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醉晶迷

寒煙籠金陵,月夜泊秦淮。
正文

幹寶《搜神記》 卷十四

(2007-01-11 08:38:05) 下一個

幹寶《搜神記》 卷十四


古時高陽氏的時候,有兩個同一母親生下來的人給成了夫妻,顓頊帝把他們流放到崆峒山邊的原野上,西人互相抱著死了。仙鳥用不死之草覆蓋了他們,七年後,這男女兩人長在同一個身體上,又活了,兩個頭,四隻手,四隻腳,這就是蒙雙氏。


高辛氏的時候,有個老年婦女住在王宮,患耳朵上的疾病已有一段時間了。醫生為她挑治,挑出一隻硬殼蟲,大小如同蠶繭。這老年婦女離開後,醫生把它放在瓠瓢中,再用盤子蓋住了它,不久這硬殼蟲就變成了一條狗,它身上的花紋有五種顏色,醫生便把它命名為“盤瓠”,並飼養它。

當時戎吳部落十分強盛,屢次侵犯邊境,君王便派遣將軍去討伐,但總不能擒獲取勝。於是就向全國招募,如果有誰能取得戎吳將軍的首級,就賞金一千斤,分封給城邑一萬戶,還把國王的小女兒賜給他。後來盤瓠銜到一個人頭,叼到王宮門外。國王仔細察看,正是戎吳將軍的頭。國王問各位大臣:“對這件事怎麽處理呢?”各位大臣都說:“盤瓠是牲畜,不能給它做官,又不能給它娶妻。它雖然有功勞,也不要對它實施獎賞了。”國王的小女兒聽說了這件事,稟告國王說:“大王已經把我許諾給天下了。現在盤瓠叼著首級來了,為國家除去了禍害,這是上天使它獲得了這樣的成功,難道是狗的智慧和力量嗎?稱王的人看重諾言,稱霸的人講究信用,您不可以因為我輕微的身軀,而在天下人麵前違背了公開的誓約,這是國家的災禍啊。”國王害怕了,因而聽從了她,讓小女兒跟從盤瓠。

盤瓠帶著國王的女兒登上南山,山上草木茂盛,沒有人的行蹤。於是國王的女兒就脫去華貴的官廷服裝,梳成了奴仆的發髻;穿上了便於用力幹活的衣服,跟隨著盤瓠登高山進深穀,最後在石洞中安居了下來。國王很悲傷,老是想念她,於是就派人前去察看尋覓,但老天總是刮風下雨,山嶺震動,雲層陰暗,去的人沒有一個能到達那裏。大概過了三年,國王的女兒便生了六個男孩和六個女孩。盤瓠死了以後,六對孩子自己互相結成配偶,成了夫妻。他們用樹皮紡織,用草籽的顏色來染色,喜歡穿象盤瓠毛色那樣有五種顏色的衣服,裁製的衣服都有尾巴。

後來他們的母親回去了,把這一切告訴了國王,國王派出使者去迎接那幾個男女,這次老天也不再下雨了。這些人衣服色彩斑斕,說起話來含混難辨,吃喝的時候總是蹲著,喜歡山野而厭惡都市。國王順從他們的意願,賜給他們名山大澤,把他們稱為“蠻夷”。

稱作蠻夷的這種人,外表看上去呆頭呆腦,實際上卻很聰慧機敏,他們安心於自己的鄉土風俗,看重舊有的道德習慣。因為他們從上天那裏稟受了特別的氣質,所以國王用不同平常的法律來對待他們:無論是種田的還是經商的,出入關隘都不需要交驗帛製憑證與符節,也不需要繳納租稅;凡是擁有城邑的君長,都賜給印信綬帶;他們的帽子用水獺皮做成,取義於他們和水獺一樣在江河中尋求食物。今天粱州、漢中郡、巴郡、蜀郡、武陵郡、長沙郡、廬江郡的蠻夷,都是這樣。他們把米飯和魚肉混在一起,敲著木槽叫喊著,用這樣的方式來祭祀盤瓠,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所以現在的人還說:“露著大腿,係著短裙,是盤瓠的子孫。”


