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渡口

將喜歡看的胡蘭成的文章拷貝下來,慢慢看
博文
(2006-05-05 09:05:30)
黑暗之心的探索者--試論黎紫書

不論是書寫略帶史話意味的家族故事,或是白描現世人生的浮光掠影,黎紫書都優以為之。而營造一種穠膩陰森的氣氛,用以投射生命無明的角落,尤其是她的拿手好戲。
◎文/王德威 ◎圖/楊逃黎紫書是近十年來馬華文學最被看好的作者之一。她在大馬屢獲大獎,並接連在台灣文壇得到肯定,儼然成為李永平、張貴興、商晚筠、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專輯】胡蘭成對台灣文學之影響及其與日本近代文藝思想之關係
京都‧金文京‧文
一、胡蘭成與三三派作家
胡蘭成(1908-1981)做為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對其文學思想曾產生過不少影響,若要一窺張愛玲文學創造的奧祕,胡蘭成《今生今世》中的〈民國女子〉應是最重要的文獻。至於張胡兩人的一段情緣,更是很多張迷包括不少作家所嚮往的對象。就張愛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05 08:26:46)
【專輯】
室有婦稚亦天真
胡蘭成幼子寶寶憶弦
南京‧胡紀元‧文
我的父親胡蘭成在《今生今世》〈雁蕩兵氣〉一章中有「臨河不濟」一節,寫他在一九五○年前後從溫州經杭州到上海轉香港去日本的經歷。那時父親到了上海是住在熊劍東家,熊劍東已死,由熊太太接待。書中寫到:「惟有青芸很苦。她今已有兩個小孩,男人又調到山西被改造去了,而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專輯】
上海曾經有個男版張愛玲
上海‧陳子善‧文
近年來人們一直津津樂道張愛玲,張愛玲當然值得而且也應該不斷的言說,但像君維先生這樣風格獨具的「張派」(姑且這麼界定)作家也應該重新審視、重新評價。《紳士淑女圖》和君維先生的其他小說也是四○年代上海文壇的「美麗的收穫」,是存在深入探討的藝術空間的。在我看來,四○年代的上海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專輯】
紅燭愛玲及其他
青芸親見親聞張、胡生平事證續
上海‧張偉群‧文
胡蘭成在自傳散文《今生今世》中談到和張愛玲的婚姻,止乎於兩人曾簽訂過一份婚約:
我與愛玲隻是這樣,亦已人世有似山不厭高,海不厭深,高山大海幾乎不可以是兒女私情。我們兩人都少曾想到要結婚。但英娣竟與我離異,我們才亦結婚了。是年我三十八歲,她二十三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關於春雨青芸和紅燭愛玲/李黎【專輯】
過去幾年來,隨著張愛玲作品登「陸」,電影、電視、舞台劇的改編,以及胡蘭成《今生今世》的出版,擁有龐大的閱讀人群基數的「張學」、「胡學」,在中國大陸亦蔚然成了顯學。若說「張學」還可以僅隻是純粹的文學研究,「胡學」則不免旁涉中國近代歷史的界域了。綜觀兩岸三地學者(或僅是「迷」者)的研究文章,總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05 08:19:33)
【那些人,那些事】
浮花飛絮
史丹佛‧李黎‧文

去年冬天,我為著在上海新出的書而上了幾個媒體節目。其中一家電視台,除了訪談還要「出外景」─—那位年輕的女製作人知道我對上海舊建築有興趣,就帶了我和攝影師到外灘去,沿著黃浦江邊走邊談。之後她說:「還有點時間,去長江公寓,張愛玲故居吧!」
其實這座位於黃河路六十五號、舊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專輯】
張愛玲與名詞荒
一個關於〈文革的結束〉及〈知青下放〉的故事
台北‧蘇偉貞‧文
一九七○年九月,水晶「一到柏城,手裡還提著兩件行李,便忙著問路,找到張愛玲女士住所。」(註1)登門掀鈴拜訪遭拒,之後試著不時打電話求見亦無下文。
彷彿神蹟顯靈,一九七一年六月三日張愛玲寫信給水晶,「哪天晚上請過來一趟」(註2),約在她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05 08:16:37)
※《傳奇》的印象
顧樂水(章品鎮)‧文
去年的黃梅,海棉體的世界,人在這樣的日子裡,是爬行的;乏得像一條蜒蚰。然而你若給他一秒鐘的注視,又發現他在動,同時也有了路,沒精打彩的,貧血的路。
就在這些日子裡,上海的文壇又在幾種期刊上出現了,來勢確有點儼然……。雖然,卻也耳目一新。南通市上,就陸續來了《古今》、《雜誌》、《風雨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上海‧陳子善‧文

十一年前,我發表了〈張愛玲話劇《傾城之戀》二三事〉,那時張愛玲還健在,雖然她孤獨地隱居在洛杉磯,早已放棄了對生活的追求。我在文中特別提到話劇《傾城之戀》上演特刊(按:即電影說明書),並推測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這本特刊可能早已不存在於天壤之間。
然而,我一直在尋尋覓覓,一直在期待奇蹟的出現。話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