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政局崩潰,製衡破防,承平夢碎。百亂之中,八成美國人認為國家陷入政治危機。風鳴獨家透說,記得訂閱轉發。
本篇是《萬斯接班川普》係列的下篇,因柯克案與媒體自由案兩特集推遲兩周。前兩篇《反常立儲水多深》、《川普確診嘛噶驚魂》已細說川普患病立儲萬斯,以及兩極三反的緣由,揭示嘛噶運動的社會基礎及其反盎撒本質。本篇直擊危機本質,近看背後兩極邊緣勢力試圖滅絕的主流美利堅——盎撒文明。話題深,有門檻,非雞湯,含大量尋常人不知道、想不到的新看點,需要點篇幅,建議完整閱讀。
三個前所未有的嚴峻問題:
- “燈塔國”陷入空前政治危機,根本原因何在?
- 兩極大革盎撒命,五月花美利堅是否國祚已盡?
- 國亂深重,國運飄忽,誰能挽狂瀾於既倒?
命題厚重,逐層剝來。
十年國亂
入秋,川普的健康、人設、政策狀況連連,氣勢仍蓋天,底氣或看軟。欽定繼位人萬斯被指打醬油,嘛噶運勢衝撞、飄忽,無頭美國在暗亂中顛簸。嘛噶大革命十年,蓋棺定論尚早。滿屏炒冷飯刷熱點,對政治危機國亂及其深層曆史涵義卻不敢觸碰。
十年造反,川普主演。國是失常凋敝,亂源非川莫屬。執念“川普非原因”,無異於說“希特勒不是元凶”。輿論日夜跟炒川普言行,卻無視其人格心理與行為動機。妮姬·海利說:川普永遠播種混亂。以美國之大,攪亂到如此國政危局,的確需要出奇能量。
曆史學界全麵差評川普,唯有“領導力”一項不墊底。川普魅力、霸勢,敢說敢做敢砸,是典型克裏斯馬chrismatic民粹造反頭頭。魅霸特質是希特勒、普京型民粹獨夫的標配。美國不容獨夫,總統個人領導力極為重要,執政目的更重要,治理績效最重要。
川普第二次當政才第九個月,美國已陷全麵動蕩。鬧劇亂象紛呈,僅幾天內便連爆:
- 派兵進駐俄勒岡波特蘭,鎮壓所謂“國內暴恐”,州、市當局立即起訴。
- 密西根摩門教堂突遭槍擊、縱火,四亡多傷,川普定性“左暴”,槍手卻是川黨。
- 德州聯邦移民局ICE突發槍殺,有在押人員傷亡,萬斯脫口定性“左暴”。
- 共和黨領袖譴責打壓媒體,萬斯稱“零打壓”、封殺雞毛是“鬧著玩”。
- 川普大鬧聯合國,大罵各國該死,自己造成扶梯、提詞機故障,卻誣稱蓄意破壞。
- 白宮專設總統照片畫廊,隻為作踐一人——唯缺拜登照片,隻有一支簽字筆。
- 拒絕與國會民主黨領導人協商預算,悍然關張政府、大麵積解雇政府職員。
- 對進口藥加征100%關稅,高調打壓泰諾止痛片,遭參院共和黨詬病。
- 狀告臉書為煽動暴亂而關閉其賬戶,獲賠2400多萬刀。
- 戰爭部無端召回全球美軍將領,全程靜聽川普咆哮辱罵70分鍾,四星將軍接連辭職。
- 加州接連立法,對抗川普偷選區,禁止ICE蒙麵執法。
- 全體兩黨前聯儲主席、財長、經委主任公開要求最高法院阻止川普解雇聯儲委員。
- 民主黨贏回亞利桑那特別補選席,川黨已無力阻止眾院兩黨提案公示性奴門案卷。
- 勝選在即的紐約民社黨與第三條道路的加州隔空對峙。
- 川普悍然下令起訴共和黨籍前FBI局長科米,科米強硬回應。主理科米訴案的竟又是一個川普私人律師——司法部已被川普私人律師團完全把持。川普先說“不知情”,後又歡呼,稱“還有”,堅意法辦紐約檢察長、聯邦參議員希夫等私敵。
川普作派與正常總統行為徹底違和,政令也絕非理性政府常態,既背離後啟蒙時代的理性務實精神,也違反憲法“維護國內安寧”主旨。目的卑劣,手段下作,禍國殃民。
失去正直堅強的政治領導,美國成了無頭巨獸東突西撞:權力製約失衡,造反破壞肆虐,共和分裂,民主掙紮,法治不彰,倫常廢弛,以權謀私,公報私仇。
美國無主,因為川普偷天換日圖謀王霸,也因舉國族群分裂政局崩亂,還因政法對抗早已超越政策主張與政黨政治,演變為文化癌變、文明斷裂,不再有美利堅精神與國族意誌維係共同信念。
這容易被罵為“愛國主義”“大一統”“反民主”。“大一統”、“反民主”都言過其實、題不對文,但當下危機的確與“愛國”有關:嘛噶畸形愛國,激左拒認文脈。那麽,五月花美利堅文化值得愛嗎?川普與其“內敵”,誰是危機禍首?
