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躺平:政府停擺關張 仇恨政治死結?| 川普時代-1

風鳴拾夕 (2025-10-15 09:44:06) 評論 (6)


十月,美國政府停擺關張。國會兩黨僵持不下,緩解無期。問題複雜,有門檻,頭緒多,我們逐條拆看,全網獨家,記得訂閱轉發,最好先看完。

本集開始《川普時代》新係列。前個三集係列《萬斯接班》,縱覽嘛噶來龍去脈,本係列拆說川普現象的國內與國際曆史環境。本集從政府關張切入,審看當今仇恨政治。

美國躺平,政治經濟財政混亂,是罕見窗口:觀察美政如何運作,理解當下亂局危機。三個問題,逐層剝離:聯邦政府又停運,症結在在哪裏?會有怎樣的結果與後效?仇恨政治怎樣導致美國腦癱?



關張僵局

兩黨談不攏,預算青黃不接,於是聯邦政府停擺關張。按法規,聯邦用錢必須眾院過半、參院60席、總統簽字,缺一不可。財政事大,必須謹慎,需兩黨支持,協商妥協解決分歧。

說“又”關張,因為不是第一次。自從仇恨政治之父金格裏奇發明了這種焦土血拚內鬥戰法,總共已有四輪、六次。川普獨占兩輪、三次,與彈劾次數一樣占半。食髓知味?

1995-96年,時任眾院議長金格裏奇逼迫克林頓總統大幅削減支出、七年內實現預算平衡,歸零教育、健康、社會福利等公共投資。政府兩次關張,先後5天、21天。克林頓寸步不讓,金格裏奇完敗,不得不接受總統預算案。克林頓民望飆升,乘勢贏得連任,並很快連續三年平衡預算。之後,金格裏奇捉奸彈劾複仇,仇恨政治時代降臨。

金格裏奇之前,也曾有斷錢關張的風險。1990年,國會共和黨人反抗布什增稅,造成周末兩天多停擺。但以往預算分歧,都以妥協讓步迅速化解。裏根三次通過提前談判、臨時撥款和預算妥協避免斷供,基本未影響政府運行,垂範協議解決預算爭議。國是至重,豈敢造次?

後金格裏奇,2013年,T克魯茲驅茶黨大鬧預算,要撤銷、凍結奧巴馬新醫保法ACA。關張16天,茶黨敗退,民意再次歸咎共和黨。民主黨人奮鬥20載,終於單獨通過立法,公共醫保終成美國現實。反對派坐立不安,耿耿於懷,讓川普恨愛交加,難以自拔。

2018、2018-19兩次關張,共和黨全麵控製白宮與國會兩院,川普卻無法獲得預算支持建他的所謂邊境大牆。川普輸民意,連參院保守共和黨都不支持他。其間,共和黨大輸中選。關張總天數3+35+這次,近兩個月,遠超前例天數總和——就要幹票大的。

川普十年,大刀闊斧破壞、強拆聯邦政府。共和黨除了兩度巨幅大減稅外,正經立法基本一事無成。兩次執政之間,他操控威逼共和黨阻撓拜登執政,屢次蓄意攪亂預算談判,財政隻好接續舊賬、補補貼貼,甚至不惜讓美國信用降級。不聽我的就得死。

2025年,川普共和黨再次控製白宮與參眾兩院,強行通過《大美法案》,執意大幅削減公共支出,為實施《項目2025》騰錢,倒貼大減稅、反移民。不過,撥款歸撥款,預算歸預算,大美財政仍需國會財政年度預算批準。

九月底,財年結束,兩黨預算大戰再起。共和黨圖謀砍萬億級支出,包括ACA-Medicaid。廢不了ACA,就斷錢餓斃。預算戰全麵打響。

問題嚴峻:聯邦ACA補貼年底自動到期,如不補缺,將損及數千萬人,低中收入家庭負擔加倍。。這不是單純黨爭運作:貧困紅州更依賴ACA,接受補貼的升鬥小民75%在川普選區。連川黨眾議員議員MT格林、參議員J霍利和許多紅州官員都連續發聲,堅決反對廢減醫保。

