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BBY時事】“波斯硬漢”是怎樣煉成的 (2006年4月2日星期日)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個
  ●賴斯拒絕“與軟弱為伴”      據4月1日來自路透消息,正在對英國進行正式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賴斯3月31日稱,目前伊朗也麵臨的與以前給國際社會帶來威脅的薩達姆政權同樣的問題,他們必須做出選擇,要麽是以可接受的方式來發展核電,要麽就將麵臨外交孤立。      賴斯在離開柏林前往英國之前,繼3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於伊朗核問題的主席聲明後,與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外長及歐盟代表3月30日在柏林就伊朗核問題繼續舉行了磋商。磋商形成了兩點共識,也留下了兩個懸念。      共識之一:伊朗必須暫停一切鈾濃縮活動是重開外交談判的前提。中俄美和歐盟三國外長都承認伊朗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伊朗必須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以逐漸消除國際社會對伊朗研製核武器的擔憂。共識之二:國際社會謀求用外交手段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      懸念之一:柏林磋商還沒有與伊朗重開外交談判的具體方案。俄羅斯代表則明確表示,由於國際社會沒有真憑實據證明伊朗在開發核武器,因此需要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開展調查,而安理會的任何決議都必須建立在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取證的基礎上。一直態度強硬的賴斯也強調美國支持一切外交努力,並表示美國還可以通過計劃中圍繞伊拉克問題的會談,同伊朗就伊朗核問題直接展開對話。懸念之二:如果伊朗不暫停鈾濃縮活動,國際社會該如何反應?柏林磋商沒有給出答案。      我們注意到,賴斯並沒有象對2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決定把伊朗核問題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報告時、那樣炫耀美國贏得一次空前的“外交勝利”,這一次隻是輕描淡飾這份“安理會主席聲明”是一個“重要的外交進展”,甚至也沒有提及是“未來戰士”美利堅合眾國還是“蝦兵蟹將”中俄英法德獲得“重要的外交進展”。      顯然,喜歡“溢於言表”的美國人沒有直接說明誰贏得了“重要的外交進展”,也就是在承認自己不得不無奈地接受實際上是華盛頓不得不作出妥協的“主席聲明”。      賴斯宣稱國際社會是“團結一致”的。其實這隻是華盛頓的一相情願而已,因為華盛頓並沒有實現把自己滿意的內容在主席聲明中“昭示於天下”,也就是無法掌控伊朗核問題的大局。      人們看到,為了這份大約九百字(中文)第三版本的“主席聲明”,中俄美英法“浴血奮戰”了二十多天,英法提交的舊草案版本幾乎被中俄的堅定立場打了個“稀爛”,以驚心動魄來形容中俄美英法的這場“血腥博弈”一點都不為誇張。如果說各方為這個“主席聲明”的“攻城拔寨”不是經曆“寸土必爭”“一字必奪”的白熱化爭鬥的話,恐怕最後也不會“移師柏林”搬出德國來“調味”了。      人們都看到了,舊草案中的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稱作威脅、對國際和平安全的威脅、將對伊朗采取更嚴厲的懲罰措施,這幾個華盛頓極為看重的也是最關鍵的條款、而俄羅斯一直反對的敏感措辭和要求,不得不跟著華盛頓的“妥協早餐”咽到肚子裏了,而且給伊朗“緩期執行”由原來的14天延長至30天。