高麗國國王的隨身婢女懷孕了,國王要殺死她,婢女說:“有一團象雞蛋那樣大的氣體,從天上掉下來,所以我懷孕了。國王因此沒殺死她。後未她生了個孩子,被迫扔到了豬圈裏,豬用嘴巴向孩子哈氣,孩子被移致馬廄中,馬又向孩子哈氣,所以孩子能不死。而國王卻迷惑地以為這孩子是上帝的兒子,於是就叫他母親收養他,並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東明”,經常叫他去放馬。東明善於射箭,國王怕他奪了自己的江山,於是想殺掉他。東明便逃跑了,向南逃到掩施水邊,用弓拍打水麵,魚鱉便浮出水麵架成橋,東明才得渡過河去。他過河後魚鱉散去,追兵便不能過河了。東明就在夫餘國建都稱王。


古代徐國的一個宮女,懷孕以後卻生下一個卵,她認為不吉利,就把它扔在河邊。有條狗名叫“鵠蒼”,把這卵叼了回去,就生了個兒子,這兒子就是徐嗣君。後來鵠蒼快死的時候,長出了角和九條尾巴,它其實是條黃龍,於是人們把它安葬在徐國的鄉間。現在在那裏還保留著狗的墳。


鬥伯比的父親早就死了,他跟著母親回去,住在外公外婆的家裏。後來他長大了,便與妘子的女兒私通,生了子文。那妘子的妻子覺得女兒沒有出嫁就生兒子是很丟臉的事,就把子文丟在山裏。妘子到野外打獵,看見老虎給一個小孩喂奶,回家後就和妻子講了。妻子說:“這是我女兒與鬥怕比私通而生下的小孩。我覺得很丟臉,就把他送到了山中。”妘子卻把他接了回來加以撫養,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鬥伯比。楚國人因而稱呼子文做穀烏菟(楚國人把喂奶叫做穀,把老虎叫做烏菟),他做官一直做到楚國的令尹。


齊惠公的小妻蕭同叔子,被齊惠公睡了後懷孕了。因為她的地位卑賤,所以不敢說出來。她拿了一些柴草把頃公生在田野中,又不敢撫養他。有隻野貓來喂奶,鸇鷹又來掩護他,有人看見了就把他收養起來,因而給他取名叫“無野”。這就是齊頃公。


袁釰,是羌族的豪傑。秦朝的時候,他被抓住當了奴隸,後來幸得逃跑。

秦國人追趕他,情況十分緊迫,他就躲在洞穴中。秦國人用柴火扔進洞中燒他,有個象老虎似的影象來給他遮蔽,所以他能不死。羌族的各個部落都認為池很神,所以推舉他當君主。後來羌族各個部落都十分強盛。


東漢時定襄太守竇奉的妻子生下兒子竇武,同時生下了一條蛇,竇奉就把蛇放到田野中。等到竇武長大後,在國內享有俊美的名聲。他母親死了後將要下葬,還沒有把棺材下到墓穴時,賓客們都聚集在一起,忽然有條大蛇從樹林的草叢中爬出來,徑宜來到棺材底下,盤在地上不停地低頭抬頭,用頭敲擊那棺材,鮮血眼淚一起流出來,樣子看上去十分哀痛,過了一會兒它就遊走了。當時的人知道這是竇家的吉兆。


晉懷帝永嘉年間(公元307 年—313 年),有位韓老太婆在田野中發現一個大卵,就把它拿回家孵化,便得到一個嬰兒,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撅兒”。

撅兒四歲的時候,劉淵因為修築平陽城老是不成功,所以就招募能築城的人。

撅兒應募後,便變成了蛇,他在前麵爬行,叫韓老太婆跟在他的後麵撤上一些灰作為標記。他對韓老太婆說:“在撒灰的地方築城,城可以馬上築成。”結果就象他所說的那樣,把城築成了。劉淵覺得這條蛇很奇怪,就派人把它丟進了山洞中,蛇的尾巴還露出洞口幾寸,這派去的人便把尾巴斬斷了,忽然有股泉水從山洞中流出來,匯聚成一個水池,人們就把它命名為“金龍池”。


晉元帝永昌年間(公元322 年—323 年),暨陽縣人任穀,因為幹活累了而在樹下休息。忽然有一個人,穿著用羽毛編織成的衣服,走來奸汙了任穀,過後卻又不知道這人到哪裏去了,任穀於是就懷孕了。妊期滿月將要分娩,那穿羽毛衣服的人又來了,他用刀刺破了任穀的下陰,取出一條小蛇就走了。任穀於是成了不能生育的閹人,到宮中自己陳述了這種情況,於是被留在宮裏。

