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盛頓觀察》近日報道,目前,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麵臨許多攔路虎,如資金壓縮、研發計劃遇到許多意料之外的技術困難而滯後。最糟糕的是辛辛苦苦花高價研發的導彈防禦係統很可能現在已經過時。
導彈防禦計劃可以說是用錢堆出來的。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今年1月發表的一份報告,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在2013年之前每年支出將高達210億美元,比現在每[
閱讀全文]
風洞,簡單地說,就是根據運動的相對性原理,用以模擬各種飛行器在空中飛行的龐大試驗設備。風洞是我國航空航天飛行器的“搖籃”,所有的飛機、火箭、衛星、導彈、飛船都是被風洞“吹”上天空的。
陽春3月,記者走進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最大的立式風洞,領略風洞裏獨特的風景。
●置身人造“天空”
秦嶺之巔還殘雪點點,山腳之下已是[
閱讀全文]
不久前,美國權威的《外交》旬刊發表文章,稱美已擁有絕對核優勢,可以輕鬆對俄實施首次核打擊。文章的發表在俄羅斯媒體及軍政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並被質疑是“挑釁行為”。3月30日,普京總統也忍不住發話,強調保持核威懾是確保國家安全的基本要素。3月31日,俄主流媒體紛紛對此做了報道。
普京總統發話須確保核威懾
3月30日,俄羅斯軍政大員齊聚[
閱讀全文]
中國核戰略的指導思想,可追溯到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不久。當時毛澤東就指出:“原子彈能不能解決戰爭?不能。”他在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士?斯特朗的談話中,發表了著名的“原子彈是紙老虎”的論斷。
毛澤東對核武器的基本觀點是:一是在戰略上藐視它,二是在戰術上重視它,但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這就是中國[
閱讀全文]
伊拉克戰爭已成為昨天。仗是打完了。環顧戰場,我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淒涼感。我不禁想起曆史上法國莫萊特元帥發給拿破侖的一封電報:“陛下,戰鬥已成為過去。這裏已是片甲不留。”戰場上可能片甲不留,但戰場之外的東西卻有許多。我在思考。軍隊在思考。國家在思考。———劉亞洲(空軍副政治委員,中將)
伊拉克戰爭之初,我們有些軍事專家說看不懂[
閱讀全文]
據俄塔社報導,今年3月19日是俄羅斯潛艇部隊的百歲生日,作為一份最豐盛的禮物,一艘具有“終極摧毀能力”的超級核潛艇當天加入俄軍序列。俄軍事專家稱:“彼得大帝在300年前宣布俄羅斯要成為海上強國,俄海軍要高舉安德列旗穿過世界各大洋。如今,俄羅斯海軍也不曾想過將它放下……潛艇部隊將成為俄海軍全麵複興的先聲。”
3月19日,俄軍工重地北德文[
閱讀全文]
●賴斯拒絕“與軟弱為伴”
據4月1日來自路透消息,正在對英國進行正式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賴斯3月31日稱,目前伊朗也麵臨的與以前給國際社會帶來威脅的薩達姆政權同樣的問題,他們必須做出選擇,要麽是以可接受的方式來發展核電,要麽就將麵臨外交孤立。
賴斯在離開柏林前往英國之前,繼3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於伊朗核問題的主席聲[
閱讀全文]
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是美國對亞太軍事政治研究的重要思想庫,近日該中心副總裁理查德·費舍爾向美國參眾兩院相關委員會提交了一份《俄對華武器出口評估》,其中專門有一個章節提到俄羅斯謀求中國支持其研製超遠程空空導彈,這引起了美國官方的極大關注,因為一旦該導彈生產出來並裝備解放軍,美軍最關鍵的信息戰製高點----預警機將遭遇“不測之敵”
印度沒錢,[
閱讀全文]
冷戰後,美國成了唯一繼續抱有冷戰思維的國家。在對華關係上,其顯著表現就是所謂的“圍堵”策略。所謂“圍堵”就是一種多邊主義,美國希望在亞洲或全球結成聯盟來遏製中國崛起,說好聽些,是要迫使或“引導”中國走向美國所希望的方向。
除了強化美日澳三邊安全對話,美國最近開始大力拉攏印度。當然,中東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在全球範圍內,[
閱讀全文]
2006年04月01日09:18《國際展望》雜誌
一個空軍上校的國防憂思錄——第27中隊入侵
美國隱形空軍與當代戰爭樣式革命
編者按:2005年聖誕前夕,美國給它的空軍送來了一個“禮物”:綽號為“猛禽”的F-22正式服役。其實,這也是美國送給全世界的“禮物”。正像F-22不僅僅是一種新型戰機的代號,而是新一代戰機的代表;它的服役也不僅僅是美國空軍擁有了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