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16-11-07 13:33:28)
也曾想象過,如果有一天在街頭再遇見,我會點頭微笑,但是我不會稍做停留。大約一個月前,當我在許多年後偶然間再一次看到他的頭像,心裏一怔之餘,很快欣慰地發現,他如今越發健康強壯,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而對於我,曾經的糾結與掙紮畢竟早已成為過去,應該是真的放下了。然而生活真的是最躍動豐富的,總是超越你對它的種種想象和預測。我從來不曾想過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10-30 13:18:37)
最近挺空閑的,但卻心神不寧,計劃似乎支離破碎,總是不能安定下心神來做些實在的事情。這真是一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似乎整個世界和所有知識都在你的指尖,但最終碰觸的卻隻是膚淺的流言,喧囂與呻吟。很久了,沒有安靜地坐下來讀上幾首詩詞,沒有耐心在一張白紙間梳理自己的思緒與情感記錄生活感受與心情。這一切都必須改變。我必須克服惰性,盡可能地更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9-08 20:38:44)
前些日子被朋友拉進了一個詩歌微信群。我太閉塞了,自己又沒有強烈的情感,又缺乏詩歌創作所必需的對文字的精煉運用以及豐富熱情的想象力,所以我一般是不大自主創作的,我需要的正是這樣一個團體,可以不時地得到啟發。正好近來我也確有學習一下新詩創作的打算。我寫過的新詩至今大概不過五六首,幾乎都是抄襲他人的開頭,然後續寫下去,確切地說,我從來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8-21 18:40:23)
我喜歡音樂。可是我不常聽音樂。近來也很少自己做飯。可能是因為近幾個月來工作較忙,整整一個白天在工作上忙碌,壓力也較大,也就沒有心情自己做飯,看書,聽音樂了。倒是整天捧著IPAD,瀏覽些其實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跟進的市井消息。好在我已經意識到了,摒棄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習慣是很不容易的,但憑我對自己的了解,也絕非不可能,尤其是我已經自己反省到了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7-31 18:24:56)

記得叔本華有言,大致意思是如果你為非作歹放浪形骸遊戲人生,那麽你的人生是貧乏虛空的;但如果你循規蹈矩勤勤勉勉孜孜以求,那麽你的人生最終也同樣不可避免地墜入虛空;因為人生的本質原本就是沒有意義的,所以人類也就不可能從沒有意義的人生中獲取任何意義。記得當時讀到此節,隱隱感到困惑與震撼,許多年後的今天,我似乎越來越認同叔本華的這種觀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6-19 18:31:49)
我很滿足於簡單而充實的日子。無論在現今比較優越的條件下,還是在多年前相對窘迫的時候,其實我的生活狀態和心態幾乎沒有什麽大的變化。周末我也想去小城北麵的湖邊走走,可是查了地圖居然單程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想想還是作罷了,花二個多小時在路上實在不值,而附近可以散步的地方實在不多,而且停車很麻煩。於是就貓在家裏,在充滿陽光的窗前看書喝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3-26 18:31:06)
Whysocialism?–byAlbertEinstein 慚愧得很,作為一個曾經的物理專業人士,我對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的理解是很粗淺的,隻是能夠應付考試而已,而對廣義相對論的理解更是令我汗顏。然而,近日讀了愛因斯坦於1949年5月在美國《每月評論》(MonthlyReview)創刊號上發表的一篇《為什麽需要社會主義?》(WhySocialism?)的文章,倒是讀懂了,讓我深深敬佩近代最深邃的智慧對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美國生活近二十年了,即便不屬於主流社會,但對這個國家的了解已經不亞於對母國的了解。這二十年中,沒有一次選舉年像今年這樣顛倒眾生。Trump的意外崛起令共和黨主流驚慌失措,Sanders也同樣令民主黨主流猝不及防。雖然屬於二個相對的政黨,但這二人之間其實有著很多共同點,他們吸引的也是同一個非常龐大的對現狀極端不滿的中產及下層階級。他們都是各自黨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2-20 21:05:50)
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左派是好的右派是壞的,雖則那時一點都不了解左派和右派的含義。長大些了才增加了一些非常粗淺的“認識”:左派代表進步和革命,右派代表反動和腐朽,而“革命”總歸是偉大和正確的,那麽左派自然也是偉大和正確的。再以後,左派右派的對立漸漸模糊,這二個詞匯在媒體上幾乎消失了,大家都忙著“奮鬥”“進取”,一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1-20 19:13:47)

2016年1月真是一個靜好的開端,工作上暫且寧靜,三周來隻處理了二三件極小的事務,每天在上班時間看文檔,希望能夠盡早掌握技術和理論上的要領,以便在以後的項目中更加得心應手。其實我在職場上幾乎沒有任何進取心,但生性俱來的在學術或技術上的好奇心再加上和聰明勤奮的同事們共處時所產生的好勝心,讓我好像回到學生時代,一定要真正掌握日常工作中的技術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