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倫海姆宮(Blenheim Palace)是馬爾伯勒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的府邸,它位於牛津郡的伍德斯托克鎮(Woodstock,Oxfordshire),距牛津約10英裏。布倫海姆宮建於1705年至1722年,被譽為英國最好的巴洛克建築,是英國除了皇宮之外最大的私人宅邸,占地2,000英畝,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布倫海姆宮這個名字來自於德國巴伐利亞的一個名為布倫海姆的小村莊。1704年,在這裏爆發了歐洲曆史上著名的布倫海姆戰役(Battle of Blenheim)。交戰的一方為英國,神聖羅馬帝國及荷蘭聯軍,另一方為法國和巴伐利亞大公國。以英軍為主的聯軍最後大獲全勝。這場戰爭是延續14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5,The 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中最重要的戰役,也是過去英國曆史上滑鐵盧戰役外,英軍獲得勝利的一次規模最大的陸地戰爭。
馬爾伯勒(Marlborough)是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 England)的一個曆史小鎮,但這裏並不是馬爾伯勒公爵的冊封地,隻是用其名而已。當時英國民間喜歡跟風,布倫海姆戰役後,馬爾伯勒(Marlborough)被用作街名和商家名。一家位於倫敦馬爾伯勒街的英國商人將自己的煙草公司取名為馬爾伯勒(Marlborough),後來這家公司進軍美國,以公司名字推出改為美國拚法的Marlboro香煙,成為著名香煙品牌萬寶路。
前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是馬爾伯勒公爵的後代,布倫海姆宮是他的誕生地,以及他向夫人克萊門汀(Clementine)求婚的地方。丘吉爾的爺爺是第7世馬爾伯勒公爵,但是因為丘吉爾的父親不是長子,沒有家族的繼承權,所以布倫海姆宮並不是丘吉爾居住和成長的地方。
距離布倫海姆宮數英裏外的聖馬丁教堂(St. Martin's Church)是伍德斯托克鎮的布萊頓(Bladon)村莊的一個小教堂。布倫海姆宮所在地屬於布萊頓教區。這個教堂的墓地是斯賓塞·丘吉爾家族的安葬地,也是溫斯頓·丘吉爾和夫人克萊門汀的最後安息地。
布倫海姆宮十分壯觀,其內外的奢華程度堪比英國王室的皇宮。但實際上這裏吸引我的主要原因為:它是曆史人物溫斯頓·丘吉爾的誕生和安葬地。丘吉爾對很多喜歡曆史的人有吸引力是十分自然的。2002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曾經在做過民意調查了解普通英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英國人(Great Britons),結果丘吉爾名列榜首。
注:英國廣播公司民調結果曆史上最偉大的英國人前10名為:
1. 溫斯頓·丘吉爾 (1874–1965) - 作家,曆史學家,政治家
2. 伊桑巴德·布魯內爾 (1806–1859) - 鐵路橋梁工程師
3. 戴安娜 (1961–1997) - 王妃
4. 查爾斯·達爾文 (1809–1882) - 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
5. 威廉·莎士比亞 (1564–1616) - 詩人和戲劇家
6. 牛頓 (1642–1727) - 科學家
7. 伊麗莎白一世 (1533–1603)
8. 約翰·列儂 (1940–1980) - 披頭士歌唱家
9. 霍雷肖·納爾遜 (1758–1805) - 皇家海軍上將
10. 奧利弗·克倫威爾 (1599–1658) - 政治家

圖1.1 布倫海姆宮南立麵 - 照片來自維基百科
照片圖1.1的左邊為布倫海姆宮的西麵是意大利花園,右邊(東麵)是巨大的噴水池。
布倫海姆宮的南麵是布倫海姆宮正式的主立麵,麵對寬廣的草地(South Lawn/Garden Front)。而朝北,麵向巨大的庭院和湖泊,遠方的勝利柱是布倫海姆宮的北立麵,是實際上的主要出入口。布倫海姆宮的北立麵加上庭院,看起來更加宏偉,多數照片和建築平麵圖都是突出北麵。

