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麵臨核武訛詐時代以來最重大的戰略威脅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個
2006年04月01日 09:18 《國際展望》雜誌   一個空軍上校的國防憂思錄——第27中隊入侵   美國隱形空軍與當代戰爭樣式革命   編者按:2005年聖誕前夕,美國給它的空軍送來了一個“禮物”:綽號為“猛禽”的F-22正式服役。其實,這也是美國送給全世界的“禮物”。正像F-22不僅僅是一種新型戰機的代號,而是新一代戰機的代表;它的服役也不僅僅是美國空軍擁有了一種新型作戰平台,而是一種象征和標誌:從這一天開始,世界進入“隱形空軍”時代,未來戰爭將因此呈現出迥異於以往的全新麵貌。迄今為止,世界輿論對F-22A“猛禽”的正式服役反應平淡。從F-117到B-2,也許人們已經對隱形飛機的話題習以為常司空見慣。但是, F-22A“猛禽”的正式服役,對世界軍事領域的影響,遠比此前人們對於一種新兵器問世的理解要深刻的多。   繼F-117“夜鷹”戰鬥轟炸機於1982年、B-2“幽靈”戰略轟炸機於1993年交付美國空軍使用之後,2005年12月15日,美國空軍又宣布F-22A“猛禽”戰鬥機正式加入現役。世界輿論的反應相當平靜,一派司空見慣、不屑一顧的神情。隻有該機的開發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不避廣告嫌疑地宣稱,“猛禽”的可靠性是現役美國最先進戰機F-15C“鷹”的兩倍,戰鬥力是“鷹”的4倍,“40年內都不會過時”。   即使從F-22A將全麵替換叱吒風雲近30年的F-15係列,作為21世紀前30年美國空軍主力重型戰鬥機這一點看,“猛禽”也是不應該被忽視的。F-22A集雷達、紅外、光學隱形、超音速巡航、大載彈量、遠航程、高機動性、空戰和轟炸性能於一身。不僅從技、戰術指標上,與此前F-117和B-2問世的意義完全不同,更由於F-22A的服役,將和B-2形成功能互補配合絕佳的戰略搭檔,從而帶來空中戰術的革命,甚至將顛覆並終結近20年幾成定勢的現代戰爭樣式;如果人們僅僅以為這不過是繼F-117、B-2列裝之後,美國空軍第三種投入實用的隱形戰機,將會落入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哲學“洞穴”。   和F-117、B-2一樣,F-22A也是美國於1976年開始的那個龐大而隱秘的“黑計劃”的產物。這些已經問世的和即將問世的那些“黑”武器,將被美軍作為常規戰爭的核武器,投入現代和未來戰爭中。世界不久就將深刻地領教這一點。   世界空中對抗進入失衡時代   隻有一個人看到了“隱形”技術在軍事上大規模應用的巨大後果,這個人就是有“中國戰略導彈之父”錢學森。幾年前他就高瞻遠矚地說:“隱形技術的出現,與當年的原子彈具有類似的意義”。   世界輿論之所以沒有表現出應有的“震驚”,主要是此前F-117、B-2的威力和威脅僅以單個空中平台與現有小威力彈藥相結合的形式,出現在常規戰爭中,並未擔當主力也未取得驚人戰果所致。讓我們想想“一戰”中剛剛出現在戰場上,隻能突破幾道戰壕的那幾輛醜陋而笨拙的坦克,隻能用機槍進行簡單空戰的飛機;再想想二戰中幾乎蕩平整個歐洲的由坦克和飛機組成的德軍突擊集群,就會明白,一旦隱形空軍形成體係並整體投入戰爭,新型軍事力量將是怎樣的電閃雷鳴摧枯拉朽。   隱形空軍的出現,意味著世界80年來空中力量基本平衡的時代結束。   從飛機首次大規模參戰的一戰,到空中力量起到重大作用的二戰,再到冷戰時期,對峙雙方總體戰機和防空武器的性能,基本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特別是冷戰年代,無論作戰飛機及其機載武器還是防空導彈,雙方幾乎都是難分伯仲。   由於東西方冷戰,在世界上形成了截然相對的兩類國家:一類是西方或親西方的國家,政治上采用西方體製,軍事上采用美式軍事體係,空軍基本裝備美製各類戰機和其他武器;另一類則完全相反,軍事上采用蘇式軍事體係,空軍則主要裝備蘇(俄)製戰機。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雙方陣營成員參與的戰爭中,美製戰機和蘇製戰機殺得難解難分。