諷刺的是,紅區選民緊跟川普,把作踐ACA玩成仇恨文化。許多嘛噶人享受著ACA醫保補貼、醫療擴補、子女擴保,卻大反特反“奧巴馬醫保”。或無知或故意,總之應聲川普,對自家生命線的開明政策恨之入骨,情緒身份政治徹底取代理性利益博弈。

醫保是大事:美國人均醫療費用是發達世界的兩倍,而平均壽命卻墊底。民主黨陪玩不起,堅決反對大砍醫保,願意討論其他預算條款,但延續ACA補貼是紅線。共和黨則提出,用臨時支出法案CR維持政府運作:先通過CR,再談ACA。相持開始。

9月30日午夜,財年大限過,關張開始。參院不停投票,次次落空。縱有3席搖擺民主黨幫忙,仍差4票。那三席兩邊都投,民主黨補充預算案也通不過。完全僵住了。

怎麽解?焦土血拚遭遇頑強抵抗,誰先退讓?政府躺平,對誰政治傷害更大?雙方誰能打贏這場民意公關戰?

情理斷檔

民主黨參院領袖舒默說:談吧,無需非此即彼。共和黨回應:沒什麽可談的。川普玩硬的,一路怒吼,先拒絕與民主黨會談,後雖見麵,卻談不出臨時協議妥協方案。於是重手高壓,大批解雇,賴賬拒付拖欠工資。其毒辣,史上未見。

表麵看,雙方各有算計,你不仁我不義,你初一我十五。共和黨推所謂“幹淨CR”,說先結束關張、複業,ACA回頭另說。聽著理性,實為設陷:讓對手失去最後籌碼,兩手空空。川普和共和黨極其透明——就是要熬到補貼過期,讓其無疾而終。

對民主黨而言,這是守住醫保底線的最後關口。一旦CR通過、停運解除,將再無談判杠杆。這是民主黨迄今對川普2.0最激烈的反抗,也是場豪賭。政府持續關張、影響民生,民主黨或需分擔、甚至承擔責任。硬扛有風險,但從民意和政治收益看,值。

目前看,民主黨仍相當團結,誓要硬扛到執政黨內部反彈、堅持到川普撐不住民意抗議壓力而退讓。

KFF本月追蹤調查:78%國人支持繼續ACA補貼。關張民調也已顯著傾斜:

- 經濟學人/yougov 10月6日:41%歸咎川普-共和黨,30%歸咎民主黨;

- CBS News 10月3日:川普-共和黨39%,民主黨31%;

- 華盛頓郵報 10月1日:川普-共和黨47%,民主黨30%。

川普與共和黨不為所動。斷預算、關政府玩了30年,似乎次次必循同一定式:斷供泄憤-廣遭眾罵-認栽讓步三部曲。詭異且諷刺的是,每次過後,國人都迅速遺忘。

剛剛,媒體披露:川普白宮與國會共和黨已在商討謀劃醫保妥協談判策略。關張第十四天,馬上進入第三周。妥協讓步,民主黨想必樂觀其成。

醫保關張,事關數千萬人的健康與生計。雙方對峙,川普淩駕。兩任內,兩波、三次關張,就要亂拳打死老師傅。政治素人無需政治機巧?滾刀肉玩政治不在話下?非也,非也。前兩次關張,川普第一次沒贏,第二次大輸。沒贏那次,更耐人尋味。

2017年,川普要廢奧巴馬的“DACA追夢人”保護令,民主黨要求納入預算談判,一並解決。關張三天後,川普自稱贏。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承諾“之後討論DACA”,民主黨撤回了要求。當然沒有“之後”,但DACA問題卻立住、釘死,誰也不敢再隨便觸碰。

從純經濟價值和國家利益看,DACA群體是淨資產而非額外負擔。終止DACA隻會造成額外經濟社會成本。DACA全稱“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s 童年來美暫緩遣返”,條件是16歲前無證入境、在美長大、連續居住、無犯罪記錄、在學或已畢業或服役退伍。獲批者特允工卡、社保號、駕照,每兩年續期,暫不允移民、入籍。

約80萬DACA人英語流利、文化融入,多數有學位、職業技能,廣泛就職於醫療、教育、科技、服務等關鍵行業,創業率也高於普通人。他們繳稅,卻無資格領取福利,仍為社保和醫保係統單向貢獻。美國淨賺。

若強行驅逐,將造成:關鍵行業有效勞力銳減、聯邦與地方稅基縮小、數十億教育培訓成本打水漂、大麵積人道危機、政府服務與企業成本上升、社會效能流失。廢不了,也不解決,於是拖到現在,時長堪比阿富汗戰爭。

治國理政與經營管理、持家過日子一樣,不能隻泄欲不算賬、無事生非自損賠本。高素質精壯人口,是各國爭搶的稀缺資源,尤其在出生率低迷的發達社會。政商兩界同源同理:先做人,再經事。嚴重失信、心術不正、動輒腦抽的蠢貨奸雄,誰敢再信?