圖1.2 布倫海姆宮北麵 - 照片來自維基百科
布倫海姆宮的部分房屋在二戰時期曾被借給英國軍情5處(MI5)使用。傳說因為德國人計劃攻占英國後,將布倫海姆宮做為他們的大本營所以它在戰爭期間沒有遭受轟炸。
2. 布倫海姆宮外觀和外景
我們遊覽布倫海姆宮的時候(2025.10),其南北主立麵以及部分屋頂正在整修,為了避免影響觀瞻和防雨,腳手架和屋頂被罩上白色的塑料薄膜。大概是為了對遊客不能看見主立麵的補償,在被白色的塑料薄膜籠罩下的北立麵前專門搭建了一個可供遊客上下的階梯和平台。

圖2.1 裝修中的布倫海姆宮北立麵

圖2.2 裝修中的布倫海姆宮西南麵

圖2.3 布倫海姆宮東側的噴水池和紀念碑

圖2.4 布倫海姆宮南立麵

圖2.5 布倫海姆宮北立麵屋頂中間部分

圖2.6 布倫海姆宮北立麵左邊屋頂及雕塑之一

圖2.7 從布倫海姆宮北立麵的維修腳手架眺望湖泊和勝利柱

圖2.8 布倫海姆宮的湖泊
布倫海姆宮的湖泊是人工湖,之前是一條小溪格萊姆(River Glyme)。馬爾伯勒公爵雇傭的著名景觀設計師布朗(Lancelot Brown)在下遊築堤攔截河水形成人工湖。
人工湖上有一個巴洛克式的華麗橋梁-布倫海姆宮大橋(Grand Bridge),橋梁內部還建有房間等附屬建築。這是布倫海姆宮的主設計師範布勒(John Vanbrugh)設計的。因為格萊姆河隻是一個小溪,剛開始時,大橋和橋下的小溪非常不協調,曾經被稱之為英國最荒唐的橋。

圖2.9 布倫海姆宮湖泊及橋

圖2.10 距離布倫海姆宮一公裏的勝利柱
這個勝利柱(Column of Victory)是馬爾伯勒公爵夫人及2世女公爵-他們的長女為他修建的。勝利柱底部的四麵上刻滿了文字,但字體小,閱讀很不容易。網上可以找到碑文,碑文主要是記載馬爾伯勒公爵的生平,布倫海姆等4個戰役,以及王室授予的榮譽和領地等。碑文的撰寫者是當時英國的著名詩人蒲柏(Alexander Pope)。

圖2.11 勝利柱近景

圖2.12 勝利柱上的碑文

圖2.13 布倫海姆宮東側的庭院和水景露台(Water Terrace)
3. 布倫海姆宮門
布倫海姆宮北麵有一個正式大鐵門,它是過去馬車停靠,賓客出入的主要門戶。從東麵停車場方向來到布倫海姆宮要經過東庭院大門(East Courtyard Gate)也稱之為東大門(East Gate)。而像凱旋門一樣的是伍德斯托克門(Woodstock Gate),它是過去進入布倫海姆宮正式入口。主要和外麵公路相連的是亨辛頓門(Hensington Gate)。

