段有待理清的曆史。期待知情者提供這一段曆史的來龍去脈。下麵,將這組照片展示出來,供參考。


布幹維爾島的位置圖


1945年9月14日,一隊被美軍從日本人手中解救出來的79人的中國人隊伍,乘卡車來到布幹維爾島南部Buin附近的一個地名叫做Torokina的澳大利亞軍營裏。

抵達軍營門口。


看他們的裝束都較整齊,但沒有軍帽(也許那些盔帽就是?),無法判斷是否軍人。


下車後,整隊準備進入澳大利亞軍營。


其中也有傷病員。他們手中的飯盒顯然也是可以在野外燒飯的。


在澳軍哨兵的注視下,跨過壕溝,走向營門。旁邊正好是一土著,也就是前麵提到的美拉尼西亞人,經過他們身旁。


排隊進入營門。


魚貫進入營門裏邊。


列隊等待。右邊的那人顯然是個頭兒。


等待著澳軍的主管官員來安排他們。


一位澳軍軍官和他的幾位官兵正向這群79人的頭兒詢問。


顯然是詢問完畢,由相關的官兵逐一引導這群華人,進入軍營。

這一組照片所反映的就是這一天79人的中國人隊伍被從日本人那裏解救出來進入澳大利亞軍營的情形。這群人的身份如何,尚無法斷定。希望知情者能指出來。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