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最美的小城, 布魯日

簡單 (2025-10-07 08:03:49) 評論 (6)
荷蘭和比利時是歐洲小國,也是旅遊資源小國。九月初的的荷比之旅,布魯日卻大大令人驚喜。那些優雅的中古世紀建築,古老清澈的運河,幹淨的石子路(雖然走起來擱腳但十分有穿越感),日夜漫步都安全的小街窄巷... 絕對稱得上西歐最美的小城(我見過的)。

布魯日於1128年獲得設立城市的許可狀,很快建立新的城牆及運河。1134年的一場暴風雨塑造出了一條天然海道可通往茲溫(Zwin)而達北海,天時地利開啟了布魯日成為歐洲北國的繁榮之路。13-15世紀是巔峰,成為是整個歐洲兩大商貿強權之一(南有威尼斯,北有布魯日),貿易金融文化並盛。

布魯日城由兩條大運河圍起來,呈鵝蛋形。其中的古城由北部的長河9Langerei)和聖安娜運河(Sint-Annarei)連接三條小運河(Gouden-HandreiSpinolarei,Groenerei)緩緩向西南伸展,到比貞修道院(Begijnhof)附近縮小,形狀如蛋黃。市場廣場(Markt),城堡廣場和知名的教堂就在蛋黃中心。



歪打正著,選擇了老城北邊的民宿(不知道如此安靜) ,窗外就是聖安娜運河,幾步之遙就是另外兩條小運河,這一帶幾乎沒有遊客,但步行到老城中心的市場廣場也就10分鍾。住三天,因為天氣多變,一會兒雨,一會兒晴,沒有坐船,,索性慢慢地用腳步欣賞這座中古世紀美麗小城。

戈登漢運河(Gouden-Handrei)和奧古斯丁運河(Augustijnenrei)是布魯日最安靜的運河,幾乎沒有遊客。兩條運河其實是一條,但以奧古斯丁橋為界,分成兩個名稱。她的北端連接長河,南端止於老城外的南邊。

The Lion's Bridge 在奧古斯丁運河上,附近景色混搭而宜人:中古世紀建築和現代居民住宅煙火氣息:











明鏡運河( Spinolarei)最短,非常漂亮,北頭很安靜,底端是範艾克廣場(Jan van Eyckplein)有些遊客 :







範艾克廣場舊稱 Academieplaats 學院廣場,是布魯日繪畫學院 Schildersacademie 舊址所在。廣場上豎立的正是繪畫學院奉為精神領袖的中世紀精神畫家 Jan van Eyck。現在漫步起來切有些詩意,但當時是繁忙的碼頭,船隻和搬運工人川流不息,廣場邊的幾棟房子是當年的關稅所和搬運工會館:



熱鬧的Dijver 河邊有一座不顯眼的建築,一座特殊的學府,歐洲學院,是專門研究歐洲的獨立研究院。1949年又歐盟之父和歐洲知名國家領導人如丘吉爾,保羅亨利領頭成立。學生通常由學校與其國家的外交部共同挑選,雙語教學,學生必須精通英語和法語。在為期一年的課程後,學生將獲得高級碩士學位專注於歐盟法律,國際經濟,歐洲政治。布魯日校園擴大,又買下長河聖安妮橋邊17世紀時的耶穌會(Jesuit college)。







綠運河(Groenerei)和迪河 (Dijver)以及她們之間的玫瑰碼頭(Rosary Quay)最熱鬧,西邊就是兩個著名的市場廣場和城堡廣場,上午10左右大批大批的旅行團源源湧進。下午四點以後,人潮漸漸消失,黃昏前後喧囂褪去,是在這裏漫步最佳的時光:

 
錯落有致的磚造哥德式建築是法蘭德斯伯爵行館,也是布魯日的宗教與政治中樞:
 
 
市場廣場前一棟棟可愛的法蘭德斯階梯山牆屋當年是各種行會。中心的雕塑上是兩個人 Jan Breydel & Pieter de Coninck,一個織工一個屠夫。13-14世紀之交,他們帶領布魯日百姓反抗法國勢力,致使七百年荷蘭語社群的文化主權保存下來:
 
 
 
 
城堡廣場的市政廳,13 世紀開始興建, 15 世紀初落成完美的晚期哥德式市政廳,與隔壁的市民公證所金色雕像截然不同,市民公證所上的都是宗教人物與聖經故事,市政廳上的則是曆代布魯日市長、行會領袖、人文科學藝術家等等。

市政廳一層雖然免費,但需要買票參觀更詳細的市政廳,同時也參觀了市民公眾所,一次把貴族和市民兩大勢力體驗個夠:



北邊的安娜運河到了夜晚更寧靜,難以想象,13-15世紀這裏是布魯日繁忙貿易運輸要道:



16世紀初,曾為布魯日帶來繁榮的茲溫海道開始淤積,布魯日的地位很快就被安特衛普取代。盡管布魯日曆經千年滄桑,但老城保存完好,得以讓我們這些後人見證,可謂是文明進程中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