圖3.1 布倫海姆宮北麵大鐵門

圖3.2 東庭院大門(East Courtyard Gate/East Gate)
東庭院大門-也被稱之為東大門,是遊客進入布倫海姆宮庭院的主要門戶,也是各種一日遊旅遊團的主要集聚地。
這段文字有兩個關鍵信息:
1. 安妮女王賜予約翰·馬爾伯勒公爵和他的夫人伍德斯托克皇家莊園,以及24萬英鎊。
2. 賜予上述約翰公爵及其所有直係男女後裔。
實際上,伍德斯托克皇家莊園 - 布倫海姆宮的最初預算僅為4萬英鎊,而建築師範布勒爵士在建造過程中不斷超過預算,最後的費用為24萬英鎊。公爵夫人和安妮女王後來關係惡化,王室和議會在1711年後就停止撥款,王室和議會的所出的費用僅為總費用的30%,約7萬英鎊左右。
過去歐洲和英國貴族財產和爵位的繼承隻能傳給男子,馬爾伯勒公爵一世和夫人共育有7個子女,但是兩個兒子都已夭折。為此,國王和議會專門製定和通過一個特殊法案,在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女子也可以繼承。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約翰·丘吉爾去世後,財產和爵位傳給大女兒。因為大女兒沒有子女,她去世後,財產和爵位傳給了嫁給查爾斯·斯賓塞伯爵的次女安妮·斯賓塞(Anne Spencer)。之後,安妮·斯賓塞的兒子繼承了丘吉爾家族的財產和爵位成為第四世公爵,布倫海姆宮主人馬爾伯勒公爵的姓氏為斯賓塞-Spencer。第五世馬爾伯勒公爵為了傳承丘吉爾的姓,更名為複姓斯賓塞-丘吉爾(Spencer-Churchill)。之後的馬爾伯勒公爵家族成員的姓都是斯賓塞-丘吉爾,如丘吉爾的全名為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丘吉爾和前王妃戴安娜是遠親,都是斯賓塞-Spencer家族的後人。

圖3.3 伍德斯托克門
伍德斯托克門是18世紀建成,布倫海姆宮莊園的凱旋門(Triumphal Arch)式的正式入口。伍德斯托克門上的文字是拉丁文,它的大意和東大門上的文字基本相同。

圖3.4 亨辛頓門(Hensington Gate)
布倫海姆宮與外部公路連接的門戶是亨辛頓門(Hensington Gate),它是通往宮殿的林蔭大道的起點。大多數車輛從這裏進入布倫海姆宮停車場。
4. 布倫海姆宮內部
布倫海姆宮擁有187個房間,最主要的是位於中軸線的大廳(Grand Hall)和宴會廳(Saloon),以及南麵的8個接待賓客的社交會客廳,包括3個國事廳(State Room),紅色和綠色會客廳(Red/Green Drawing Room)和書房(Writing Room)。可能是因為功能相同,維基百科的Blenheim Palace將宴會廳和南麵的8個接待賓客的會客廳稱之為9個國事廳。大廳的兩側分別有兩個鋪紅地毯的長廊,牆上掛有很多油畫和各世公爵的雕塑。大廳和宴會廳被另一個長廊分開。另外,東西兩麵又各有一個南北走向的長廊,其中西麵的長廊是圖書館,裏麵除了收藏的書籍外,還有許多藝術品和油畫等。而東麵是被隔開的私人區域,現在的第12世馬爾伯勒公爵家庭仍然在此居住。布倫海姆宮還有一個禮拜堂和丘吉爾展覽館。禮拜堂是過去曆代馬爾伯勒公爵和夫人的安葬地。
布倫海姆宮內的參觀路線通常是從大廳開始,然後從右側長廊進入丘吉爾誕生的房間。再通過大廳和宴會廳間的長廊依次進入9個國事廳,圖書館長廊和禮拜堂。最後進入丘吉爾展覽館。

圖4.1 繪於18世紀的布倫海姆宮設計平麵圖(上南下北)

圖4.2 布倫海姆宮大廳(The Grand Hall)

圖4.3 布倫海姆宮大廳長廊

圖4.4 布倫海姆宮大廳長廊上的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紀念品
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紀念品中有他當時使用的火槍和佩劍,布倫海姆戰役中使用的炮彈和火器的彈丸,以及戰役勝利後他寫給女王安妮的報捷信。

圖4.5 長廊上丘吉爾身著嘉德騎士長袍的油畫
1946年,英王喬治六世提議冊封丘吉爾為多佛公爵(The Duke of Dover)的頭銜,丘吉爾考慮之後,婉拒了喬治六世的建議。主要原因是公爵或貴族不能擔任下議會議員(MP-Member of Parliament),所以他和其子孫將不能成為首相。1953年,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嘉德騎士勳章(KG- Knight of Garter),並再次提議冊封他為倫敦公爵(The Duke of London),因為同樣的原因,丘吉爾再次拒絕了冊封公爵的建議。
嘉德騎士團(Order of the Garter)的成員,因為隻有24人,在英國具有極高的榮譽,它表明國王或女王對此人的最大信任和認可。藍色的嘉德騎士長袍上的聖喬治紅十字(St George's Cross)徽章十分引人注目。
嘉德騎士團的總部是在溫莎城堡內的聖喬治禮拜堂,2002年前後,在溫莎城堡的圓塔(Round Tower)下的花園修建了一個鑲崁一個巨大的嘉德騎士徽章的圓形廣場。我們在溫莎城堡時,曾經去看過這個廣場。

