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吐火:中國海軍遠程投射能力多強?
(2007-02-22 06:55:47)
下一個
馬丁·安德魯在報告中稱:“隨著中國大陸潛艇部隊的擴張,中國大陸海軍將能夠成功地隔離台灣地區,但在敵方岸防火力麵前,這支部隊仍然是脆弱的,主要原因是這支部隊沒有裝備航母。這樣中國就隻能在其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內投射兵力。但這些對一個正在上升中的大國算得了什麽呢,曆史經驗告訴我們,這個具有龍性的東方大國,如果它致力於得到的實力,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
中國軍隊在未來10年裏將成為強大的地區性軍隊,具備在南中國海實施海上控製的能力。隨著中國大陸潛艇部隊的擴張,中國大陸海軍將能夠成功地隔離台灣地區,但在敵方岸防火力麵前,這支部隊仍然是脆弱的,主要原因是這支部隊沒有裝備航母...
編者按 詹姆斯基金會是美國保守派思想庫的代表,號稱美國三大保守智庫之一。該機構對中國事務往往給予相當高的關注,其編輯出版的《中國簡報》是美國參眾兩院議員討論中國問題尤其是軍事問題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極大地影響了美國國會對中國軍事問題的態度。該刊物在近期刊登了澳大利亞職業軍官馬丁·安德魯的文章,題目為《中國人民海軍的兵力投放能力》,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艦隊的發展與兩棲登陸能力進行了細致的分析,並表達出明顯帶有西方色彩的結論。
當前的區域外作戰能力
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規模顯得非常龐大,而且在其周邊發動陸地進攻的能力不容小覬,但要是在其陸地邊界以外執行作戰,這支部隊當前的兵力投射能力還是相當欠缺的。從根本上來說,問題在於其海上作戰能力的缺乏,雖然中國海軍規模不小,但卻隻有執行一場簡單的海上控製任務的能力,執行其他任務相對比較困難。盡管這樣,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輕鬆打擊其周邊的國家,也能夠在南中國海成功執行一場海上封鎖任務。中國軍隊擁有強大的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而且中國軍隊還花大力氣進行後勤建設以及指揮控製、通信、計算機、情報(C4I)指揮自動化係統的建設。
龐大的潛艇部隊使中國海軍擁有了強大的海上封鎖能力。美國專家提出警告稱,中國大陸日益壯大的潛艇部隊可能嚴重妨礙美國海軍在台海一旦爆發衝突時為台灣地區提供防禦的行動。他們說,如果中國繼續擴大海軍,其潛艇數量可能在10年內超過美國。
雖然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戰鬥力明顯,但目前其水麵艦隊的地區外戰鬥能力尚顯不足,除了三艘從俄羅斯引進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以及剛剛成型的一艘“蘭州”級驅逐艦外,根本沒有能力在己方陸基空中力量防區外為自己的兩棲部隊提供支援的水麵戰艦。中國海軍缺乏足夠多的區域防空戰艦以幫助艦隊抵禦敵方飛機或反艦導彈的攻擊,英國在馬島戰爭的遭遇表明了海上航空力量在兵力投射中的必要性。中國最近一次運用海軍進行兵力投射是在1988年,當時中國海軍三艘護衛艦擊沉了越南一艘運輸艦和一艘登陸艇,同時還擊傷了其中一艘登陸艇。雖然此戰被描繪成了一次重要的海戰勝績,但此戰並不能說明中國海軍是否具備對抗一支更為先進的海軍的能力,畢竟越南海軍實力實在不敢恭維。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海軍需要在一場遭到反抗的兩棲突擊戰中為登陸部隊提供足夠的艦上火力支援。事實上,艦上火力支援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任務,技術含量也很大,而且難以掌握。