當然,更重要的是,聲明裏隻是要求伊朗在30天內停止其鈾濃縮活動,該聲明並不具有約束力,同樣也沒有提到如果伊朗沒有遵守該聲明的話,安理會將采取什麽行動。      在我們看來,正是這一顯示華盛頓前所未有的“軟弱”,實際上把美國從它自己根本就不願意“勇往直前”的“波斯火坑”邊緣給拉了回來。作為美國第一位黑人女性國務卿,人們應該佩服賴斯是一個非凡的堅強的女性,尤其在“世界警察”麵對這個正在走向主導的多極化世界顯得力不從心的時候。但是這一次,久違的“軟弱”卻來到了她的身邊,盡管她畢生都在為拒絕“與軟弱為伴”而奮鬥不息。      ●“波斯硬漢”不倒的“偉哥精神”      賴斯當然不會輕易流露出自己軟弱的一麵,並為這份中俄美英法德“集體智慧結晶”的主席聲明進行辯解,她聲稱國際社會是團結一致的,伊朗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孤立。      到底是伊朗在政治上被孤立還是美國在道義上被孤立呢?華盛頓心底裏是一種複雜又矛盾的心態,既想贏到一份有利於自己下一步對伊朗實行製裁或軍事打擊的“鐵拳聲明”,又想屈就於一份看似是給伊朗“下台階”實質是給自己“下台階”的“麵子聲明”。而現在這份連上帝都接受的主席聲明,其實就是華盛頓最渴望得到的“麵子聲明”,華盛頓應該默默地祈禱又一個戰爭惡夢終於隨著“麵子聲明”的誕生而“壽終正寢”了。      隨著安理會主席聲明的出台,伊朗核問題又回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框架內,應該說伊朗又獲得了一次喘息的機會,同時也是伊朗“見好就收”的大好機會。華盛頓“誠心”給伊朗一個“台階下”、伊朗就不能給華盛頓一個“台階下”嗎?      出人意料的是,伊朗駐聯合國大使賈瓦德-紮裏夫在“主席聲明”出來的第一時間就表明了伊朗的強硬態度,稱伊朗鈾濃縮活動是“不可逆轉”的。伊朗外長穆塔基3月30日也在日內瓦強調,伊朗絕不放棄其合法的核權利,並做好了應對各種可能局麵的準備。      同樣是3月29日當天,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海軍總司令薩法裏少將宣布,將從31日起在波斯灣海域、以霍爾木茲海峽為重點進行為期一周的大規模軍事演習,讓部隊做好擊退任何“威脅”的準備,以展現伊朗軍隊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能力。      我們注意到,伊朗政府及軍方幾乎都是在“主席聲明”出來後的第一時間作出第一反應,毫無疑問,伊朗最高決策層早就料到安理會“這著棋”,而伊朗也毫無遲疑地作出強硬的反應。我們認為德黑蘭絕對不是一時的魯莽,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繼續向西方列強展示一個敢於“致於死地而後生”的波斯民族。      其實,這就是當今世界的“另類博弈”。我們一直堅持認為,伊朗的強硬首先是來自一個強硬的總統。伊朗總統內賈德絕非一介莽夫,他不僅僅是一個政客,而且還是一個智謀雙全的政治家,他不是當年被國際社會完全孤立的薩達姆。      內賈德十分清楚自己手中掌握什麽牌子,有中俄兩個“內賢助”,有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尚方寶劍”,有石油這個核武器中的“偉哥”,有以歐元為結算貨幣的國際石油交易所的“現成核彈”,有以色列這個永遠的“被綁架者”,所有的這一切,撐起了“波斯硬漢”不倒的“偉哥精神”。      更為重要的是,伊朗為了國家主權及民族尊嚴、捍衛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已經遠遠超越了維護《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框架平等權利的範疇,麵對強權誓不低頭。西方國家的領袖們也許永遠都無法理解,要試圖改變內賈德的意誌,恐怕比下決心按下“核按鈕”還要困難。      