圖4.6 布倫海姆宮大廳長廊中收藏的中國清代瓷器
布倫海姆宮長廊上多組藏品展示櫃,收藏中包括大量中國清代瓷器和英國的瓷器,英國瓷器中有許多早期工匠模仿中國風格,描繪東方園林和人物服飾。
長廊連接的第一個重要展區是丘吉爾誕生的房間。1874年11月30日,布倫海姆宮有一個家族聚會,乘坐馬車前來的丘吉爾母親因為路途上的顛簸,提前分娩,丘吉爾因此出生在這個房間。這個房間應該是當時布倫海姆宮眾多客房之一。丘吉爾似乎對他在布倫海姆宮出生一事比較在意,他後來調侃說:在布倫海姆宮出生和在這裏向克萊門汀求婚是他一生做出的最重要的兩個決定。

圖4.7 丘吉爾誕生的房間

圖4.8 丘吉爾誕生的房間-2

圖4.9 丘吉爾誕生的房間-3
丘吉爾誕生的房間的牆上掛滿丘吉爾作的油畫,說明表示這些畫作都是借展。
布倫海姆宮東南角的三個國事廳(State Room),是這裏接待尊貴賓客的場所。國事廳裏裝飾豪華,陳列有許多精美的藝術品。

圖4.10 布倫海姆宮國事廳長廊
遊覽指南上說國事廳裏有10幅非常珍貴的巨幅壁毯。這些壁毯主要是描繪馬爾伯勒公爵的生平,以及他所參加和獲勝的許多戰役。

圖4.11 布倫海姆戰役掛毯 - 文字介紹說:塔拉德元帥(Marshal Tallard )向勝利的馬爾伯勒投降
塔拉德元帥即塔拉德公爵卡米爾·德霍斯頓(Camille d'Hostun, duc de Tallard),塔拉德是公爵冊封地名。塔拉德元帥實際上不是投降而是被俘,之後被囚禁在英國直到1711年被釋放回法國。路易14並沒有怪罪和懲罰他,並在1712年冊封他為公爵。

圖4.12 左為埃利克斯海姆戰役,右為馬爾普拉凱戰役
1704年的布倫海姆戰役(Battle of Blenheim),1705年的埃利克斯海姆戰役(Battle of Elixheim)和1709年的馬爾普拉凱戰役(Battle of Malplaquet)是馬爾伯勒公爵統帥的英國聯軍和與法國聯軍之間頗具規模的三大戰役。每次戰役雙方各投入軍力規模約為5-10萬人。從三大戰役發生的時間上看,布倫海姆戰役雖然戰略意義重大,但不是一個像滑鐵盧戰役那樣決定戰爭最終結果的戰役。

圖4.13 國事廳中陳列的丘吉爾的國事廳油畫
和三個國事廳相對應,在布倫海姆宮西南方向也有三個會客廳(Red/Green Drawing Room)和書房(Writing Room)。裏麵有各種文物收藏和曆代公爵和家庭成員的畫像和照片。