文明危機
當下美政危機,是全球民主自由文明危機。美國政治舉足輕重,不隻因國力強盛,更因現代自由民主發祥於此,是國族文脈之源、軟實力之本。不同於周期性經濟衰退,這場政治危機史無前例——之前從未有人膽敢偷天換日鏟除文脈。
對遺世獨立的美利堅文化,有人否認、抹殺,更有人鐵心推翻摧毀,必以舊世界國社、民社陳貨取而代之。此非危言,嘛噶與激左敵視、憎恨經典美利堅,必剿滅而後快,致使邊緣勢力群起、極端情緒燃爆,這才是國亂政危的孽源。
嘛噶用“國家主義”冒充愛國,激左用“國際主義”(共運國際,非全球化)反對愛國,目的都是上位奪權——紅脖子不知有世界,工人階級沒有祖國。兩極都不認同美利堅根本理念與國族基本信念,遑論維護、捍衛,非美反美,與曆史訪客的觀感、洞見形成鮮明對照。
鄧小平說: 跟美國走的國家都富了。戈爾巴喬夫說:美國人勤勞,滿滿創造活力與創業精神。赫魯曉夫說:美國工農業規模、產能、效能令人難忘。可以無關姓資姓社。
愛因斯坦說:科學研究自由與基礎設施遠超歐洲,人的能量、創造力、真誠、組織能力、速度、無畏,都令人震驚。德沃夏克說:美國擁有無限可能。查爾斯·狄更斯說:踏上美國土地,不禁被他們的海關與官員們的禮貌、風趣和高效所強烈震撼。從未見到一個地方如此愉快、繁榮、充滿活力,讓陌生人賓歸如至。科學人、藝術人不打誑語。
李鴻章說:美國舉世遙遙領先,堪稱神奇;還傳有“美利堅宅心仁厚,國力充沛,民風敦厚,足可為中華所觀摩”的感慨。尼赫魯說:美國是一個充滿巨大能量的國家,技術進步令人讚歎。後進國族領袖,有一說一。
恩格斯說:美國不乏想象、大步躍進,資源豐富,智慧才能與道義才華豐沛。1864年11月29日,馬克思代表國際工人協會IWMA致信林肯:“歐洲工人堅信,正如獨立戰爭為中產階級開創了新時代一樣,反奴隸製戰爭也為工人階級開創新的時代。”革命導師厭惡資產剝削,卻並不反對進步美國政治文化。
丘吉爾笑說:美國人遍嚐百策,最後總會弄對。托克維爾說:美國偉大,因她善良;若不再善良,美國將不再偉大。英法卓見。
從托克維爾到戈爾巴喬夫,難道都看走眼了?從四麵八方奔赴美利堅的流浪者,都失於癡迷?世人被合眾國強大所震撼,都是大驚小怪?還是美利堅文化原動力已近枯竭?
曆史對美國的認可,並非客氣過譽,而是直麵一個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國度、新社會、新文化、新時代。承載這種亮麗爽朗精神與政治體製實踐的,正是美利堅獨有的國族文化——盎撒文明。
說到國族Nation,容易先想到國家Country——美國,合眾國,憲政共和民主聯邦。國族更特指人族、文化、文明。合眾國獨立將滿250年,美利堅文化起源需往前再加170年。如此算起來,美利堅國族新文明至今已有420年。曆久彌新。
當下政治氛圍下,談族色變,兩極各有狗哨。嘛噶執念白人特權至上,而激左空談絕對平均、文化相對。美國,豔羨者視為燈塔,敵對者當做魔頭,樂觀者看做移民熔爐,悲觀者隻見白人帝國,而務實者則小心維持人族大拚盤——都在摸象。
燈塔,熔爐,拚盤,何以麵臨傾覆?盎撒文明還有希望嗎?
