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北疆旅遊的文章很多,通常都是介紹某個景點,我想要反過來,根據不同的地貌來介紹,對於北疆的地貌豐富性,我想沒有去過的人是沒有親身感受的,那裏是集中了包括沙漠,戈壁,草原,高山,雪山,湖泊,雅丹,石林等等幾乎我們可以想象到的大多數地貌,可以說除了溶洞和海洋沒有,其它的都有。
今天我們來介紹北疆遊中看到的第三個讓人難忘的地貌,雅丹。
雅丹(Yardang)一詞源於維吾爾語,意為“陡壁的小山丘”。在新疆和中亞幹旱地區,當地人用這個詞來指代被風長期吹蝕後形成的長條狀土丘。也就是說—— 這是一個原生的民間地貌名稱,不是科學家發明的術語。

它是幹旱區風蝕作用形成的一種獨特地貌:風長期吹蝕地表,將鬆散物質不斷削去,使地麵逐漸形成高低起伏、方向一致、間距規則的“風蝕牆”和“風蝕脊”。
雖然雅丹是維吾爾語的詞匯,但是真正讓“雅丹”進入現代地理學和地質學體係的,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他在 1900年與 1930年左右多次深入新疆塔克拉瑪幹、羅布泊和準噶爾盆地探險,在記錄地貌結構時,首次用西方語言記錄並描述“Yardang”這種地貌,將當地人使用的詞匯直接音譯進入科學文獻,提出了“雅丹是風蝕作用刻畫出來的巨型地表雕塑”,赫定在其著作《穿越亞洲》《沙漠中的海市蜃樓》中對雅丹進行了大量文字和手繪記錄,使其為世界所知。
因此可以說:雅丹成為國際科學術語,是從新疆走向世界的地貌概念。
那雅丹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呢,要形成典型雅丹,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極端幹旱(降水稀少,蒸發量大)
厚層的沉積物(如粘土、砂質泥岩)
強勁且方向穩定的風
較長的地質時代(成千上萬年)
雅丹地貌的主要特點有哪些呢:
呈“長條狀”排列:像刀切一樣整齊,方向一致
迎風麵緩、背風麵陡
造型奇特,城堡、宮殿、石柱、龜殼…天然雕塑感極強
顏色層次豐富(部分地區因礦物差異呈現紅、黃、紫等色)
而北疆的雅丹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的準噶爾盆地西北—東北一線。包括北疆旅遊環線中的的“五彩灘”“烏爾禾魔鬼城”等其實本質上都與風蝕、流水切割、沉積結構有關,但嚴格意義上北疆的雅丹地貌分為:
典型雅丹地貌: 烏爾禾魔鬼城、布爾津魔鬼城(五彩灘北側)
彩色沉積岩+流水侵蝕: 五彩灘
雅丹+戈壁複合地貌: 吉木薩爾魔鬼城、江布拉克—將軍戈壁區域
我們因為是旅行團,真正的雅丹地貌,我們隻是去了最有代表性的兩個,另外一個是開車路過。
一路從布爾津向北開,就會路過雅丹“公路風光段”(布爾津 → 哈巴),沿著217國道某些路段,兩側有天然雅丹丘陵 + 彩色沉積,這些屬於小規模、零散雅丹群,算是開往五彩灘之前的開胃前菜吧。
而我們真正見識雅丹的壯觀絕美是在五彩灘,在布爾津北部,算是第一天長途旅行後的真正的落腳點,雖然我們到達時已經是下午五點了,但是根據新疆的時差,日落通常在晚上8點半左右(夏季會在9點多),實際上,有經驗的自駕遊都是六點多到達,可以在走馬觀花後,找個好的位置,靜靜的等待落日餘暉下,五彩灘最絕美的一麵。

