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不難化解美國圍堵 zt
(2006-08-22 16:25:43)
下一個
冷戰後,美國成了唯一繼續抱有冷戰思維的國家。在對華關係上,其顯著表現就是所謂的“圍堵”策略。所謂“圍堵”就是一種多邊主義,美國希望在亞洲或全球結成聯盟來遏製中國崛起,說好聽些,是要迫使或“引導”中國走向美國所希望的方向。
除了強化美日澳三邊安全對話,美國最近開始大力拉攏印度。當然,中東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在全球範圍內,美國最明顯的做法就是要和歐盟協調對華政策。近年來,美國對歐盟是否取消對華武器禁售問題一直施加巨大壓力,且進一步與其就中國戰略進行戰略層次對話。
中國能否對付和消化美國的壓力?中國必須回應。從經驗來看,中國沒必要直接回應。相反,確立自己的崛起戰略並持之以恒遠較被美牽著鼻子走有效。
美國與其說是擔心中國崛起,不如說是恐懼中國崛起的方法。中國從“韜光養晦”到“和平崛起”所走的路線實際和美國當年的經濟主義和多邊主義路線有所相似。中國在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際事務上實行以經濟外交、多邊主義和睦鄰外交為中心的和平崛起道路。這個路線既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相吻合,又大大推進了二者。
經濟外交一方麵為國內經濟建設服務,同時提高了和各國的相互依賴性,這為中國解決和周邊國家的問題造就了較好環境。今天,除了和日本,中國在解決國際爭端方麵已形成一套相當有效的方法。
正因經濟方法更能促成各國“共贏”局麵,中國的影響力隨著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迅速走向亞洲各國和世界各地。可以說,中國的經濟方法遠較美國的軍事方法有效。無論在亞洲還是全球,美國要結成“圍堵”中國的聯盟並不容易,很少有國家願意犧牲和中國巨大的經濟利益而與美結盟。韓國、澳洲等對“圍堵”中國戰略的冷淡反應就說明這一點。
中國一要加速自衛性質的軍事現代化,二要繼續以經濟方法為主體的和平崛起道路,隻要二者並行,美國的“圍堵”並不難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