發祥三說
奧威爾說:誰控製當下,誰就控製曆史;誰控製曆史,誰就控製未來。美利堅肇興,合眾國創國,有三個史說版本:客氣版,不客氣版,不正經版。
課本客氣版說:勇敢的清教徒等早期殖民者懷揣信仰與理想,遠渡大西洋,開荒建村,辛勤勞作,按上帝旨意為子孫後代創造自由與希望。然後,勇敢的愛國者為自由、平等與民主而奮起革命,起草《獨立宣言》和憲法,建立史上首個民國。要點:理想勇氣、自由信念、勤奮開拓、革命建國。
激左不客氣版:清教徒殖民者口稱信仰與自由,實則隻為土地財富社會地位而勾鬥。假借“神的旨意”“文明使命”,卻侵占掠奪、壓迫奴役土著。建國,實為殖民地精英貴族白男為私利和權力而冒險叛亂,自由民主意識形態隻是煽動工具,實為建立製度化奴役的精英特權專製。關鍵詞:功利貪婪、虛偽殘忍、侵占壓迫、立國為私。
嘛噶不正經版:歐裔殖民者合法繼承西方文明,將法律、秩序與“文明”帶到新大陸,是天命與種族天賦注定統治之路。土著是阻礙者,必須驅逐;非歐裔是局外人,不屬於這裏。美德高尚的歐裔白男反抗腐敗外國統治者,造反革命,奪回天賦權利,打造神的山巔之城。敲黑板:英雄主義、種族命定、神聖高尚、絕對排他。
客氣版是K12+的課本傻白甜英雄神話,精神寓言隻為燒旺新公民愛國激情,不惜浮皮潦草粗枝大葉刪掩關鍵。犬儒嘛噶鬼話與激左風涼閑話,都隻為爭話權、搶政權、控國命製造借口,不惜腦補意淫。激左一心打黑,綁架正確,搞臭美國,播種懷疑憎恨。嘛噶一心排他,劫持正義,壟斷特權,製造敵對分裂。
嘛噶反憲政,激左不認同。國社與民社都是歐洲舶來,非美國原產。那麽,美利堅立族、聯邦創國,真相究竟如何?
先看獨立建國,舉義造反並非逼上梁山。看政治經濟權益,相比其他歐洲殖民地,十三州相對“寬鬆”,沒有極端壓迫。英王喬治三世雖強,仍是漸進改革的開明君主,並非嚴酷獨裁。
十三州有一定外貿和地方貿易自由度,《航海法》等重商主義政策雖限製貿易,但與西印度群島、西班牙美洲等殖民地相比,稅負和管控相對溫和。對十三州訴求,王國也想妥協解決,如暫緩稅法執行。
獨立戰爭的硬核動因是權力與利益:十三州為爭貿易自由、政治自治主動斷臍。大英嚐試漸行改革、溫和監管、保留些許控製權,然卻杯水車薪,澆不滅實力漸強、資源豐沛、熱望掌控自己生活與命運的革命之火。
妥協嫌慢,於是蠻力挑戰、較量。造反路途艱險,勝負難料,唯靠先進普世理念激勵自己、鼓舞士氣。爭權奪利類似改朝換代,理念革命才獨一無二。
“無代表不納稅”與“國民自治”口號背後,是“不自由毋寧死”的決絕、“人人天生平等”的信念、“生命幸福神聖”的新主張。平等自由務虛,民意自治為實。憲政革命理念實驗,獨立建國利益重置。史上首次以現代政治科學為依據建國,與暴力征服、奪權、統治的曆史傳統全然不同。天賦人權、國民主權、分權製衡的時代曙光照亮人間。
課本造神、激左打黑、嘛噶弄鬼,都眼大漏神,故事因果不對,人也弄錯。獨立戰爭,立憲建國,那房間裏另有大象。造反的都是白男沒錯,卻非聖、非鬼。究竟是誰的革命?誰開國創業?