圖4.14 紅色會客室(Red Drawing Room)
紅色會客室是由會客廳牆壁上貼紙的紅色而得名。這個客廳內的眾多前公爵及家人的畫像中,第9世馬爾伯勒公爵和他的夫人 - 美國鐵路大王範德比爾特(Vanderbilt)的女兒及家人的照片十分引人注意。
馬爾伯勒公爵至今已有12世,其中8世和9世公爵的故事值得一提。馬爾伯勒公爵8世生活奢侈且管理無方,造成布倫海姆宮入不敷出,他隻有大量出賣珠寶和油畫等來維持開支,因而被人稱之為“敗家公爵”。不過他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術,在宮內引入電燈和電話等。馬爾伯勒公爵9世為了拯救布倫海姆宮,和不愛的美國富商範德比爾特的女兒結婚,由範德比爾特家族出資維修了布倫海姆宮。19世紀最後的30年,是英國走向衰落和美國崛起的開始,這期間有300多個美國富商的女兒嫁給英國的沒落貴族家庭,這些女子被稱為美元公主(Dollar Princesses),指的是他們的父母想讓他們的女兒和後代獲得英國的貴族頭銜。而她們帶來的嫁妝(當時的幣值百萬)維持了英國大批莊園的生存,布倫海姆宮的修繕正是這個現象的典型事例。

圖4.15 長廊圖書館

圖4.16 長廊圖書館一端的安妮皇後塑像

圖4.17 長廊圖書館中的圖書
來布倫海姆宮前,我已經去過了位於倫敦的白金漢宮,愛丁堡的荷裏路德宮(Holyroodhouse),溫莎城堡和位於約克的霍華德城堡(Howard Castle)。布倫海姆宮的奢華程度在同為非皇家宮殿的霍華德城堡之上,但比白金漢宮,荷裏路德宮和溫莎城堡略為遜色。
5. 禮拜堂-公爵和公爵夫人安葬地
布倫海姆宮建築群中有個後加的附屬建築 - 禮拜堂,它位於西北方向盡頭處。禮拜堂地下有一個地宮,它是馬爾伯勒公爵及夫人的安葬地。馬爾伯勒公爵一世去世時,禮拜堂尚未修好。所以公爵當時是安葬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多年後當公爵夫人去世時才將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的遺骸遷葬於此。禮拜堂中有一個大理石雕塑的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紀念碑,紀念碑上有公爵,公爵夫人和他們早逝的兩個兒子的塑像。

圖5.1 布倫海姆宮禮拜堂內部

圖5.2 禮拜堂中的馬爾伯勒公爵紀念碑
除了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的紀念碑外,禮拜堂的牆上還有5世公爵夫人和7世公爵的紀念碑。另外,禮拜堂的牆上還有丘吉爾父親蘭道夫·丘吉爾的紀念碑。這十分不尋常,因為禮拜堂中僅隻安葬和紀念公爵和公爵夫人。斯賓塞-丘吉爾家族有很多成員曾經是國會議員,但是隻有蘭道夫·丘吉爾的政治地位最高。

圖5.3 丘吉爾父親蘭道夫·丘吉爾紀念碑
丘吉爾父親蘭道夫·丘吉爾紀念碑上的文字(穀歌翻譯):
紀念蘭道夫·亨利·斯賓塞·丘吉爾(Randolph Henry Spencer Churchill)
才華橫溢的演說家與政治家
曾任印度國務大臣、財政大臣及下議院領袖
其非凡的政治生涯因病早逝,僅享年 45 歲
在私人生活中,他堅忍承受長期疾病,深受親人愛戴
其政治生涯成就罕見,他的離世令國家深感哀悼
出生:1849年2月15日
去世:1895年1月24日
他是 第 VII 世馬爾伯勒公爵 John Winston 與夫人 Frances Anne Vane 的第三子
此紀念碑由其母親及家族豎立,以示紀念
因為禮拜堂下地宮的空間有限,馬爾伯勒公爵十世及之後的公爵和夫人就不再此地安葬。
6. 丘吉爾展覽館和紀念碑
丘吉爾展覽館主要是介紹溫斯頓·丘吉爾和他的先祖馬爾伯勒公爵一世。介紹說:兩個偉大的丘吉爾,相隔兩百年,兩個偉大勝利的指揮者。
與丘吉爾的故居查特韋爾(Chartwell)相比,布倫海姆宮內的丘吉爾展覽館展示的實物很少,主要是以敘事文字麵板和照片的方式呈現。