傍晚時分的五彩灘,總像一幅被風吹開的油畫。這裏的地貌並不溫柔——幹裂的台地、起伏的溝壑、層層疊疊的岩丘,被陽光點燃後,呈現出絢爛的紅、紫、黃、綠等色彩,宛如大地親手調出的顏料盤。站在觀景平台上,人們常會下意識屏住呼吸,仿佛怕驚擾這場色彩的靜默爆發。
五彩灘腳下,就是北疆最靈動的一條河流之一 —— 布爾津河,也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與上遊的喀納斯河一樣,它源自阿爾泰深處的冰川雪山,卻在這裏變得溫柔而寬闊。布爾津河呈彎月形從五彩灘腳下滑過,水質清澈,河麵常在日落時反射出金色波光,像是為這片彩丘鍍上最後一層柔光。相比奔騰湍急的山穀河流,布爾津河在這裏顯得從容、安靜、有韻律,給荒涼的雅丹地貌帶來一絲意外的柔情。

而在布爾津河的對岸,生長著一片大片的白樺林 —— 宛如天然的濾鏡,為五彩灘的荒野之美添加了一抹北方森林特有的清爽。秋天的白樺林金黃如火,樹幹筆直,畫麵幹淨而遼闊,與五彩灘的豔麗形成了罕見的視覺對比:一邊是大地的烈色,一邊是森林的靜色,一動一靜,一冷一暖,恰恰構成這裏獨一無二的風景層次。
如果你抬起頭遠眺,會看到更宏大的景象:天邊矗立著一排排巨大的風電機組。它們像未來世界的守望者,聳立在荒原邊緣。白色機翼在高空慢慢旋轉,與彩色大地、清澈河流同框,形成五彩灘最具標誌性的背景畫麵。很多遊客第一次看到這幕景象時都會感歎:這才是真正的西北風景 —— 古老的大地與現代能源,如此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五彩灘不是喀納斯那種“人人都說美”的風景,而是一處“到了才懂”的奇境。它的美,是色彩與柔風的交響,是荒野與河流的對話,是現代與遠古之間的巨大空曠。在這裏,看一場日落,就像是見證大地寫下的一封情書。
旅遊貼士:
嚴格分類說,五彩灘屬於彩色礫岩沉積+風蝕地貌的複合體,它是以“顏色”而著名,而非典型長條狀雅丹,五彩灘的紅紫黃綠灰等多色層理極為鮮明,它是由億萬年前河湖沉積後經風蝕、雨蝕形成,日落時的顏色最通透,河對岸是茂密白樺林,“荒漠+綠色河穀”強烈反差。
中國唯一的一條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穿將五彩灘分為南北兩岸;南岸有綠洲、沙漠,北岸則是色彩斑斕的泥岩、砂岩及砂礫組成的奇石怪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遙相輝映,“一河隔兩岸,勝似兩重天”。
在旅遊開發之前,五彩灘隻是 布爾津河上遊的一段彩色台地,當地哈薩克與蒙古族牧民在遷徙途中會路過這裏,牧民稱之為“彩石河岸”,但是沒有具體的名稱,直到後來被地質隊勘察發現記錄,然後又有攝影師的小圈子內部傳播,直到2004年開始正式命名開發。
如果說五彩灘還是讓人產生看到塞北江南的丹霞的錯覺,那後麵第四天去烏爾禾魔鬼城的體驗才算是真正意義上西北蒼涼廣闊的雅丹地貌。

從喀納斯景區遊覽完後的第二天,抵達烏爾禾魔鬼城的那一刻,你會產生一種奇妙的錯覺 —— 仿佛踏入了地球之外的另一顆荒涼星球。這裏沒有溫柔的山,也沒有柔軟的草原,隻有大風、黃沙,以及一座座被吹刻成奇形怪狀的土丘、石堡、孤塔和峽穀。它們的線條硬朗、棱角分明,像是大地在漫長的時間裏,與風反複切磋出的巨型雕塑。
烏爾禾的風,是這裏真正的主人。年複一年、日以繼夜,風挾著砂礫拍打在這些沉默的土丘上,把原本平庸的台地雕刻成今日的魔鬼城:有的像遠古的城牆,有的像城堡孤塔,有的像宮殿殘垣,有的則如猛獸昂首、巨艦巡航。你站在觀景台,隻需稍微眯起眼睛,就能看到“城影”在日光下不斷變幻,仿佛舊時代的巨人從沉睡中蘇醒,那些土灰色如同小山丘般巨大的形體,讓人不得不佩服自然的力量。