人們不難發現,其實內賈德是一個十分善於打“外交牌”的行家裏手,除了繼續與俄羅斯就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恩恩愛愛”以外,還派出總統特使賈瓦德-拉裏賈尼在特別的關頭“突訪北京”,而這兩個“重頭戲”,旨在讓歐美無法預測中俄伊到底葫蘆裏埋的是什麽藥,這就是典型的大國“博弈藝術”。      在3月31日,伊朗外長穆塔基在聲稱伊朗絕不放棄其合法的核權利之同時,不忘強調不以石油作為政治武器,並將特別保證對亞洲國家的石油出口,還暗示說“在這30天內,仍有可能達成折衷協議”。這當然就是軟硬齊施,繼續爭取國際社會尤其中國的同情和支持。      我們不排除伊朗還會打出自己手中的“中東無核化”“退出核不擴散條約”“由中俄監督在伊朗提煉鈾濃縮”等牌子,繼續以一種軟中藏硬、硬中含軟的“接球”方式應對安理會主席聲明。確實難以令人置信,可恨的“波斯硬漢”偏偏“敬酒不喝喝罰酒”,非要“把伊朗核革命進行到底”。這是何方“神仙”的遊戲規則?      ●“花心大王”華盛頓決意“情定波斯”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伊朗核問題兜了一個大圈,又不得不“從群眾中來回到群眾中去”,這隻“核娃娃”幾乎是“保持處女之純潔”又回到了“慈祥老人”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的懷抱裏。      如果說這次柏林磋商真的有什麽“重要的外交進展”的話,那就是美國高傲的心在顫抖。賴斯表示,美國支持一切外交努力,美國還可以通過計劃中圍繞伊拉克問題的會談,同伊朗就伊朗核問題直接展開對話。賴斯還稱這次柏林磋商“沒有涉及對伊朗的製裁”,而這恰恰是華盛頓比“最後一步”軍事行動還要關注的問題。      最讓我們感興趣的,就是賴斯首次主動提出計劃中與伊朗單獨舉行的討論伊拉克問題的會談中,將“同伊朗就伊朗核問題直接展開對話”。這可是華盛頓一直堅持伊拉克問題與伊朗核問題“分居”原則而現在卻被賴斯“撮合一起”的“亂世姻緣”。      毫無疑問,華盛頓在這短短的幾天內,已經從接受“中西混血”的主席聲明的“那一步”,甚至在還沒得到伊朗“恩準”的情況下,又主動地以“同伊朗就伊朗核問題直接展開對話” 邁出了“一大步”。難以想象,假如伊朗回絕賴斯的這一“自作多情”,恐怕“無顏見江東父老”的華盛頓真的“惱羞成怒”“別無選擇”非要往“波斯火坑”裏跳了。      在我們看來,華盛頓“一步又一步”的比那個中國小子劉翔還要猛的“跨欄運動”,其實從3月16日伊朗主動向美國拋出“伊朗願意與美國就伊拉克問題展開對話”的“繡球”那一刻起,“花心大王”華盛頓已經決意“情定波斯”。      讓我們把“鏡頭”拉回3月中旬,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阿裏•拉裏賈尼3月16日在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會議上說,伊朗已接受伊拉克什葉派領導人哈基姆的提議,伊朗願意與美國就伊拉克問題展開對話。美國國務卿賴斯3月24日首次公開表示接受伊朗提出的談判建議,她表示“非常肯定”在“某個合適時候”美國將與伊朗談判穩定伊拉克局勢的問題。其實華盛頓迫於伊拉克事態惡化,早在2005年11月最先向德黑蘭提出就伊拉克問題舉行會談,但伊朗一直沒有接受這一“橄欖枝”。      盡管華盛頓認為德黑蘭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首次正式呼籲與美國進行對話,此乃伊朗外交政策的重大轉變,其實德黑蘭還是“棋高一著”。在伊朗核問題陷入僵局、伊拉克麵臨內戰邊緣的關鍵時刻,德黑蘭打出“伊拉克牌子”,主要是向華盛頓傳遞幾個信息:一、伊朗有能力支配伊拉克局勢;二、伊朗有誠意幫助華盛頓擺脫伊拉克困境;三、伊朗有誠意處理核問題。      而其中最關鍵的當然是伊朗試圖在利用核能方麵占得先機。目前看來,華盛頓幾乎是連想都沒去多想了,正如賴斯在英國所說的伊朗可以按“可接受的方式來發展核電”,賴斯滿足了德黑蘭的這一欲望。      由此看來,我們在1月21日《“中國智慧”你在伊朗還好嗎》關於“歐美最終可能不得不接受伊朗核研究的‘既成事實’”的評述,在這次賴斯的不慎“墮入情網”後就基本有一個輪廓了。      