中國對這一頁曆史的理解來自於越南戰爭期間直接的國土防空心得。可以說,美國飛機之所以不越過17度線,即使屢屢吃虧也不進行軍事報複,主要是中國裝備著以殲-6為主,性能毫不落後的龐大防空機群。   但1989年F-117的參戰標誌著半個多世紀以來美、蘇的空中均勢開始被打破,2005年底F-22A“猛禽”來到實際上標誌著雙方的差距已經拉大到一代以上——俄羅斯實際上並沒有一種能夠與F-22A抗衡的戰機問世。在可以預料的時間內,甚至世界在研的戰鬥機中,也沒有一種可以與F-22A的全麵性能相媲美,不對稱的態勢還在急劇傾斜著。美國不僅贏得政治層麵的上的冷戰,還贏得了一場發生在實驗室裏的世界級的“大空戰”。   由於這一空中軍事態勢的“失衡”,原有的總體安全與和平效應將化為烏有。美國自海灣戰爭以來樹立起來的軍事信心,將空前膨脹為技術迷信,一些右翼鷹派政客將更加傾向於使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如果說以前美國是延續大英帝國的“炮艦外交”,以後它將推行自己升級版的“空襲外交”。美國近20年來輕率發動一係列戰爭並取得精彩的軍事勝利,已經為這一強力外交手段進行了成功的實踐。隨著隱形空軍讓美軍的實力再上新台階,美國的國家戰略和外交將更趨霸權化。   如此,那些處於空中力量弱勢一端的國家,將要生活在傾斜或垂直的軍事威脅下,一如當年沒有核武器的大國生活在核壟斷與核訛詐的烏雲下。   除了達摩克裏斯之劍一樣高懸在頭頂的常規軍事威懾之外,還有隱形戰機等“黑”武器和核武器結合成最鋒利“手術刀”的隱憂。隨著技術的進步,“幹淨”型核武器和小當量核武器的問世,使核門檻越來越低,而這一趨勢又使隱形戰機和核武器的結合越來越成為可能甚至是必然。由於這種合乎政治和軍事邏輯的推理,即使是現在擁有核武器但隻有常規投送力量的大國,也將再次處於由隱形空軍帶來的核威脅之下。2006年初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將中國、俄羅斯、印度列為走到“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警惕、戒備之情溢於言表;2002年3月9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防務政策分析家威廉·阿爾肯的文章,說美國國防部1月8日遞交給國會的《核態勢評估報告》中,已認定新世紀的潛在核打擊對象名單,布什政府已下令美國軍隊準備緊急方案,以便在必要情況下對至少7個國家準備采取核攻擊。這7個國家是俄羅斯、伊拉克、朝鮮、伊朗、利比亞、敘利亞和中國。文章還說,美國核戰略的重點已經由防範大規模核大戰轉移到防範地區衝突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軍事行動所帶來的挑戰和威脅。   由於隱形戰機和隱形空軍的進攻性,其與核武器的結合構成的新型“核危險”,遠比美國大肆宣揚的NMD及TMD對一個大國及其核戰略力量體係的威脅要大得多。率先擁有隱形空軍的美國,實際上握有一張獨有的“隱形訛詐”的政治和外交“黑”王牌。   中國麵臨核武訛詐時代以來最重大戰略威脅   東亞將首先麵臨美國隱形空軍的戰略壓力。20年前“猛禽”設計時,原是為了清除歐洲上空的蘇聯戰機的。但當它還在“孵化”階段時蘇聯便已解體,美國隨之將戰略重點轉向亞洲,之後更具體和明目張膽地指定中國為下一個挑戰者。在一係列掃蕩蘇聯勢力範圍,收獲冷戰成果的局部戰爭結束之後,美國開始了全球軍事部署大調整,從政治、外交和軍事上開始構築對中國的戰略包圍圈。   不知是不是巧合,在美國空軍2005年12月15宣布F-22A“猛禽”正式服役,2006年2月3日——僅僅50天之後,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就正式公布,其中將中國列為“最大潛在對手”。此前美國政府高官已不止一次表示,不能讓F-15麵對中國蘇-27的威脅。現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已經部署有4架B-2隱形戰略轟炸機,隨後將要部署另外的6架。下一步計劃中,還要部署“全球鷹”無人駕駛偵察機、12架KC-135空中加油機和48架戰鬥機——這個數目正好是“全球隱形打擊先遣部隊”所需的F-22A的數量。