南北共識
革命創國,主力是新英格蘭與佛吉尼亞等南方州的英裔白男,通稱盎撒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s。南北盎撒並非一家,隻為反英才合謀造反合力獨立。南北之間的從理念分歧到務實妥協,是獨立宣言與憲法成文、通過過程中的大戲份。許多代表拒絕簽字,為不祥後話埋下伏筆。若無南北共識,就不會有合眾國。正因南北相爭陰魂不散,才有幾十年後的慘烈內戰,也才有延綿至今不共戴天的舊賬未了。
弗吉尼亞、卡羅來納等南方州,是鄉紳地主社會,以奴隸種植經濟為生。鄉紳反感英國稅收和貿易限製(糖稅法、印花稅法、航運法),獨立才可掌控貿易、稅收和勞力,不再受倫敦資本與議會支配。
馬薩諸塞、康涅狄格等東北新英格蘭各州,是揚基盎撒Yankee WASP市民社會。商人、船東、小地主、工匠經濟受限於英國貿易壟斷和航運規定,獨立爭自由民權,理念一呼百應,現實目標同樣也是經濟自由:掌控稅收、開拓工商貿易、發展海外市場。
南北都想經濟自主,但經濟模式與社會結構天差地別。要結盟造反,就需要政治正當與相互承認。盡管都接受自由自治理念,但最早的邦盟更像權宜媾和、抗戰夫妻marriage of convenience,而非出自抱持共同政治理想開創社會實驗。獨立宣言草稿反奴隸製,提及英王助長奴隸販運,因南方代表堅決反對而刪除。至今,保守南方仍以“聯邦”為州權狗哨,此為後話。
這與後來的其他革命不無類似:法國大革命,貴族、資產階級、第三等級各有利益訴求,卻集合在自由平等博愛旗幟之下。辛亥革命終結皇權,卻敗於外敵幹預和持久殘酷內戰。俄國民主革命終結沙皇專製,各方利益、理念南轅北轍,蘇維埃立即造反,內戰殺戮慘烈。每次都成於權宜妥協,毀於敵對分裂。
傑斐遜、亞當斯等南北革命元勳,都相信自然權利、社會契約、自治政府理念,恰合南北利益訴求。理念給了共同行動正當性,利權重置則是造反直接動力。盎撒人開啟國族、革命創國,用盎撒命名美利堅新文明名歸實至。但南北兩地生活方式與價值信念根本不同,留下道不同不相為謀的陰影,國史不斷上演南北分合、競爭妥協、明爭暗鬥。當下鬧“離婚”,不也是南北之爭的延伸?
盎撒人口早已成極少數,原版盎撒文明如同眾多所謂“少數”族裔海洋中的孤島,邊緣極端勢力圍攻撕咬,搖搖欲墜。各自為國,認同盡失,危機顯現。族裔歸屬,文明衝突,在當下都是談虎色變的話題禁區,卻無法回避。部落認同是人口學、社會學、人類學現實,被貶損為身份政治、政治正確或種族主義,都是以己度人的心理投射。
歐裔白人仍占美國人口多數,但各有千秋,並非都是盎撒。所以,無論白人至上,還是人口統計隻細分亞裔,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白人占人口六成強,其中不列顛裔過半,不列顛裔中英裔過半。不列顛裔來自不列顛即英愛群島,即英語裔、英愛裔、英-凱爾特裔,其中“盎撒”、“天主教愛爾蘭”、“蘇格蘭愛爾蘭”(“蘇愛”,Scots-Irish)三大族群大致三足鼎立。其他主要白人族裔還有德、意、法、荷、東歐等。拉丁族構成複雜,有白、非白、黑人、天主教、非天主教。
隻有新教英裔才算人類學盎撒,約占白人10%、總人口6%。人口銳減,合眾國早已不再是盎撒白人之國。盎撒文化式微,美利堅何處尋得國族認同?國社、民社橫掃,盎撒文明就此日薄西山了嗎?正宗盎撒文明,從何而來?
