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資訊中心>曆史>戰爭的曆史>正文
飛奪瀘定橋:22勇士“鋪門板過橋”失實
2006年10月11日13:02北京日報字體:大中小
關於二十二勇士“飛奪瀘定橋”若幹史實的訂正
北京日報報8月14日刊登的《紅軍是怎樣強渡大渡河的》一文,對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壯舉做了歌頌,值得肯定,但對"飛奪瀘定橋"的評述也有若幹失實之處,有必要加以訂正。
一、該文說:"有的回[
閱讀全文]
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聶榮臻的說法
作者:軍事天地文摘來源:中國軍網更新時間:2007-1-24
安順場原名紫打地,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遊,距石棉縣城10公裏。
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間,這裏發生兩起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大曆史事件:1863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在安順場遭清軍圍追堵截而全軍覆沒;72年後的1935年5月25日,中國工[
閱讀全文]

中國名橋瀘定橋
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為了祖國的統一,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梁,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即大渡河舊稱)、“平定”(平判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禦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從此瀘定鐵索橋便成為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這塊禦碑如今還屹立在西[
閱讀全文]

楊成武像,1936年1月攝於延安。“飛奪瀘定橋”時楊成武任紅四團政委。
人民網>>綜合報道
紅軍是怎樣“飛奪瀘定橋”的
張子申
“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征中一次重要的戰略作戰行動,它關乎著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奪取瀘定橋後,在瀘定橋上,劉伯承情不自禁地邊跺腳邊說:“瀘定橋呀,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
閱讀全文]

[文學城首頁][加新貼][首頁][前頁][下頁][意見區]輸入頁數:頁數:1/690幾曾回首[論壇宗旨][刪貼原則][論壇公告][版主交流][進意見區][使用幫助]第1頁版主:cavebear[精華區][活動][顯示跟帖|隱藏跟帖]•置頂:藩屬國的貢品:探秘中國曆史上的外籍太監(組圖)-anakin-(6228bytes)(888reads)3/15/07•置頂:漢武帝晚年對匈奴戰爭-卜人-(30055bytes)(1189reads)3/14/07•置頂:左太北:1紅軍長征肯定超[
閱讀全文]
[文學城首頁][加新貼][首頁][前頁][下頁][意見區]輸入頁數:頁數:1/690幾曾回首[論壇宗旨][刪貼原則][論壇公告][版主交流][進意見區][使用幫助]第1頁版主:cavebear[精華區][活動][顯示跟帖|隱藏跟帖]•置頂:藩屬國的貢品:探秘中國曆史上的外籍太監(組圖)-anakin-(6228bytes)(888reads)3/15/07•置頂:漢武帝晚年對匈奴戰爭-卜人-(30055bytes)(1189reads)3/14/07•置頂:左太北:1紅軍長征肯定超[
閱讀全文]
紅軍長征最早報道文獻考略
新華網(2006-05-1114:43:58)來源:資料卡片2006年第5期
紅軍長征最早報道文獻考略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次年到達陝北。1936年10月,第一、二、四方麵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長征結束。孰為紅軍長征的最早報道文章?大致有以下諸說:
1《大公報》記者範長江是在“國內報紙上公開如實報道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的第一人”。範[
閱讀全文]

首頁>光明理論>曆史
解謎《紅軍長征記》
■何季民 發布時間:2005-11-2906:00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何季民藏《紅軍長征記》“出版的話”
偉大的“二萬五千裏長征”,為之讚美為之出版的書籍多多。追溯長征“紅色文獻”的源頭,許多專家學者都知道有一部長征親曆者最早的回憶錄——抗戰時期在延安,黨中央曾部署編輯過一部“二萬五千裏長征記”或“[
閱讀全文]
2007.03.15星期四[打印文章] [大中小] [推薦朋友] [進入論壇]
您的位置:首頁>>軍事>>軍事--軍事和藝術
《紅軍長征記》:記載長征史實的最早文獻
中國網|時間:2007-02-16|文章來源:中華讀書報
由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珍藏的《紅軍長征記》是於1942年出版的,它是記載長征這一曆史史實的最早文獻。它的征稿始於陝北的瓦窯堡,在保安進行編輯工作,而全書的[
閱讀全文]
江上一郎請進——紅軍長征記——朱德贈斯諾,斯諾贈哈佛燕京圖書館.
————————————————————————
一部關於長征的“存世孤本”影印出版
2006-10-199:43:06記者餘傳詩?來源:中華讀書報
一部收錄了董必武、李富春、陸定一、張愛萍等長征親曆者在上世紀30年代末撰寫的回憶文章的書稿——《二萬五千裏》謄清修改本,在塵封69年之後,日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