毋容置疑,伊朗握著這個一直待而不發的“伊拉克牌子”,也是伊朗現在繼續強硬的一個理由:美國需要伊朗幫助其走出伊拉克泥潭。是的,美國需要歐盟需要以色列需要伊拉克需要日本需要台灣,還需要中國需要俄羅斯需要印度需要委內瑞拉,現在連自己最大的敵人“波斯硬漢”也非常清楚自己需要它。可憐的華盛頓,這不是簡直都成了這些“地痞”“流氓”“無賴”的“被綁架者”了嗎?      ●“多極世界”為“波斯硬漢”而喝彩      這份安理會主席聲明不是“單極智慧”的結晶而是“多極智慧”的結晶,從某種意義來說,以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為一極、由1991年前蘇聯崩潰後開始虐待世界15年之久的“單極主義”,自這份伊朗核問題“安理會主席聲明”的“呱呱落地”之日起,就已經開始被“多極主義”所排斥而不得不“靠邊站”了,也就是說,這份安理會主席聲明,是單極世界正在走向沒落、多極世界正在走向主導的一個真正的裏程碑。      不管伊朗的核計劃是否屈服於美國的淫威之下、或者伊朗最後是否會被美國的戰爭機器所輾碎,伊朗都是這個舊的單極世界的“掘墓人”同時也是新的多極世界的“吹鼓手”。多極世界的真正開始,不僅有利於中俄歐在國際事務中贏得更多的發言權,而且更有利於世界秩序真正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上來,意義非同凡響——“多極世界”應該為“波斯硬漢”而喝彩。      我們在3月9日《伊朗“風景這邊獨好”》中就對一個事態產生了疑問,美國副國務卿尼古拉斯-伯恩斯3月6日稱,如果伊朗拒絕停止鈾濃縮活動,美國將讓歐洲和其它國家加入對伊朗的貿易和金融製裁措施的聯盟來。也就是說,如伊朗核問題在安理會得不到美國希望得到的解決方式,美國有可能繞過安理會,與一些國家聯手製裁伊朗。      華盛頓為什麽要提出“另立聯盟”呢?這個問題在3月29日“安理會主席聲明”中得到了最終的答案,歐美聯盟正在加劇分化,真正的多極世界正在來臨。      在我們看來,即使華盛頓“東湊西拚”搞出了一個新的聯盟,這些國家也絕對不是完整的歐盟國家,尤其英法德“三駕馬車”不會全部參與其中。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這份安理會主席聲明出台之前後,不管是中俄還是法德,都在繼續堅持以外交方式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      盡管歐盟不排除采取對伊朗實施製裁的可能性,但反對訴諸武力。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說:“我們現在討論的不是軍事行動。我們從開始——我們,歐洲人——就說過,我們希望找到逐漸的、遞進的、有回轉餘地的手段。”      好一句“我們從開始——我們,歐洲人——就說過”!顯然,這句話是說給華盛頓聽的。在這次安理會主席聲明最後定稿之前,中俄一方以俄羅斯“王婆賣瓜”,美英法一方以英國“自賣自誇”,法國人最後竟然發起“宮廷政變”成了“仲裁者”,那麽到底誰占了上風就不言而喻。      是誰說服了華盛頓最後接受了“不平等條約”的主席聲明呢?絕對不是“笑裏藏刀”的中俄兩國,而是已經“當家作主”的“我們——歐洲人”英法德“三駕馬車”。      而這個“新的一極”,也是我們一直堅持美國不會貿然對伊朗動武極有說服力的一個理由:也許曾經“眾誌成城”的美國在伊拉克最終尚可“光榮引退”,那麽未來“孤身寡人”的美國在伊朗恐怕是“光榮”難以“引退”。      其實,這份主席聲明並不是給伊朗“捆綁”而是為華盛頓“鬆綁”來的。這個世界還有誰懷疑嗎?如果白宮真的認為武力打擊能夠徹底鏟除伊朗核研究而且結果有利於美國的話,堂堂的“惟我獨尊”的華盛頓根本用不著找什麽“主席聲明”諸類的無關痛癢的借口。從目前中東局勢和東亞局勢正朝著不利於美國戰略利益而不斷惡化、美國全球戰略因為中國的迅速崛起俄羅斯的元氣恢複而急需重新調整的今天,華盛頓並不想在這個時候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給自己再掘一個墳墓,尤其是象伊朗那樣的“波斯火坑”。      