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醉晶迷

寒煙籠金陵,月夜泊秦淮。
博文
(2007-01-11 08:51:47)
幹寶《搜神記》卷二十(全書完)一
晉朝時魏郡大旱,農民在龍洞中祈禱,求到了雨,將要去祭祀感謝那條龍。孫登看見了說:“這是有病之龍降下的雨,哪能使莊稼複蘇呢?如果你們不相信,請聞聞這雨水。”大家一聞,雨水果然非常腥氣肮髒。這條龍當時背上生了大毒瘡,聽見孫登的話後,就變成一個老頭,求為治療,說:“如果我的病痊愈了,一定有報答。”沒過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11 08:49:18)
幹寶《搜神記》卷十九一
東越國閩中郡有一座庸嶺,高幾十裏。在它西北部的山縫中有一條大蛇,長七八丈,粗十多圍,當地人都很害怕它。東冶都尉和東冶所管轄下的縣城裏的長官,也有許多是被蛇咬死的。人們一直用牛羊去祭它,所以才沒有大的災禍。後來,大蛇或者托夢給人,或者吩咐巫祝,說它要吃十二三歲的女孩。都尉和縣令都為此事發愁。但是大蛇的妖氣所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11 08:47:59)
幹寶《搜神記》卷十八一
曹魏景初年間(公元237年—239年),鹹陽縣縣吏王臣家裏出現了怪事,無緣無故地會聽見拍手和呼喊的聲音,留神查看卻看不見什麽。他母親夜裏幹累了,就靠在枕頭上睡覺。一會兒,便又聽見灶下有喊聲說:“文約,你為什麽不來?”他母親頭下的枕頭回答說;“我被枕住了,不能到你那邊去。你可以到我這兒來喝水。”到天亮一看,原來是飯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11 08:46:33)
幹寶《搜神記》卷十七一
陳國的張漢直到南陽去,跟隨京兆尹延篤學習《左傳》。他走了幾個月以後,妖怪挾持他的妹妹,通過他妹妹的口揚言道:“我病死了,屍體還在路上,魂兒還常常受到饑餓與寒冷的困擾。我過去打好的兩三雙草鞋,掛在屋後的楮樹上;傅子方送給我五百文錢,放在北牆下麵。這些東西我都忘記拿了。還有我向李幼買了一頭牛,憑證放在書箱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11 08:43:53)
幹寶《搜神記》卷十六一
從前,顓頊氏有三個兒子,死後都成了使人生病的惡鬼:一個居住在長江裏,是傳播瘧疾的瘧鬼,一個居住在若水中,是魍魎鬼;一個居住在人們的屋子裏,善於驚嚇小孩,是小鬼。於是帝王在正月裏命令方相氏舉行廟會,來驅趕傳播疾病的惡鬼。二
挽歌,是喪家的音樂,是手握牽引靈車繩索的人一起合唱的歌。挽歌的歌辭有《薤露》、《蒿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11 08:39:42)
幹寶《搜神記》卷十五

秦始皇的時候,有個叫王道平的,是長安人。少年時代,他和本村人唐叔偕的女兒立誓結為夫婦。唐叔偕的女兒小名叫父喻,容貌和膚色都很美麗。不久,王道平應征去打仗,流落在南方,九年不能回家。父喻的父母看到女兒已長大成人,就把她許配給劉祥做妻子,女兒因為與王道平訂婚時誓言很莊重,所以不肯改嫁。父母強迫她,她設法逃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11 08:38:05)
幹寶《搜神記》卷十四一
古時高陽氏的時候,有兩個同一母親生下來的人給成了夫妻,顓頊帝把他們流放到崆峒山邊的原野上,西人互相抱著死了。仙鳥用不死之草覆蓋了他們,七年後,這男女兩人長在同一個身體上,又活了,兩個頭,四隻手,四隻腳,這就是蒙雙氏。二
高辛氏的時候,有個老年婦女住在王宮,患耳朵上的疾病已有一段時間了。醫生為她挑治,挑出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1-11 08:36:11)
幹寶《搜神記》卷十三一
泰山的東邊有澧泉,它的形狀象口井,它的本體是石頭。想要取這泉水飲用的人,都必須清洗思想,跪著去舀它,那麽這泉水就會飛也似地噴出來,數量足夠你用的了。如果心地肮贓,那麽這泉水就不冒出來了。這大概是神靈用來試探人心的東西啊。二
太華山和少華山,本來是一座山,它正對著黃河,黃河水經過它時隻能繞道而流。黃河之神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11 08:34:30)
幹寶《搜神記》卷十二一
自然界有水、木、金、火、土五氣,各種事物都是這五種氣變化而成的。木氣清淨就有仁愛,火氣清淨就有禮製,金氣清淨就有道義,水氣清淨就有智慧,土氣清淨就有思想,五氣都純淨,那麽聖人的德行就完備了。木氣混濁就虛弱,火氣溫濁就淫亂,金氣混濁就殘暴,水氣混濁就貪婪,土氣混濁就頑固,五氣都混濁,那麽就是平民百姓中的卑陋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1-11 06:42:45)
幹寶《搜神記》卷十一一
楚國熊渠子夜間巡行,看見橫臥著的石頭,以為是趴在地上的老虎,便拉弓射它,箭頭陷沒在石頭裏邊,箭杆上的羽毛都掉下來了。下馬仔細一看,才知道那是石頭,接著又射它,箭被折斷了,也沒有留下什麽痕跡。漢代又有個李廣,任右北平太守,他以為自己是在射老虎,結果射到的卻是石頭。也象熊渠子那樣。劉向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