信任透支

共和黨至今未形成DACA共識。2020年,最高法院裁定,川普廢止DACA程序違法。川普重手反移民、殺雞儆猴,雖影響到個別DACA人,但聯邦法院仍提供保護,暫時有驚無險。反DACA不合法理情理,失道寡助。

八年前,川普第一次關張投下深長陰影,麥康諾首開最高層當權者出爾反爾、食言自肥先河。自此,共和黨人跟從川普,變本加厲翻臉毀約,大鬧立法。最惡劣者包括:2023年上半年債限鬧劇、年底毀約邊境-移民與援烏款立法協議。眾院川黨一票動議,罷免與拜登妥協的本黨議長麥卡錫。參院公然撕毀與拜登的談判協議——隻因川普號令“不準讓拜登日子好過、連任成功”。仇恨政治針對人群,川普仇恨針對個人。

援烏款拖了大半年,俄軍連連得手,烏軍犧牲攀升。拜登先後推動兩次邊境-移民立法遭挫,卻被憑空誣為禍首,連低俗民主黨人和左媒也學舌附和。倫理情理法理何在?

此次關張無期,因雙方相距太遠,似乎難有交集。民主黨人基於對方前科,不相信共和黨有誠意、能像成人一樣談事。去年,民主黨恐川普棄拜登,大選完敗,民意早已跌至三成穀底,所以更耗得起。就撐著,讓共和黨自家坐實“反醫保元凶”,壞事變好事。

關張並非川普強項,無論他是否在乎,硬牌拚是自辱。無限拖延行不通,泄欲過後,仍得收拾。社會輿論、政治金主、地方政府都反對聯邦長期停運。共和黨隻圖取悅川普,除了反對ACA補貼外,別無主張。執政黨無主張,隻反對,算哪門子執政?

其實,並非沒有妥協之路可選。雙方完全可以商定:先通過2個月短期CR,延續ACA補貼至2026財年,設定明春時間點,從容談判完整預算。技術可行,兼顧雙方訴求,裏子麵子皆可兼得。為何不做?共和黨不敢,民主黨不信。

共和黨若要克服恐懼,隻有兩條路:或死等川普泄欲後不應,或破釜沉舟反抗川普。黨人兩難,賭注是2026中選——硬核川黨敢憑本選區票倉穩死杠,但搖擺選區溫和議員賠不起、陪不起。更陪不起的,是經濟社會發展與國民健康保障。

執政黨若玩忽職守、不顧民生,不在乎國民死活,不僅拖經濟、傷人口,也自損政治資本。雖泄欲一時,卻拖不下去。無論川普想玩容易還是高難,總得解決。

很清楚,政府關張,美國躺平,並非因經濟重傷、財政肌無力——而是仇恨政治導致腦癱。不是政策爭端,是理念零和。仇恨當道,國無寧日。

聯邦政府關張,恰逢十月諾獎季,川普索要諾貝爾和平獎再次落空。路透、衛報、挪威《今日商業報Dagens Næringsliv》報道,川普親電前北約秘書長、挪威現任財政部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冷拜訪聊挪威的“關稅待遇”,特別提到“想要諾貝爾和平獎”,強調自己“應得”。

9月30日,財年除夕,川普無由召集全球美軍將領,訓斥叫罵70分鍾,喝令美軍必須操練內戰內行,立即拿都市居民練手。他已從紅州調兵鎮壓多個藍州都市,遭聯邦法院阻止。川普對八百將軍咆哮:“如果我今年沒獲諾貝爾和平獎,將是對我國重大侮辱!”