正是洞悉歐美聯盟出現了裂痕和分化、多極世界為主導時代的真正來臨,知彼知已的“波斯硬漢”繼續堅持理性的強硬,也是符合“遊戲規則”的。      ●“東方雄獅”運籌帷幄談笑間      不可否認,中國自從“入主”伊朗核問題的談判後,鮮見北京有驚天之語或動地之舉,有人因此懷疑北京是否是在“濫竽充數”或“背棄伊朗”,所謂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軟實力”是否在伊朗“無用武之地”或“威風掃地”。其實不然,中國幾千年固有的“中庸之道”依然根深蒂固地左右著中國人的思維及行為,況且伊朗核問題在中國參與的國際事務中是目前最“搶眼”的一次。一個還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做後盾、一些國人也總以“弱國無外交”聊以自慰的最大發展中國家,能夠做到目前這個“情分”已經足以讓敵對各方“刮目相看”的了。      也許有人認為中國根本談不上是伊朗“最後的殺手鐧”,但人們都看到了,正是北京手頭上掐著“否決權”這一“殺手鐧”,才致使“美國版”的安理會主席聲明遲遲未能出台,那麽這不是“殺手鐧”又是什麽?至於說是不是“最後的”,那就要看北京最終想得到什麽利益,是想阻止美國對伊朗實行製裁還是想阻止美國對伊朗動武為止。隻要北京達到了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那麽北京的這個“殺手鐧”也就算完成了其曆史使命。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安理會裏,北京首先得到了一份“非美國版”的主席聲明,讓華盛頓沒有充足的對伊朗製裁或動武的“法理”依據。其次,鑒於當前華盛頓與陳水扁在台海“串通一氣”、與日本在東海“狼狽為奸”的可惡行經,北京有可能不得不走“非道德”地把華盛頓逼向“波斯火坑”的“卑鄙之路”,“坐享漁利”何樂而不為?      在我們看來,伊朗核問題依然存在著再次“易手”安理會的危險性,北京善於利用自己手中的這個“否決權”,就是伊朗的“最後的殺手鐧”。      由於本次“主席聲明”不實行投票製,所以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那一“否決票”沒有“高潮迭起”。從結果來看,實際上正是中國與俄羅斯的聯袂主演,才有了這份似乎誰都沒占到上風的“主席聲明”,有就是說,如果按投票方式進行的話,中國實際上就是投了“否決票”,因為這份“主席聲明”,並不是“歐美純種版”,而是“中西混血版”。      我們在1月13日《讓中國的“軟實力”在伊朗說話》中毫不諱言地指出:“在伊朗核問題上,北京並沒有什麽可‘拿得出手’的,就‘剩下’了那麽一個‘軟實力’,隻是在關鍵時候朋友和敵手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它。”      中國連關係到自己的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的台灣問題都掂量了50 多年了,那麽“波斯之遊”遠隔千裏之外,即使有這個“賊心”也根本沒那個“賊力”,所以北京隻能把自己“儲蓄”了五千年的那麽一點“中國智慧”和新中國“寒酸”了57年的那麽一滴“中國軟實力”,拿出來奉獻給“波斯老兄”了。      令人振奮的是,盡管沒有象美國那樣擁有足以毀滅地球的核子武器和狂掃世界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軟實力”,在連自己的一些國人都嗤之以鼻的時候,並沒有給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丟臉,在談笑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我們在1月21日《“中國智慧”你在伊朗還好嗎》中指出:中國介入和作用的程度,決定在於伊朗的“底線”到底是什麽。也在2月17日《伊朗的黎明靜悄悄》中評述:事至今日,華盛頓不管是接受伊朗核現實,還是對伊朗實施製裁或軍事打擊的任何一個選項,都擺脫不了自己最終成為“最大受害者”的結局。