為了提供專門的火力支援艦隻,中國海軍已經對少量“江湖”級護衛艦進行改裝,換裝了雙聯裝100毫米炮和4座122毫米多管火箭發射器,主要任務是在部隊登陸前和登陸時、登陸後長時間存在於灘頭附近,持續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海軍就曾將近岸火力支援艦部署在南越海岸線一帶,為登陸部隊提供艦上火力支援。由於離岸邊較近,這些艦隻容易受到敵方反坦克導彈、無後坐力炮等襲擊,所以像其陸地上的同拌——裝甲車一樣,近岸火力支援艦很快成為了曆史。同樣,中國海軍的“江湖”級護衛艦沒有防護裝甲,也沒有近防武器係統或短程艦空導彈,所以與早先的近岸火力支援艦一樣容易受到攻擊。
“現代”級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目前極為重要的區域防空艦,該艦裝備有兩門雙聯裝130毫米艦炮和兩套SA—N—7艦空導彈發射係統,後者可發射SA—N—12艦空導彈。“現代”級艦也是中國海軍唯一裝備3M80E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戰艦,該導彈威力巨大,帶有重達660磅的巨大彈頭,基本上可稱得上世界上最強的反艦導彈,也是唯一能夠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的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正因為此,中國海軍不可能將其部署在沿海執行艦炮支援任務。因為這樣會使該艦受到敵方岸基防禦係統的攻擊。
我們都知道,堅固的岸防工事極難摧毀,而兩棲進攻戰也是最難於實施的一種軍事行動。由於中國海軍隻有少量火力支援能力,一旦中國海軍發動兩棲進攻,敵方岸防部隊必將使其遭受慘重損失,這是多次大戰的經驗教訓。另外,登陸艇自身也是非常容易被岸防火力摧毀的,這一點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曾多次領教。
台灣海峽
從目前來看,中國大陸空軍不能保證台灣地區沿岸的製空權,而中國大陸海軍甚至都不能保持短暫的製海權,那麽先期中國大陸對台灣地區進行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攻擊又怎麽樣呢?“先發製人”的導彈攻擊也許可以摧毀台灣島上大多數固定的軍事設施,但並不能摧毀台灣地區所有的陸基武器以保證兩棲或是空降突擊的順利進行。這裏舉個例子,雖然中國大陸空軍現有800多架作戰飛機,但肯定比不上1999年在代號為“盟軍力量”行動中襲擊科索沃和塞爾維亞的北約空軍,北約花費了78天時間來迫使南斯拉夫屈服,北約飛機在科索沃上空飛行了3000多架次,卻僅僅摧毀了26輛南軍坦克,而南軍在“盟軍力量”行動最後一天仍在使用地空導彈攻擊北約飛機。
另外,台軍對台島周邊的灘頭非常熟悉,他們知道哪兒適合登陸艇登陸,並有針對性地製定相應措施和計劃,加固了岸防工事,其中包括部署155毫米和203毫米火炮、機動反艦導彈及裝甲部隊。要知道,利用裝甲部隊進行反攻是擊潰敵方兩棲登陸的最有效也最快捷的作戰方式。由於中國大陸海軍的戰艦都無裝甲防護,台灣地區岸防部隊以及空軍必將給其造成重大創傷。中國大陸軍隊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遏製反登陸手段,在壓製台灣地區岸防火力的同時,為其已經登陸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為了應對中國大陸先發製人的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攻擊,台灣地區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台灣地區空軍多次舉行了疏散演練,其堅固的機庫掩體能夠確保飛機在受到導彈攻擊時不被摧毀。同時台灣地區的指揮和控製網絡、陸基防禦工事以及機動空防係統屆時都能隱蔽起來,躲過大陸的導彈攻勢。台灣地區已經加強了其岸防工事,而中國大陸空軍使用炸彈有效洞穿這些鋼筋混凝土工事的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中國大陸空軍可能希望台灣地區飛機在遭到導彈襲擊後主動對大陸進行反擊,所以中國大陸空軍在台灣地區衝突中是不會動用全力的。