10月10日,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馬哈都María Corina Machado,表彰她推動民主轉型。白宮抗議,通訊主任張振熙Steven Cheung稱:“諾貝爾委員會悍然把政治置於和平之上。”普京也譴責諾獎委,並盛讚川普“對和平的貢獻”,川普發更:“總統先生,非常感謝啦!”

鎮壓,諾獎,都比國泰民安、國強民富更重要?

軍國滔天

媒體提問“怎樣看川普持續索獎運動”,和平諾獎委主席Jørgen Watne Frydnes如是回答:“遵循諾貝爾遺囑,諾獎委隻選勇氣與正直。”

遺囑明定和平獎三標準:促進博愛親善,削減軍備,和平解決爭端。自由活在和平之下,是正直善良人類共同信念。哪個諾獎委員下得去手,投票選個刑事罪犯、普京暗娼、派蒙麵軍警無端抓捕本國和平居民的霸王龍頒獎?

川普增加軍費,核武競賽,對內用兵動武,法辦政敵、私敵,單邊利益外交,同情縱容侵略,發動關稅世界大戰,製造全球緊張,脅迫索獎。軍國滔天,厲政滾滾,怎麽獎?

川普命令國防部動用備用款為軍人發薪。大關張、大裁員,不準耽誤他實施軍國厲治。川黨眾議院幹脆敞開放假,繼續怠工。兩黨分工:共和黨實施武厲,民主黨維護醫保。精神分裂,政府腦癱,政治危機,唯有鎮壓不停擺。稅銀公款養私軍?

別的且不說,開天辟地第一回,美國總統命令軍人槍口對內!怎麽會走到這一步?!

兩極對危機的禍根各有奇怪妙論:極右稱“對極左暴恐,必須武力鎮壓”;激左怪罪“新民主黨加劇貧富分化”。都在誇張。激左鬧事,多毀物,不殺人。法院不允川普鎮壓,因為沒有暴恐證據。川普威脅援引《叛亂法》,被指接力納粹“國會縱火案”。平心而論,政治暴力向為極右特色,“極左暴恐”純屬子虛烏有——這都有案可稽,黑白分明。

再看激左妙論。從克林頓到拜登,新民主黨第三條道路並非權宜苟且,而是承襲揚基盎撒文明、實踐肯尼迪理性良治願景。解放資本、促進創新創業,回歸經典美利堅,契合發展富民的時代精神。克林頓政綱核心,就一句話:“It’s the economy, stupid! ”

川普複辟,並非因為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大選前一周,《華爾街日報》說,“無論誰當選,都接手拜登繁榮”。連川普都不敢否認承認經濟榮景。因他大減稅和大瘟疫人禍天災造成的通貨膨脹,已被拜登政府有效控製。物價回落,就業穩健,卻硬被激左罵成“經濟失敗”,硬被川普罵成“政治災難”。其實,都對經濟不感興趣,隻要政治權力。

後林肯一百多年,裂國危機不再,曆經重建、經濟危機、世界大戰、戰後繁榮、民權國建、冷戰競爭、經濟理論與政策演進,一切的一切,都指向同一主旨:專注於發展產業、創造財富與高質就業,以更強國力服務國民,發揮美國優勢,跑贏和平競賽。

肯尼迪力主大減稅,釋放資本活力。他說:潮漲浮起大小船。接任JFK的約翰遜與後輩克林頓前後度實現財政盈餘。克林頓經濟發展優先,抵抗金格裏奇仇恨政治,維持妥協合作,確保社保不破產,領導首創環保與互聯網兩大新支柱產業,相機推進醫保改革(雖敗猶榮)。他治下連續三年財政盈餘,堪稱當代勤政典範,怎麽評價都不為過。

等等,不是說政治危機嗎?怎麽又扯到經濟?經濟的盡頭是政治,還是政治的盡頭是經濟?這場國亂的性質與緣由,到底是經濟,還是政治?