所以北京“中東新戰略”的目標之一,就是把華盛頓逼至死角,打不是上策,不打也不是滋味,讓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騎虎難下,永遠被“釘死”在中東的泥潭裏。      耐人尋味的是,出席這次柏林磋商的中國副外長戴秉國在發言中指出,伊朗核問題是當今世界所麵臨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毅力、時間和智慧,而且隻能用和平方式加以解決,因為中東已經很亂,不能再亂上加亂了。      其中的“中東已經很亂,不能再亂上加亂了”,這可是北京在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辭令”中,最有分量的一句話了。這句話純粹就是“奉告”華盛頓:美國在伊拉克已經被“捆綁”住了,難道還要到伊朗去“自我捆綁”嗎?別到最後偷摸“兩伊之雞”不成,反而還蝕掉“日台之米”。      其實,隻要明白伊朗核問題實際上就是中美之間的一場角力,那麽就會清楚北京應該在其中發揮何等作用了。我們還是那個觀點,任何給華盛頓的鬆綁就是給自己帶來負擔,任何對敵人的憐憫就是給自己引來災難。      話說回來,“波斯硬漢”有許多粗糙而實用的“強硬外交”方式是“克隆”自東方古國,隻是東方古國自己熱衷於西方的“盜版術”,卻遺忘了如何鑄造自己先輩“四大發明”的“現代版”。      ●“北極熊”風采依然      在為這麽一份“主席聲明”鏖戰中,人們總是看到俄羅斯在前麵“衝鋒陷陣”,背後這個“諸葛中國”卻鮮有“猙獰”,而美英法方麵也總是大英帝國在前麵“張牙舞爪”。毫無疑問,這兩大陣營或者說三大陣營都在有意保留自己的實力或“最後的殺手鐧”。      無可爭辯,正是俄羅斯端正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並漸漸地進入佳境,堅決地要求刪除聲明草案中不利於伊朗(其實是不利於中俄)方麵的關鍵內容,對“歐美版”主席聲明進行了強力阻擊,人們似乎又看到當年“前蘇聯超級大國”叱吒風雲、不可一世的風采。      作為伊朗傳統的老盟友,俄羅斯依然是伊朗核問題的最佳主角。盡管表麵上伊朗看不慣俄羅斯的某些做法,但正是俄羅斯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才讓伊朗創造了“馬拉鬆式核奇跡”,當然,俄羅斯同樣也為自己重新鑄造“北極熊”大國形象借了“波斯硬漢”之光。      我們還注意到,在安理會主席聲明出台之前,俄伊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談判又悄無聲息了,而伊朗外長穆塔基3月30日正式建議在伊朗境內設立一個將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擔保下、由願意發展民用核能的國家共同管理的地區性核燃料中心。      難道俄伊之間又產生齟齬?在我們看來,這還是中俄伊“下一出戲”的一個序曲。沒有中俄在安理會的的壓陣,德黑蘭在自己境內的任何鈾濃縮活動都將難以付諸實施,但如果俄羅斯支持德黑蘭在伊朗境內提煉鈾濃縮,那麽俄羅斯試圖控製伊朗核項目及核原料以獲取最大利益的“如意算盤”就會變成泡影。      看來又將是一場“馬拉鬆”角逐,國際原子能機構能否頂得住華盛頓的壓力,也在考驗伊朗這30天的“抗震能力”。但如果伊朗熬到6月份上合組織為其“加冕轉正”以後,也許“東方聯盟”與“西方聯盟”的對等談判就有更大的籌碼了。      不言而喻,中俄既要表現出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的責任和權威,又要“假公濟私”地維護“波斯老兄”的“灰色核利益”,這樣的角色好當嗎?      為了各自的戰略利益,遊戲還得繼續玩下去。人們看到,正是“北極熊”的風采依然和“東方雄獅”的運籌帷幄,給“為了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波斯硬漢”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