南中國海
中國主張對整個南中國海享有主權,而現在的中國海軍也可通過其潛艇部隊在南海實施有效的海上封鎖。中國在南海部署有多艘潛艇,而與此相對,除中國外的南海周邊國家都沒有現代化的固定翼海上反潛機。不過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在馬來西亞的巴特沃斯空軍基地駐有一個分遣隊,其中有兩架AP—3C反潛巡邏機,該機具備在南海搜索中國潛艇的能力。同樣,擁有區域艦空導彈及先進反潛直升機的澳海軍也可為該地區其他國家提供支援。但即使澳政府對是否提供這種海上援助猶豫不決,中國海軍將非常輕鬆地對南中國海實施封鎖的情況也難以出現,因為美國將必然會幹涉,同樣倭國也非常可能進行幹涉。
一旦衝突爆發,中國海軍的水麵艦隻將不會非常奏效。因為麵臨著來自南海周邊各國水麵艦艇以及陸基和空中的威脅,這些艦艇必然要依賴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戰機的保護。而且屆時一旦這些國家聯合起來,這個威脅還是相當嚴峻的。這還沒有考慮澳空軍和海軍的戰鬥力。
未來
中國海軍當前不僅在對其水麵艦艇及潛艇部隊實施現代化改造,其大型遠洋艦艇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另外,中國還在建造新型柴電潛艇與核潛艇。雖然它們還不足於非常有效地支援一場兩棲作戰行動,但其實力連該地區最強大的海軍部隊都不得不另眼相待。放眼未來,除了中國,在南海周邊的國家中,隻有澳大利亞和新加坡在進行海軍艦隊擴張或現代化改裝。
中國海軍已擁有三艘“現代”級驅逐艦,另外一艘也正在建造之中,中國最近還下水了四艘不同型號的大型驅逐艦和一艘新型護衛艦,中國還從俄羅斯定購大量蘇—30MK2戰鬥轟炸機,同時還在研發預警機及殲—10多用途戰機。到2010年時,在沒有外界幹涉的情況下,這些力量將能很好地將兵力投射到南中國海。當然,中國大陸努力解決南海問題的同時,必將以削弱駐紮在台灣海峽對麵的部隊實力為代價,因為中國海軍在當前顯然無法同時打贏兩場戰爭。
中國還在打造其兩棲作戰艦隊,但按照其規劃來看,擬建造的艦艇並不打算具備像澳大利亞正在建造的兩艘兩棲攻擊艦那樣的海上航空力量投射能力。不過,中國海軍將擁有強大的區域艦空導彈和反艦導彈,使其艦隊具備艦隊防空和遠程艦隊對抗的潛力。然而,由於中國海軍現役艦艇使用的艦體、發動機、武器裝備以及電子設備種類繁多,這將給中國海軍帶來諸多的後勤保障問題。
中國海軍陸戰隊正在接收改進型63A型兩棲坦克。該坦克加長了車體以增加浮力,換裝了新的全焊接鋼製炮塔,主要武器是105毫米線膛炮,據稱該坦克正在試裝俄羅斯半主動激光製導炮射導彈。該坦克將和77式兩棲裝甲運兵車一起增強中國軍隊的兩棲作戰能力。但該型坦克沒有頂置爆炸反應式裝甲,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敵方重火力的打擊。據稱中國海軍還在考慮用氣墊船進行高速兩棲運輸,這些缺少防護的船隻在卸載人員和裝備時很容易受到打擊。
中國軍隊在未來10年裏將成為強大的地區性軍隊,具備在南中國海實施海上控製的能力。隨著中國大陸潛艇部隊的擴張,中國大陸海軍將能夠成功地隔離台灣地區,但在敵方岸防火力麵前,這支部隊仍然是脆弱的,主要原因是這支部隊沒有裝備航母。這樣中國就隻能在其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內投射兵力。但這些對一個正在上升中的大國算得了什麽呢,曆史經驗告訴我們,這個具有龍性的東方大國,如果它致力於得到的實力,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原著/馬丁·安德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