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4日,中國從酒泉雙城子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一1”號運載火箭將自行研製的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1”號成功送人太空,使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5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一1”號重量為173公斤,比前4個國家的第1顆衛星都重。此後中國幾個係列的通信衛星都以“東方紅”命名。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已經[
閱讀全文]
馬丁·安德魯在報告中稱:“隨著中國大陸潛艇部隊的擴張,中國大陸海軍將能夠成功地隔離台灣地區,但在敵方岸防火力麵前,這支部隊仍然是脆弱的,主要原因是這支部隊沒有裝備航母。這樣中國就隻能在其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內投射兵力。但這些對一個正在上升中的大國算得了什麽呢,曆史經驗告訴我們,這個具有龍性的東方大國,如果它致力於得到的實力,任何力量都[
閱讀全文]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軍事發展中心霍華德·斯迪文森博士(原美國空軍上校。),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力對華問題研究資深專家。是美國參議院內部“恩斯克斯坦基金會成員”該基金會主要針對研究與分析中國軍事、政治決策,部署而建立的。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目前他具有123名所謂“中國軍政問題專家顧問團。而且其中28人是純粹得原大陸中國人。”霍華德·斯迪文森博士[
閱讀全文]
馬丁·貝齊是美國戰術指揮學院東亞軍事事態發展中心研究員。他在提交給美國陸軍戰術研究中心的報告中,批駁了關於現階段實施對華核武威懾的做法。雖然他並沒有引起美國軍方重視。但是,他的言論還是得到了美國國務院參議會參與的美國國家安全防務委員會的部分認可。2007年春節以使,美國從新部署F22戰鬥機至日本。並且部署了核彈。而這已經是美國30年以來沒有的“[
閱讀全文]
當年采訪“軍中第一炮”――王治功大校時,當談到有關我軍大口徑穿甲彈的威力時,王治功大校充滿自信的說: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沒有哪個國家的動能穿甲彈能夠超過我們,目前裝備和即將裝備的水平,在這一領域我們是領先的。據反複測試,如果120毫米高爆榴彈直接命中坦克的話,即便是美軍M1A1/A2之類的坦克也會完全喪失作戰能力...
東方的“斐迪南”――淺[
閱讀全文]
香港《南華早報》1月30日文章,原題:給農民更大的發言權中國中央政府將努力擴大農民表達自己意見的渠道,改善農村地區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法。
1月29日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出台的農村政策文件中說:“我們應該切實加強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拓寬農村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建立健全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機製。”
這個文件表示,政府將持續加大對農村地[
閱讀全文]
美國《華盛頓郵報》2月5日文章,原題:北京的製弓匠在古代藝術中尋找庇護北京是一座渴望現代化的城市。在遠離城市的喧囂之處,楊福喜安詳地坐在一間工作房內,把竹子削成獵人的弓箭,製作方法就像300年前一樣。
楊福喜的祖先曾為宮廷製作過精雕細琢的弓箭。48歲的他目前是家族事業唯一的繼承人,他擔心製作弓箭的手藝可能會隨著他的離世而消亡。“年輕人[
閱讀全文]
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月11日文章,原題:接觸中國有助於緩解跨大西洋的緊張關係幾年來,國際關係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趨勢就是“西方”的明顯瓦解。在布什的領導下,美國變得好戰、虔誠,信奉單邊主義,然而歐洲國家卻致力於創造一個基於國際法和不同文化價值觀之上的“多極世界”。
然而,從更廣泛的全球議題來看,美國人和歐洲人又走到了一起。接觸正[
閱讀全文]
編者按:隨著中國的崛起,東北亞正處於冷戰結束以來最深刻的變局之中。不久前,韓國延世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前韓國總統辦公室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文正仁與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就變動中的東北亞戰略形勢進行了對話。
中國崛起不是擴張
文正仁:現在一些國家出現的“中國威脅論”,是國際政治中現實主義思維理解中國崛起的範式的一種[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