十一
傳說在遠古時代,有一個大人出門遠行,家裏沒有其他的人,隻有一個女兒。另外還有雄馬一匹,由女兒親自來喂養。女兒居住在偏僻閉塞的地方,十分思念她的父親,就和馬開玩笑說:“你能給我把父親接回家,我就嫁給你。”馬聽了這話,就掙斷了韁繩出門去了,徑直跑到她父親那裏。父親看見了馬又驚又喜,便拉過來騎了。馬望著它來時的方向,悲哀地嘶叫不停。父親說:“我這兒沒有什麽事情,這馬卻這樣哀叫,我家裏是否發生了什麽事呢?”他急忙騎著馬回了家。因為這畜生對主人有非同尋常的情誼,所以主人也優厚地加以飼養,但馬卻不肯吃料,每次看見那女兒進出,總是似喜似怒地踢蹄蹦跳,象這樣的情況不止一次。

父親對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就偷愉地詢問女兒。女兒便把與馬開玩笑的事一一告訴了父親,認為一定是因為這個緣故。父親說:“不要把這件事說出去,我怕它會玷汙了我家的名聲。另外,你別再進進出出了。”於是父親埋伏在暗處用弓箭把馬射死了,並把馬皮剝下來曬在院子中。

父親走了,女兒和鄰居家的姑娘在曬馬皮的地方玩耍,女兒用腳踢著那馬皮說:“你是畜生,還想娶人做媳婦嗎?結果招來了這屠殺剝皮,為什麽要自討苦吃呢?”話還來不及說完,那馬皮突然挺立起來,卷著女兒飛走了。

鄰居家的姑娘又慌又怕,不敢救她,便跑去告訴她的父親。

她父親回來,到處尋找,女兒已經出門失蹤了。後來過了幾天,在一棵大樹的樹枝中找到了,但女兒和馬皮都變成了蠶,在樹上吐絲作繭,那蠶繭絲緒不亂,又厚又大,不同於通常的蠶繭。鄰近的婦女取這種蠶飼養,收入增加了好幾倍。因而人們把那棵樹命名為“桑”。“桑”,就是“喪”,是悼念死亡的意思。從此百姓爭著種植桑樹,現在用來養蠶的就是這種樹。平常所說的“桑蠶”,是古蠶中殘剩下來的一種。

根據《天官》的說法,辰對應馬星。《蠶書》上說:“對應大火的那個月(指二月),就要浴蠶選種了。”這樣看來,那麽蠶和馬具有同一種元氣。

《周禮》規定,校人(應作“馬質”)的職務是主管“禁止再次浴蠶選種”。

鄭玄的注解說:“事物不能同時為大。禁止再次浴蠶選種,是因為怕它傷害了馬。”按照漢代的禮儀,皇後親自采桑,祭祀的蠶神叫做“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公主,是對女子的尊稱,菀窳婦人,是第一個教老百姓養蠶的蠶神。所以現在社會上有人把蠶叫做女兒,這實是古代遺留下來的詞語啊。

十二
羿從西王母那裏求得了不死之藥,嫦娥偷了這藥飛奔到月亮上。她快要動身的時候,到巫婆有黃那裏占卜。有黃給她占卦說:“吉利。嫁出去的妹妹輕快地飛翔,獨自一人將奔向西方。正好遇上天空陰暗無光,不要恐懼不要驚慌,以後將會無限興旺。”嫦娥於是棲身在月亮上。她就是那月亮上的蟾蜍。

十三
舌埵山,赤帝的女兒死在那裏,變成了怪草,它的葉子非常茂盛,它的花呈黃色,它的果實象兔絲。所以服食怪草的人,常常比別人嫵媚。

十四
營陽縣南邊一百多裏,有座蘭岩山,峻峭挺撥,高達千丈。那山上曾經有一對鶴,白色的羽毛潔淨明亮,它們或飛翔,或棲息,總是日夜形影不離。

人們互相傳說道:“從前有一對夫妻,隱居在這座山中幾百年,後來變成了一對白鶴,在這座山上來往不斷。忽然有一天,一隻鶴被人殺害了,剩下的那一隻鶴,一年到頭常常哀叫。直到今天那鶴鳴的回聲還震動著山穀,沒有誰能知道它究竟叫了多少年。”

十五
豫章郡新喻縣的一個男子,看見田間有六七個女子,都穿著羽毛做成的衣服。他不知道她們是鳥,就爬上前去,拿了其中一個女子脫下來的羽毛衣服,取來把它收藏了。接著就走近那幾隻變成了女子的鳥。那幾隻鳥各自飛跑了,隻有一隻鳥不能飛走。這男子就娶了她當作妻子,一共生了三個女兒。