圖6.1 丘吉爾展覽的介紹

圖6.2 展覽館中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約翰·丘吉爾的遺物

圖6.3 展覽館中丘吉爾母親的遺物
圖6.4 展覽館中丘吉爾父親的照片
圖6.5 展覽館中丘吉爾5歲照片

圖6.6 丘吉爾聖喬治寄宿學校的成績單和部分物品
丘吉爾7歲開始在阿斯科特的聖喬治(St George's School, Ascot )寄宿學校學習,他在聖喬治的表現平庸,不是天生的學霸。這張成績單應該是他最好的成績,名列第5。

圖6.7 丘吉爾小時候的衣物及和他母親的通信
丘吉爾13歲時通過考試進入著名的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後來按照他父親的願望,連考三次最後進入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College, Sandhurst)。

圖6.8 丘吉爾輕騎兵團的軍裝照片
這張照片是1895年21歲時,丘吉爾從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畢業,在第四女王專屬輕騎兵團(4th Queen's Own Hussars)中任少尉時拍攝的。

圖6.9 丘吉爾任首相期間的照片

圖6.10 展覽館中丘吉爾南非經曆的文字照片
布倫海姆宮外還有數個丘吉爾的塑像和紀念碑,以及一個後來規劃修建的丘吉爾紀念花園(Churchill Memorial Garden)。

圖6.11 丘吉爾在畫布倫海姆宮的塑像

圖6.12 丘吉爾在畫布倫海姆宮的塑像-2

圖6.13 紀念花園內的丘吉爾塑像

圖6.14 戴安娜神廟
1908年,34歲的丘吉爾在一次布倫海姆宮的聚會上,與相識4年,23歲的克萊門汀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雨中躲入戴安娜神廟(The Temple of Diana)避雨。在此,丘吉爾正式向克萊門汀求婚。戴安娜神廟中有數個紀念牌,其中之一為紀念丘吉爾向克萊門汀求婚一事。
7. 聖馬丁教堂
布倫海姆宮屬於伍德斯托克鎮布萊頓村莊(Bladon)的聖馬丁教堂所在教區,所以馬爾伯勒公爵家族也是聖馬丁教堂的成員。舊時習慣,教堂成員逝世後通常安葬在教堂旁的墓地。聖馬丁教堂的前院和後院是教堂的墓地,這裏曾經安葬有布萊頓村莊的居民和教友。多年前,斯賓塞-丘吉爾家族曾將聖馬丁教堂的後院的墓地購買下來,所以這裏成為斯賓塞-丘吉爾家族的墓地。
布倫海姆宮和聖馬丁教堂距離約2英裏。網上介紹說教堂所在的布萊頓村莊的街道狹窄,缺少停車場,停車十分困難。這和我們看到的情況相符。不過,我們是下午布倫海姆宮閉館前離開,到達聖馬丁教堂時是唯一的遊客,所以停車沒有問題。
溫斯頓·丘吉爾生前曾經表達葬於聖馬丁教堂的願望。因此,1965年1月30日,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舉行國葬儀式後,他的遺體被轉運至布萊頓。在那裏,由教區牧師主持了隻有親屬和摯友出席私人葬禮。1977年,他的妻子克萊門汀·丘吉爾去世,她的遺體與丈夫合葬於同一墓穴。

圖7.1 聖馬丁教堂

圖7.2 布萊頓村莊和聖馬丁教堂間的道路
之前我已看過照片和視頻,六十年前丘吉爾葬禮後,這條街上站滿了等待瞻仰陵墓的民眾。

圖7.3 聖馬丁教堂中殿
教堂的大門緊閉,門口有個告示:教堂開放,離開時將門合上,免得鳥飛進來。我們試著推門,但是推不開,於是放棄準備離開。這時來了一輛載滿中學生的大巴士停在教堂門口,幾個年輕人用力一下就推開了教堂大門,我們才得以進入。他們說的語言我完全不熟,問後得知他們來自於斯洛伐克。