階級鬥爭

貧富差距是現實問題,需要政治解決:大選競爭,政綱政策,妥協漸進。煽動階級對立、搞階級鬥爭、玩仇恨政治,可以造勢,卻不解決問題,隻會加大貧富差距、加深社會撕裂。無論運動還是政策,都需要合情合理合法,情理法不彰,經濟、政治全亂。

經濟並不決定總統大選結果。1952、1968、2000民主黨三次敗選,經濟都超好。2016、2024,經濟也遠好過前任。經濟可以影響、但並不決定政治,政治本身決定政治。克林頓兩次當選,都與首富佩羅分流共和黨票有關,而非經濟決定。戰後民主黨敗選,無一不是因為分裂、內訌、互殺。1952,1968,1980,2000,2016,2024,絕無例外。

套用19世紀政治經濟學,解釋不了全部美政。所以,政治的歸政治,經濟的歸經濟。

21世紀的經濟禍亂,始自小布什庸政。之前德州州長任內,他搭克林頓經濟順風車,表現尚可。作為總統,他是十足敗家子:瘋狂大減稅,財政盈餘揮霍殆盡;無端解綁金融監管,製造房市次貸泡沫、引爆大衰退,失業潮、破產潮席卷;反恐戰爭無限無期,財政赤字與國債徹底失控。

布什玩政治,不惜犧牲經濟,當然敗國。激左卻拒絕正視這一史實,為了奪權,無端妖魔化富國強民改革創新的新民主黨人。荒謬絕倫,流毒至今,左媒學舌,左民跟風。用激左政治反對穩健經濟,用階級鬥爭煽情底層民粹,果然百發百中,一抓就靈。

布什劣政引發民意反彈,奧巴馬上台救市、通過俗稱”奧巴馬醫保“的《平價醫療法案ACA》,觸發左右激烈反應。2009年春,右翼“茶黨”運動爆發,攻擊銀行救助、稅收“大政府”,數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奧巴馬當選及其所有經濟政策。

兩年半後,左翼發起“占領華爾街OWS”。2011年9月起於紐約,10月蔓延全國、全球,成千上萬人抗議資本貪婪、奧巴馬救市、貧富不均、“資本滲透建製”。火種來自加拿大,骨幹為無政府主義者,吸引各界同情。皮尤當年10月民調:39%國人支持占街。

左右兩大民粹運動,相繼政治化,矛頭齊指“建製”,公信崩塌。共和黨借勢擴張右轉,進國會的茶黨人成為右翼骨幹。占街則成了民社黨和綠黨的絕佳平台。幾年後,兩波運動終於引發桑德斯民社、川普嘛噶兩極怒潮,民粹主義成為時髦政治語言、時代精神。

2016年大選,川普蠻力碾壓建製共和黨,民社黨、綠黨合力吊打建製民主黨,川普以少數票當選。2024年,兩極意猶未盡,重燃舊火,川普成功複辟。

鬥爭主義來自舊世界,不是美國貨。美國有階層,更有種族、民族、宗教、政治等一大堆別的。分歧、衝突、對抗時有,有效解決之道是民主共和聯邦政治機製——和平化解危機,漸進修補改良,避免分裂、內戰。

殊不知,美國不似舊世界,階級鬥爭從前一直不是政治文化主題。炫富、賣窮都上不得台麵,勢不兩立更從來不是主旋律。總統是全民總統,政府服務全體國民,沒有富人軍隊鎮壓窮棒子,也沒用窮人造反消滅為富不仁。

美國的統治精英,有各層各地各路各色人等。富豪裏有惡棍,也有賢人;底層既有正直善良,也有無賴野蠻。有好左好右,唯獨沒有好的極端。極端激進非美、反美,像惡變癌症一樣擴散、侵害,極難阻止、根除。

這些並非空洞淺薄的標簽,而是立國之本。階級、種族、宗教、黨派雖皆存在,但若肆意分裂,必遭不齒。“人人生而平等”、“我們合眾國人民”、“民治民享民有的政府”,都無關族群門派。主權在民、有教無類、一人一票,這些信念生死攸關。

若毀掉信念共識,拿什麽發展經濟、維持政治?兩極政治陰盛,經濟主流焉不陽衰?鬥爭至上,仇恨政治豈能不雞犬得道無法無天?