她後來讓女兒去問父親,才知道那衣服藏在稻垛下,她找到衣服,便穿上飛跑了。後來她又來迎接三個女兒,女兒們也都飛走了。

十六
漢靈帝的時候(公元168 年—189 年),江夏郡黃氏的母親在浴盆中洗澡,過了很長時間也沒有起來,結果竟變成了鱉。婢女驚慌地奔走相告,但等到家裏的人趕來的時候,那鱉已經出門爬進了深水潭。後來它又經常出現,當初洗澡時插在頭上的一根銀釵,還在它的頭上。於是黃氏幾代人都不敢吃鱉肉。

十七
曹魏黃初年間(公元220 年—226 年),清河國宋士宗的母親,夏天在浴室中洗澡時,打發家裏的大人小孩全都出門,她獨自一個人在浴室中呆了很長時間。家裏的人不明白她的用意,就在牆洞中偷偷地看她,大家看不見人體,隻看見浴盆的洗澡水中有一隻大鱉。於是大家就打開了這浴室的門,一家老小全部湧了進去,但那大鱉一點兒也不和他們接話。她洗澡前戴上去的銀釵,還在頭上。家裏的人都互相守護在她的周圍啼哭,對她一點辦法也沒有。看那大鱉的意思,是想求大家讓它出去,再也不能留在這兒了。大家看護她看了好幾天,便逐漸有點放鬆了,她便趁機溜出門外。她跑得很快,家裏的人追也追不上,於是她就鑽進了河中。過了幾天,她忽然回來了,還象平時那樣巡視了一下家裏的房屋,一句話也沒講就走了。當時的人勸宋士宗應該為她開喪服孝,宋士宗認為母親的形狀雖然變了,但她的生命還存在著,所以竟沒有為她辦喪事。這與江夏郡黃氏的母親是相似的。

十八
吳國孫皓寶鼎元年(公元266 年)六月廿九日,丹陽郡宣騫的母親已經八十歲了,也因為洗澡而變成了鱉。她的情況和黃氏的母親一樣。宣騫兄弟四人關上門守衛著她,還在廳堂上挖了個大坑,把水倒在裏麵。這隻鱉爬進坑中玩耍,在那一二天時間裏,常常伸著脖子向外探望。等到門稍微開了一點,她便象車輪似地滾了出去,縱身一跳,跳進了深水潭。於是就不再回來了。

十九
漢獻帝建安年間(公元196 年—220 年),東郡一個老百姓家發生怪事。

無緣無故地一隻甕會自己產生震動,發出鏗鏗鏗的聲音,好象有人在敲擊。

盤子和案桌本來在麵前,忽然之間便消失了。雞生了蛋,總是丟失。象這樣已經有好幾年了,人們非常厭惡這些事。於是就燒了很多美味佳肴,把它遮蓋好,放在一個房間裏,這個人便暗中潛伏在門背後,偷偷地伺候著。那怪物果然又來了,發出的聲音還是象過去那樣。這潛伏著的人一聽見這聲音就馬上把門關上,但在房間裏周旋了好半天,一點兒也沒看見什麽。於是這人就在暗中用棍子到處亂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在牆角邊有什麽東西被打著了,接著便聽見呻吟的聲音說:“唉喲,哎喲,要死了!”開門一看,便發現一個老頭,大約有一百多歲,但說起話來卻一點兒也不相稱,他的容貌形狀很象野獸。於是就去打聽查詢,便在幾裏以外找到了他的家,他家裏的人說:“他已失散了十多年。”家裏找到了他又悲哀又高興。過了一年多,家中又不見他回來了。聽說陳留郡的邊界上又出現象上麵所說的那種怪事,當時的人都認為就是這個老頭搞的。

摘自幹寶《搜神記》:

《搜神記》一直被視為魏晉“誌怪小說”的代表作,現存二十卷。其作者幹 寶,東晉初人,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是東晉曆史學家。幹寶被後人稱為“鬼之董狐”,給鬼寫曆史的人。

《搜神記》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說中最成功的一部,成為中國小說之源。其反映內容深廣,思想意義豐富,有許多成功篇目,對後世影響很大。
後來,國人所熟悉的《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巨著中,均可以看到,他們受《搜神記》很大的影想。
《搜神記》大量的故事均發生在江南,為啥?這裏有典故,留個疑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證一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