美國自2004年來對全球美軍進行重新部署,戰略重點東移,從歐洲轉向亞洲。在關島部署最新式的“猛禽”是符合美軍的戰略安排的。   如果“全球隱形打擊先遣部隊”進駐關島,算上那裏已經進駐的美國戰略核潛艇和準備進駐的核航母,關島將成為舉世無雙的“核基地”和“戰略島”。   中國麵臨的巨大威脅是顯而易見、不言而喻的。   即使美國不做出“全球隱形打擊先遣部隊”進駐關島這樣極富挑釁性的戰略舉措,東亞和中國也將無法避免隱形空軍的威脅。首先,美國駐亞太地區的空軍主力戰機,最遲在2010年前將全麵換裝F-22A,這樣,美國在韓國、日本和極有可能新開辟的空軍基地自然而然地將落滿“猛禽”;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說,將在太平洋部署和展開6艘航空母艦,而按計劃,這6艘航母將在2010年後全麵換裝隱形聯合攻擊戰鬥機F-35。所以,5年以後10年之內,一支美國隱形空軍,將無可置疑地出現在東亞地區。   美國現在亞太地區有八個空軍基地,駐有空軍各類戰機300餘架,其中戰鬥攻擊機種200餘架。算上每艘航母上的80-100架,美國將在亞太地區經常性地保有隱形戰機800餘架。   美國口口聲聲渲染朝鮮的軍事威脅,但朝鮮到底能對美國構成什麽樣的威脅,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明白,美國不過是項莊舞劍。關島,美國空軍駐韓國、日本和其它基地以及六艘航空母艦的隱形飛機組成的隱形空中力量——和這一悄無聲息卻實實在在的威脅比起來,美國不斷炮製的中國威脅論,根本就是賊喊捉賊的戰略陰謀。   除此以外,澳大利亞已明確表示將購買100餘架隱形戰機,新加坡和台灣地區空軍也表示將換裝F-35。日本三菱重工正在大力研製F-3遠程戰鬥轟炸機。據日本自衛隊人士稱,F-3是以美國諾思羅普和麥道公司以前曾為美國空軍研製ATF戰機的原型機之一YF-23型戰機(曾與YF-22競爭)為藍本研製的。三菱重工相中了該型機最先進的隱形技術,認為其優於F-35多用途戰鬥機。預計F-3將於2015年形成作戰能力。英國防務媒體指出, F-3的研製開發,特別是隨著航自遠程作戰能力的增強,日本“走出去”的擴張企圖將會更加明顯。必要時,在美軍配合下,日本可能實施確保本土周邊1000公裏海上交通線上空的製空權。   美澳早有軍事同盟關係,日澳雙方正在向戰略結盟方向迅速前進。在美、日、台準軍事同盟早已浮出水麵的情形下,一支很快就將出現聯合隱形空中力量,決不是一聲“狼來了”就能夠喻示它的嚴重性的。   目前非常類似於核武器最初問世時美國“核壟斷”的情形。不同的是,當時蘇聯的核武器很快問世,世界達成了“恐怖的平衡”;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僅在東亞、亞洲甚至整個世界,都看不到平衡隱形空軍的軍事技術力量。   中國對“核訛詐”的威脅刻骨銘心,那是一種比剛剛推翻的三座大山更現實更沉重的壓力。   核訛詐直接導致中國“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進行三線建設;同時整個軍事戰略也因此發生重大改變。今天隱形空軍的出現,從軍事威脅的分量和其中包含的戰略寓意上說,決不亞於當年的核武器和核壟斷時代。隻是因為今天中國奉行和平發展外交政策,與各大國關係實現正常化,國際環境不像當年“高天滾滾寒流急”;國家遠離戰爭日久,國人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察覺這種巨大的危險而已。   但我不能不說,太平洋的政治天空雖然沒有崩塌,但軍事意義上的天空的確已呈現出搖搖欲墜的跡象。那些以俄羅斯戰機米格-29、蘇-27/30係列和S-300等地空導彈係統為主戰空軍裝備的國家,其空防體係從技術上說已麵臨整體失效的危險。對東亞和平和世界和平肩負重任的國家,必須要從戰略的高度思考重新支撐這一地區空中軍事態勢失衡的辦法。不能再把寶貴的國防經費浪費在過時的體係上,繼續加固那道已被突破的“長城”了,要以全新的思路迎接這一全新的挑戰;也不能再在自欺欺人的新軍事變革的口號中無的放矢無所作為了。最重要的,不能再對已經逼到眼前的威脅視而不見了! 本刊特約撰述 空軍上校 戴 旭 詳情請參閱本刊2006第7期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