仇恨政治

庸政劣政毀經濟,流年不利養惡政,讓野心家趁火打劫,反美主義乘虛而入。激左民社兜售19世紀政治經濟學“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普羅階級政治,川普嘛噶強推超人哲學,用20世紀法西斯納粹邏輯改造美國,都是玩仇恨政治,以謀一己之利、一黨之私。都不是好政治,更非好經濟。

經濟建設需穩健從容,經濟破壞隻需一輪昏政;政治仇恨靠造謠煽動,仇恨政治隻需惡棍得勢。斷章取義、嘩眾取寵是有效手段,路徑依賴、潛移默化是險惡目的,民粹野火一旦燎原,極難撲滅。

金格裏奇首創“焦土式政治”——把對手當成“國家的敵人”;拒絕妥協,把政府關門當作政治武器。徹底打破了戰後兩黨的基本默契:在選戰中可以鬥,在執政上要談。

川普則把金格裏奇的那套推到極端:妥協當軟弱,把政治談判當作房地產交易,用“贏”和“輸”的零和思維取代“共識”傳統。但美國製度從來不靠“贏者通吃”,而是談判、交換、妥協、讓步。所以,每次玩“焦土”,民意都不買賬。美國人厭惡走極端,不管是來自左還是右。最後總是回到中間——美政真正的重心。

看當下仇恨政治,有五大動力:一,白右恐懼失去多數統治;二,邊緣激左覬覦最高政權;三,政治精英姑息極端失責;四,學術媒體腐敗貪婪失德;五新選民信念遊移搖擺失序。個個都值得展開細說,但篇幅有限,留待後集。

說亂美國,惑亂民心,趁亂奪權。川普厲政,有點續貂尼克鬆當年用“法治”迎合“沉默大多數”厭惡激左鬧事。區別是:尼克鬆勵精圖治,後來以超六成選票和49州的巨大優勢連任。若非水門,他堪稱卓越總統。

那時的兩黨精英,多是溫和務實愛國的盎撒人。今天,盎撒人幾被整體清盤,徹底逐出行政、司法、立法、媒體四大。非盎撒、假盎撒、敗類盎撒全麵統治美國,爭相極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揚基文明奄奄一息。

始作俑者,首數川普一人、共和一黨:川普個人怨恨,共和黨種族階級深仇,嘛噶川眾動力。《經濟學人》最新民調發現:共和黨選民裏,七成支持派兵鎮壓藍州大都會,六成多支持法辦川普政敵,三成多支持把反川選民驅逐出境,半數支持切斷聯邦資助他個人不待見的地方政府和博物館展品。壓倒多數的獨立選民反對把政府用於川普泄私憤。

麵對潑天仇恨、文明衰亡,兩黨精英各玩各的,朝野默許沐猴而冠。共和黨人近乎全跪,任由予取予奪。民主黨人高歌“他們苟陋,咱們苟嗨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活要麵子死受罪。於是,極端野蠻肆虐,邊緣沉渣泛起,類人一族猖獗。

政客們愛惜羽毛,政治肮髒下流,政治危機深重,停擺關張順理成章。

其實,判斷政客、政府優劣很簡單:服務經濟發展的,是良治;綁架奴役經濟的,是惡政。大半個世紀裏,美國隻有兩派:傳承盎撒政治、專心發展經濟的溫和務實愛國派;毀滅盎撒文明、破壞經濟發展的激進極端反美派。今天還口口聲聲左右,弱爆了。

憲政體製的核心目的,正是防止煽動民意、製造仇恨的極端政治。開國元勳很清楚:一旦政治淪為“正義對邪惡”鬥爭,就會吞噬共和。

經濟社會問題靠政治調節,不能任由絕望政客劫奪、霸淩。兩極鏡像,嘛噶強拆選民生計保障,激左妖魔化繁榮原動力,都用不擇手段用仇恨政治取代經濟社會秩序,靠無知與憤怒愚弄選民、操控輿論政情。溫和務實派隻能插空優化調節增富、漸進推動改革。

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國人,把“移民”“精英”“富翁”打成“公敵”,把建製體製誣為“背叛人民”,把經濟共生、政治共和改成“我們對他們”——無論左右,都是用道德戰爭分裂國族那種簡單粗暴都腐蝕公共理性,都是民粹毒酒,隻顧熱賣,不管代價、不顧後果。

仇恨政治是川普時代的標誌,也是劣政敗國戰車。那麽,盎撒人怎樣步步被逐出,美利堅文明怎樣被步步侵蝕?請看下集《川普時代之二:保守主義》。

我是風鳴,咱們評論區見。記得訂閱轉發,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