揚基文化
嚴格說來,美利堅文明始自揚基盎撒。南北盎撒可分別稱為“鄉紳”與“揚基”。南方英國地主與荷蘭風的新英格蘭人雖是傳奇故事的開場主角,華盛頓傑斐遜等南方革命元勳貢獻彪炳千秋,但隨後整個南方政治經濟文化卻與主流若即若離。北方揚基人不但一統天下、領導主流,揚基的名字也成了世人褒貶的“美國佬”。盎撒文明,實為揚基文化。顧名思義,鄉紳Gentry就是地主,而揚基Yankee則源自荷蘭人名Janke,小約翰。南方鄉紳鮮為人知,倒不是因為“地主”不好聽,而是因為漸行漸遠。五月花雖名聞遐邇,登陸新大陸卻稍晚於南方。
1606年,倫敦弗吉尼亞公司獲詹姆斯一世王皇家特許,建立北美殖民地。次年,首批英格蘭定居者到達詹姆斯敦,多為有地產士紳家族的非長子,因無承襲權而赴海外發展。他們信奉聖公會英國國教,秉持英國普通法,等級特權森嚴;建種植園,使用奴隸勞作,就地開枝散葉;忠於王室,重視血統、榮譽、傳統 ,與英國本土聯係緊密。簡言之,南方地主鄉紳移植、延續了舊英格蘭帝國殖民文化。後世鄉紳階層待價而沽,目前福音派讚許川普嘛噶,中庸派則默許以反激進為由對抗揚基盎撒。
新英格蘭揚基盎撒故事,也有三個版本。教科書神話說,清教徒清教徒為追求宗教自由,橫渡大西洋,簽署《五月花公約》,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奠定了民主基礎。嘛噶鬼話說,唯有純潔高尚的盎撒人降臨新大陸,奉天承運,統治北美,開拓文明。激左閑話說,登陸者隻是些被英國社會淘汰的邊緣人,以宗教名義對原住民恩將仇報,《公約》隻是殖民者小圈子內契約,無關普世民主。
神話鬼話風涼話都故意模糊簡化,真相藏在細節裏。與口銜皇命的南方殖民者不同,五月花人是不滿國教迫害的清教徒反叛者,自稱聖徒-分離派saints-separatists、流落者-朝聖者voyagers-pilgrims。1609年,120人離開英國,暫避荷蘭萊登。1620年,102人登船五月花號,經英國普利茅斯前往北美。
航程中,他們意識到新殖民地沒有現成的王權與法令約束,於是集體簽署《五月花公約》。除了雇工、女性、未成年、非分離派之外,成年男性戶主41人誓約:服從“合眾契約下自我治理”,接受多數派領導,維護共同秩序。公約兼有民事契約和宗教盟約性質,權威與法律受上帝引導,更是現實妥協共識——不同背景的乘客為生存必須合作。
公約奠基了馬薩諸塞新殖民地社會秩序精神,多數統治、被統治者授權、規範集體決策、社區責任自治的原則成為公義。102人登陸馬薩諸塞普利茅斯後,僅有53人熬過是年冬天嚴寒貧病,靠原住民幫助才得以生存。之後,成千上萬宗教人士、工匠、手藝人、商人、農人湧入,後來者雖也以清教徒為主,但卻不再是分離派朝聖者。
五月花公約精神及清教徒契約神學(人與上帝、人與社群的雙重契約)成為新英格蘭族群社會生活的情理法基礎依據。區區一紙成文自治契約,既是人類現代進程的分水嶺、照亮帝國世界的新曙光,也是美利堅國族文化的序章。自此,平等、人權、自由、民治成為美利堅新文明的原初基因,政權不再源自君主,而是源自契約與人民。
缺了什麽?
自由荷蘭
神話鬼話閑話版五月花故事,都不提至關重要的四件大事:自由荷蘭,康州憲法,迫害貴格,南北歧隔。前後荷蘭故事被刪隱,南北盎撒被混為一談,康州與貴格盎撒曆程消失,造成認知殘缺與重大誤解。本篇篇幅隻夠說荷蘭與康州,貴格與南北後集續說。荷蘭?不是說盎撒美利堅嗎?