圖7.4 聖馬丁教堂的耳房

圖7.5 聖馬丁教堂內丘吉爾葬禮鳴鍾紀念牌
丘吉爾葬禮鳴鍾紀念牌是一個當時葬禮上的敲鍾記錄,這在英國教堂中常見的重要葬禮過程的記載。網上可以看到大量類似的紀念牌照片。
這個葬禮鳴鍾紀念牌上的信息為:
牛津教區公會 布萊頓 聖馬丁教堂
1965年1月30日星期六,在為嘉德騎士團成員溫斯頓·S·丘吉爾爵士(1874.11.30-1965.1.24)的葬禮上,在2小時40分鍾內,鳴鍾平音鮑勃小調(Plain Bob Minor)5040聲。6個青銅鍾敲鍾師的姓名。
幾百年來,英國教堂的葬禮鳴鍾(Change Ringing )經過不斷演變,形成了一個複雜且有規則的精細藝術流程,並成為其他國家教堂鳴鍾的基礎。這個紀念牌讓我了解到了英國教堂鳴鍾的複雜。英國喪鍾的敲響(Change Ringing)是一個數學問題,它是敲響多個銅鍾所有順序的排列組合。

圖7.6 英國教堂的6個鍾和敲鍾人-照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
塔鍾敲擊鳴響過程,每個瞬間隻有一口鍾被鳴響,而不是所有鍾同時敲擊。聖馬丁教堂有六口鍾(碑文顯示有六位敲鍾人),每一次六口鍾分別敲響一次的順序稱為一個排列(row),六口鍾的全排列共6!=720種,所有鍾敲響一次全排列稱為一個連續敲擊(extent)。單個排列的敲擊時長約2秒,因此一個連續敲擊(extent)完成大約需要 720×2秒 ≈ 24 分鍾。葬禮中敲鍾持續約160分鍾,這個過程稱為 peal。它總共完成5040個排列(row),意味著需要完成7次連續敲擊(extent),即7次敲鍾順序的全排列。即7次敲鍾順序的全排列。整個過程需要敲鍾師精神高度集中,同時對敲鍾師的體力要求也很高。

圖7.7 聖馬丁教堂後院的斯賓塞·丘吉爾家族墓地

圖7.8 溫斯頓·丘吉爾和夫人克萊門汀陵墓
丘吉爾陵墓的墓碑曾經更換過兩次。第一次是克萊門汀逝世的時候,更換成雙人墓碑。1998年,因為墓碑受環境汙染影響,損壞嚴重,墓碑被再次更換。因為汙染緣故,2006年7月,丘吉爾墓所在的墓地部分關閉,並開展了清潔和修複工程,最終修複了墓碑。我們去的時候,墓地也是在維修,但是並沒有完全關閉,仍對遊人開放。

圖7.9 丘吉爾父母陵墓(後排)
墓園還安葬著丘吉爾的父母蘭道夫·丘吉爾勳爵和珍妮·傑羅姆,以及他的弟弟約翰,丘吉爾的子女戴安娜,蘭道夫,莎拉和瑪麗、他的女婿克裏斯托弗·索姆斯男爵以及他的孫子溫斯頓·丘吉爾。丘吉爾和克萊門汀的女兒瑪麗戈爾德於1921年因咽喉敗血症去世,也於2020年遷葬至布萊頓墓地。
高十字架和其右邊覆蓋低矮灌木的陵墓屬於丘吉爾父母蘭道夫·丘吉爾勳爵和珍妮·傑羅姆(Jennie Jerome)。丘吉爾父親和他同在一天1月24日去世,丘吉爾比他父親多活了45年,正好是他父親的兩倍。丘吉爾父親死於沒有公開的長期疾病,根據醫生的治療方案,後來的猜測是梅毒。梅毒是當時上流社會諱莫如深的病症,因為當時英國社會的保守,英國紳士應該是有教養自律,一個貴族出生的國會議員和大臣如果得了梅毒這種被視為肮髒和可恥的疾病會使本人和家族蒙羞。
丘吉爾的母親珍妮·傑羅姆(Jennie Jerome)是富有的紐約股票投機商倫納德·傑羅姆的女兒,她應該也是300名美元公主(Dollar Princesses)之一。因為她後來和丘吉爾父親不和分居,所以並沒有被感染梅毒。丘吉爾父親去世後,她又結了兩次婚。這兩次婚姻都讓丘吉爾頗為尷尬,她的第二任丈夫和丘吉爾同齡,第三任丈夫比丘吉爾年輕3歲。

