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名橋瀘定橋 (圖)

(2007-03-16 01:07:51) 下一個


中國名橋瀘定橋

  公元1705元,康熙皇帝為了祖國的統一,解決漢區通往藏區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橋梁,經過一年的修建,大橋於公元1706元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即大渡河舊稱)、“平定”(平判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禦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從此瀘定鐵索橋便成為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瀘定縣也因此而得名,這塊禦碑如今還屹立在西橋頭。當年紅軍22勇士強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險,紅軍才取得了陝北會師的勝利,因而瀘定鐵索橋也成為紅軍長征史上的一座裏程碑,被載入曆史史冊。1961年國務院批準瀘定鐵索橋(包括附屬建築)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對麵,山坡上古建築,那是曆史悠久的觀音閣。但在紅軍飛奪瀘定橋時,它卻是紅軍的“飛奪瀘定橋指揮部”和炮台、機槍陣地,正是在它的掩護下,紅軍的22勇士從13根鐵索上奮勇爬過,粉碎了蔣介石讓朱毛“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夢想。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

  為了紀念紅軍飛奪瀘定橋50周年,讓後人記住這一曆史時刻,1984年,瀘定人民開始籌建紀念碑。1985年3月,鄧小平同誌為“紅軍飛奪滬定橋紀念碑”題寫了碑名,台階左右兩側碑體上有用漢藏兩種文體刻下的、由聶榮臻元帥親自撰寫的碑文。由兩位老一輩革命家同時題名撰文的紀念碑,全國僅此一座。

  紀念碑由主體碑、底座銅像、碑基平台及地下室三個部分組成。碑台基麵積720m2,碑基建地下室95m2,紀念碑碑高30.35米,是用鋼筋混凝土澆灌而成的,碑台階高2.15米,正麵大門上方是鄧小平同誌題寫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名。碑體為鐵索抽象幾何體造型,錯落有致。遠觀此碑大家看其造型象什麽?對,就象一支淩空發射的手槍,它象征著毛澤東同誌所論述的“槍杆子裏出政權”的革命武裝鬥爭理論。近看碑體呢,棱角凹凸有致,線條環環緊扣鐵索鏈。與碑體緊緊相連的前部平台上,聳立著兩尊重約四噸,屈身高4米的紅軍戰土銅像,在鐵索上攀緣前進衝向敵人,一個在舉槍射擊,一個在揮臂投彈。銅像采用爆炸成型新工藝,用470塊銅片特殊處理而成。這雕塑的姿態再現了當年奪橋激戰中紅軍戰士的雄姿英骨。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