稱荷蘭為“最像美國的歐洲國家”,完全因果顛倒。真相是,美國是最像荷蘭的美洲國家。荷蘭對美利堅文化的原生發展舉足輕重,先後兩次注入幹貨基因。五月花前11年,為逃避大英國教迫害,分離派清教徒舉家遷居荷蘭萊頓(1609–1620)。朝聖者沉浸體驗新生荷蘭共和邦盟的政治理念與社會生態,為新大陸帶去揚基文明火種:宗教寬容、商業自治、社區協議、契約共和。
1624年,荷蘭人建立北美商業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後擴展為新荷蘭,今曼哈頓島、哈德遜河穀及南邊沿海諸地。新城是商業據點,公司擁有軍政、外交權力,派遣總督、管理貿易、維護秩序。殖民地重商貿、航運、不動產,法規務實,政治寬鬆,宗教寬容,接納包括猶太在內的各教派,不像清教新英格蘭那樣嚴格,吸引了各路才幹投奔。
40年後,新荷蘭被英國奪取,更名紐約。原本很少的荷裔定居者瞬變英國臣民,融入英屬殖民地的語言文化、司法行政、社會生活,成為揚基盎撒人。荷裔人口雖極少,但影響巨大。商貿、寬容、務實、教育、文治等荷蘭基因強壯了美利堅文化,演進成開明進步、開放改革、公共服務的精英理念。
紐約成為世界之都,絕非偶然。
無論造反革命獨立創國,還是理性實用開明理念、政治經濟共和實踐,荷蘭人都全方位領先盎撒美利堅人200年。朝聖者暫棲時,反抗西班牙統治的荷蘭80年獨立戰爭打了一半,距獨立建國尚遠,卻在海外商業、殖民擴土、城市文明、社區自治諸方麵遠超同期北美殖民地。
因為獨立戰爭,荷蘭人同仇敵愾、眾誌成城、勵精圖治、和衷圖存。早在16世紀,萊頓、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就已有民選議會、商會治理、契約法,社區建有教堂、學校、慈善機構等自治體係,是公民社會真正的發祥地。北美新荷蘭迅速發達,正是借力公司治理與城市共和文化。
自由荷蘭類似古希臘城邦的分散民主自治,而美利堅則勢同羅馬共和。從萊頓到五月花,起點雖卑微,卻是宏大深遠社會實驗的首航。荷、美創新自下而上、理性務實,遠早於法國啟蒙思想與英國憲政理論。朝聖者避難70多年後,洛克流亡自由荷蘭並發表《政府論》,英國光榮革命隨後發生。又過了約70年,孟德斯鳩才發表《論法的精神》。經典理論啟迪的獨立宣言和憲法更晚,都是結果,而非緣起。
下一站,康州。同樣不起眼,同樣了不起,同樣另起爐灶,同樣率天下先。
1636年,牧師 Thomas Hooker 帶領會眾離開馬薩諸塞,沿陸路進入康涅狄格河穀。原因:宗教自由、政治權利、新地沃土。他們逃離清教神權嚴霸,主張全體自由民而非僅教會成員選舉權,區區百人,建立哈特福德Hartford新城。曆史不斷重演。
同年,神學家 Roger Williams 因支持政教分離、宗教開放、良心自由被逐出馬薩諸塞,率眾西去羅德島,區區20人建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新城。
僅三年後,康州三鎮區區幾百進步派清教徒製定《康涅狄格基本條例Fundamental Orders of Connecticut》,規定由議會選舉總督和立法機構,以文本確立“權力來自人民契約”、“政府需經人民同意”的神聖原則。這部現代人類史上最早的成文憲法,完全不提國王授權,成為事實上的自治憲章,也是150年後聯邦憲法的藍本。
二十幾年後,康、羅兩新地分獲皇命特許立邦,但卻獨為名義王土、實質自治。英王接受虛擬獨立共和的既成事實,以正式承認換取名義效忠。
1609。1620。1639。1776。萊頓。五月花。康州。費城。太陽底下哪有新事?
後世,至少有六位總統具有荷蘭血統,包括民共兩黨的兩位羅斯福。當世克林頓、拜登、紐森等中左“第三道路”政治領袖,秉持溫和中庸、務實妥協、漸進改良、溫和穩健、製度法治秩序、公共責任、公民社會、經濟活力理念,是那些文化基因的最新實踐。有趣的是,三位美利堅文明火炬手,無一為盎撒、荷裔血統——文化基因源遠流長,勝過血脈,普惠人間。
四百年後,經典蒙塵,無人問津。川普、萬斯根本不信,激左民社毫不在乎。兩極肆虐,擊穿底線,國已不國,美利堅國族失去自我認同,早已不再是政治競爭與多元憲政。篇幅所限,容當續說。國運多舛,世運縹緲,希望何在?請看新係列下集《誰的美國? | 川普時代-1》。
我是風鳴,歡迎留言評論,記得訂閱轉發,感恩打賞支持。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