圖7.10 溫斯頓·丘吉爾兒子的墓地
丘吉爾的兒子蘭道夫·丘吉爾(Randolph Churchill)在57歲時(1968年),丘吉爾逝世3年後去世。他給人的留下的印象是聰明,叛逆,易衝動。蘭道夫在兩件事上和丘吉爾相似:寫作和對煙酒的喜好。蘭道夫是一個不錯的戰地記者和作家,和他父親一樣,也為自己的父親寫過傳記。丘吉爾對法國白蘭地和香檳及蘇格蘭威士忌的喜好十分著名,蘭道夫在這方麵超過了他父親。他的死亡和他過量飲酒有直接關係。蘭道夫在政治上沒有他父親成功,隻任過一次國會議員。

圖7.11 溫斯頓·丘吉爾4個女兒的陵墓

圖7.12 丘吉爾弟弟及家人陵墓
丘吉爾弟弟-約翰·斯特蘭奇·斯賓塞-丘吉爾,以及他的一個兒子和家人陵墓,共用了一個墓地單元。

圖7.13 曾經的第9世馬爾伯勒公爵夫人陵墓
第10世馬爾伯勒公爵以及他的母親康蘇埃洛·範德比爾特(Consuelo Vanderbilt) 曾因嫁給第九世馬爾伯勒公爵而成為馬爾伯勒公爵夫人)的陵墓也在這裏。她的婚姻非常不幸。兩人從未愛過對方,離婚又各自結婚。
英國人取名字的時候不忌諱重名,但生活中的人物重名會讓人覺得不便。溫斯頓·丘吉爾的名字是他的先祖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約翰·丘吉爾的父親溫斯頓·丘吉爾的名字,他弟弟約翰·丘吉爾是馬爾伯勒公爵一世的名字,他兒子蘭道夫·丘吉爾又和他父親的名字相同,他孫子溫斯頓·丘吉爾又是和他自己的名字相同,都是WSC。所有名字的區別在於中間名(Middle Name)不同,但平時中間名並不常用,特別是因為斯賓塞-丘吉爾家族的姓氏是複姓,丘吉爾幾乎從來不用中間名。
丘吉爾的同名孫子溫斯頓·斯賓塞-丘吉爾(WSC)上個世紀70年代在中國小有名氣。我還記得當時的參考消息和人民日報的評論員文章中有報道和介紹他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預測的文章。丘吉爾的孫子後來成為議會議員,和他爺爺一樣堅決反對共產主義和反蘇聯,所以他在議會裏像當年的丘吉爾警示納粹德國的崛起一樣,不斷在議會警示大家蘇聯和二戰前的納粹德國一樣在準備發動侵略歐洲和其他國家的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爆發。因為中國和當時的蘇聯政府關係緊張,所以他的觀點和他本人在中國很受歡迎。
1978年,丘吉爾的孫子溫斯頓·斯賓塞·丘吉爾(WSC)以英國議會議員身份受邀訪問中國時曾經有個在英國十分出名的故事。WSC 被中國接待方安排了代表團所有成員中最好的房間。代表團成員中有出生奧地利的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孫子克萊門特·弗洛伊德,他因為不解,詢問中國接待方後被告知原因是WSC是英國曆史上最傑出首相丘吉爾的孫子。弗洛伊德的孫子後來調侃說這是他唯一的一次被祖父輩的地位壓倒(Out Grandfathered),此事日後成為弗洛伊德的孫子常用的笑話。
離開聖馬丁教堂,這次英國行對曆史人物丘吉爾人生軌跡的追蹤最後畫上句號。丘吉爾被譽為最偉大的英國人主要是因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卓越領導。盡管,根據當時德國工業和軍隊的發展,以及德國民眾普遍對凡爾賽條約極為不滿,預見德國可能發動戰爭並非難事。然而,當時英國政界選擇綏靖政策,低估戰爭的規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將丘吉爾推上世界曆史舞台,而他也確實不負眾望,領導英國人民和盟國一起最後戰勝納粹德國,完成曆史使命,成為世界曆史上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