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前麵的一篇貼子,披露了二戰結束時,布幹維爾島上一隊79人中國俘虜被解救出來,進入澳大利亞軍營的事(詳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布幹維爾島的華人俘虜),那麽,相帶地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個當時隻有不到十萬人口的島上,當時甚或之前是否就有華人居住呢?
這個問題,也許該島上的老一輩的華人可以回答。從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一些資料來看,即使當時甚或之前該島就有華人居住,也應該大多來自廣東,極大可能與以前介紹新不列顛島華人時提到的他們多為客家人及廣府人的來曆相似。
這裏,隻是先將此問題提出,還有待專家及知情者解惑。而目前本人所收集到的幾張相關照片,則基本上顯示,當時(即二戰時期)在布幹維爾島上的華人,皆為廣東籍者。
下麵是幾張相關的照片。
還是先將布幹維爾島的地圖貼上來。
盟軍西南太平洋地區總部翻譯組成員1944年11月25日在布幹維爾島的Torokina營地合影。前排右為出生於澳大利亞的華人蔡洪中士(?Hong Choy的音譯——這個姓顯然是廣東話的音譯),左為M. DOBANA中士(日裔美國人);後排左起:H.J. JENKINS中尉、F. THOMAS上尉、MAS MATSUMOTO上士(日裔美國人)、 N. YAMANAKA中士(日裔美國人)。
1945年1月5日,在布幹維爾島的Torokina營地,蔡洪中士正在向左邊這位從日軍營地逃出來的華人詢問情況。這位華人是三年前被日軍從廣東招募到布幹維爾島的苦工營的。
1945年2月19日,蔡洪中士和T. FARRELL中尉在布幹維爾島上的Tsimba地區查看地圖,準備去捉日軍俘虜以便審問。
1945年1月5日,在澳軍設於Torokina的難民營地裏,蔡洪中士及澳洲軍史組的D. KINNA中尉和一群從日軍在Kieta的營地逃出來的華人婦孺(25人)在一起。這些中國人是在三年前在廣東被日軍征召進入日本軍隊而轉運到這個島上的。蔡洪中士能和這些廣東人溝通,相信隻能用廣東話。
與上一張同一內容。
1945年3月29日,一群華人兒童,在澳大利亞新幾內亞行政當局於布幹維爾島上所設的難民營門前(地點應該是在Torokina)。
上述照片表明,布幹維爾島上在戰時甚至之前就有不少華人,日軍還在戰爭期間從廣東征集甚或擄掠有華工在此做苦工勞役。有關這方麵的情況,相信在廣東和香港的檔案館裏會有材料留存下來,澳大利亞的檔案館也許會有一些這方麵的記載。希望對這段曆史感興趣的,去查閱這些資料。這裏,隻是提供一些線索,供對這些曆史感興趣的專家及學者參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