站在城中,你會感受到一種罕見的時間尺度。腳下的每一塊岩丘,都經過了上百萬年的風蝕;每一條溝壑,都是大自然手中最慢、最耐心的筆觸。你會突然理解,為什麽電影《臥虎藏龍》《七劍》《九層妖塔》願意把這裏當作奇異世界的背景 —— 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足以代表荒野、孤獨和神秘的天然舞台。
當你離開烏爾禾魔鬼城,再回望那片被風雕刻的迷宮,會突然意識到:這裏的美不是熱鬧的,而是蒼涼的;不是瞬間的,而是永恒的。正因為如此,這片“魔鬼之城”才會如此深刻地留在旅行者的心裏。

旅遊貼士:
烏爾禾魔鬼城位於新疆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地處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典型、最壯觀的雅丹地貌群之一。景區麵積約10平方公裏,被譽為“雅丹地貌天然博物館”。烏爾禾魔鬼城號稱“雅丹之王”,一排排風蝕牆宛如巨型城堡、塔樓,風大時會產生類似呼嘯聲,因此叫“魔鬼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風蝕蘑菇、堡壘、飛船、宮殿式雅丹,這裏是多部武俠片的取景地。
最佳遊覽時間是日落前 2 小時,拍攝逆光的邊緣線,極為震撼

烏爾禾魔鬼城除了有巨大的雅丹地貌,還有一個區域展示了幾十年前,第一代新疆的石油人在克拉瑪依開采石油的遺跡,那些不算巨大的磕頭機,配套的機房,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過去的故事,在幾十萬年風化的土灰色的雅丹巨城中間,看到的那些現代工業的痕跡,同樣讓人感到時空的轉換。
當然,如果想看更原生態的雅丹,比如吉木薩爾魔鬼城,布爾津魔鬼城(需越野車才能到達),吉木薩爾魔鬼城、江布拉克—將軍戈壁,就需要自駕遊並且有越野車才能到達。
這裏還有幾個與“雅丹”名字相關的幾個趣事
火星上也有“Yardang”
NASA 在火星表麵觀察到大量類似結構,也直接稱為 Martian Yardang(火星雅丹),說明這種地貌的成因具有行星共性。

雅丹其實帶有“風聲呼嘯”的意味
維吾爾語原始含義與“被風侵蝕的牆丘”相關,因此中國很多雅丹景區被稱為“魔鬼城”,因為風吹岩體會產生怪聲。
最後,對於很多到過南方丹霞地貌的人,可能會誤以為雅丹是和丹霞一樣的地貌,但是它們屬於完全不同的兩種地貌,我們的很多誤會來自於它們都很“紅”、都很壯觀,但其實它們的成因、環境、岩性、氣候、形態都非常不同,幾乎是兩種南轅北轍的地貌。
下麵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對比,來分析一下這兩種南北兩個極端的地貌,體會一下大自然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傑作如何塑造著今日的奇景。
雅丹地貌(Yardang) 丹霞地貌(Danxia)
主要分布 新疆、西北幹旱區 廣東、湖南、江西、福建、貴州等南方濕潤區
氣候特征 極幹旱、多風、少雨 濕潤、多雨、溫差小
典型環境 古湖盆/荒漠台地 紅色砂岩丘陵與峽穀
雅丹是西北大風與幹旱刻出來的雕塑
丹霞是南方紅色砂岩被雨水刻出的峭壁與峽穀
在北疆看完一座又一座雅丹之後,你會突然明白,大自然從不急躁,卻擁有最狠的耐心。風花了幾百萬年的時間,慢慢把石頭削成城,把荒原刻成畫,把時間變成可以看見的形狀。站在五彩灘的彩丘之上,或在烏爾禾魔鬼城的風聲中閉上眼,你會感覺自己與這片大地一樣渺小,卻同時在精神上被無限拉長。
原來旅行的意義,不隻是抵達某個地方,而是讓我們在大自然的偉力麵前,重新認識自己的尺度——知道自己微小,卻也知道自己可以被遼闊擁抱。北疆的雅丹,就是這樣一種震撼:荒涼,卻溫柔;沉默,卻有力量;讓人在風中看見時間,也在時間裏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