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南部之旅 (一)–-- 納米比亞(Namibia)

知微的視角 (2025-09-15 12:03:15) 評論 (1)

   (August- September, 2025)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人 --- 坐在家裏想象某個地方是什麽樣子,那裏都有些什麽人,去那裏會發生什麽,以此來斷定那裏絕對不能去?

不幸的是,非洲常常是這種想象的受害者。在我看來,非洲是地球上被誤讀最嚴重的地方。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非洲是貧窮,落後的象征。於是人們把度假旅行目的地放眼於歐美等心目中的文明發達之地。

完成了非洲南部五國之旅,分享的第一點便是對於非洲我們了解得太少,偏見太多。

此行踏足非洲南部五個國家,其中南非與讚比亞隻是途中短暫停留,津巴布韋隻是觀賞維多利亞大瀑布。主要目標是個國家納米比亞(Namibia)和博茨瓦納( Botswana),分別參加兩個旅行團體驗這兩個國家。

A tree branch in the desert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如果你對納米比亞這個國家名字感到陌生,看看這張照片是否似曾相識?橘紅色的沙丘,幹涸的古樹。此景常常作為納米比亞象征出現在雜誌或電腦屏幕之中。我就是多年前看到此景照片後在內心埋下種子,‘將來一定要去這個地方’。

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而且遠遠超越了我的期望值。

A map of africa with a map of the worl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納米比亞位於非洲西南部,西部臨南大西洋,由西向東地質變化多元。

右:綠線為此次納米比亞旅行路線,全程七天,到訪了四個主要區域。

此行之所以將納米比亞作為非洲行的首選,是因它不僅有動物王國Etosha國家公園,還有沙丘和獨具特色的海岸線。

Etosha 國家公園

非洲大陸用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棲居地,納米比亞的 Etosha 國家公園為其中之一。Etosha 國家公園22,270 平方公裏自然保護區(大於北京市麵積)。兩次驅車遊獵(Safari Game Drive) 尋找動物,運氣不錯。

A collage of zebras on a roa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Etosha斑馬數量最多,兩次遊獵遇到足有幾百隻。

A group of giraffes drinking water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長頸鹿是我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它們喝水的姿勢好優雅。

A group of elephants walking in a fiel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大象在 Etosha 公園不多見,我們比較幸運,在第二次遊獵中遇到了若幹隻大象。

A group of elephants and a waterhole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不同種類的動物相處融洽。

A group of lions in a fiel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獅子比大象更為罕見,十分幸運在離開公園那天傍晚看到了這組獅子。

海岸奇景:鯨灣 (Walvis Bay),三明治灣(Sandwich Harbor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非洲旅行的主要目標是看野生動物,而我對動物的興趣一般,兩次驅車於Etosha遊獵 (Safari Game Drive) 足以。

離開了動物王國,來到納米比亞西部海濱城市Swakopmund,它附近的鯨灣 (Walvis Bay)擁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獨特海灘,沙丘。

A collage of sand dune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在沙丘之巔看大西洋;右上:沙丘中的沙灘車;右下:海風:巧奪天工之筆。

換乘沙灘行駛專用車,沿著海灘向沙丘行駛。沙灘車‘崎嶇跋涉’行駛至沙丘頂部。

曾經在多個國家漫步於大西洋海灘,而在沙丘之巔瞭望大西洋還是第一次。海風吹拂沙丘的輪廓如水一般流暢,黃沙映襯蔚藍的大海,好一副自然風景畫,美不勝收。

A sandy beach with water in the distance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這段海灘夾在海洋之間,得名三明治灣(Sandwich Harbor),此海灘舉世無雙。

A collage of flamingos on a beach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鯨灣 (Walvis Bay)的溪流,海水滲入而成,海鹽和其它礦物質將溪流染成粉紅色。右:海濱棲居鳥類的羽毛也染成了粉紅色。

納米比亞沙漠地帶 (Sossusvlei

這裏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橘紅色沙丘群,是納米比亞的象征,也是我選擇納米比亞之行的初衷。

A large sand hill in the desert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進入沙漠區域,穿行於沙丘群之間如同身置電影畫麵之中,魔幻般的感覺。

A group of people walking on sand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我們在這個沙丘群裏攀登至頂。在沙丘上行走十分消耗體力,‘深一腳淺一腳’不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種真實體驗。然而當你累了,不想繼續走下去的時候,你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下山,路是你自己走出來的。

沙子最安全,無論沙丘多麽陡峭險峻,行走其上無需遮擋。摔倒了,爬起來就是了。我是有恐高症的人,行走在沙丘窄路上卻沒有任何畏懼,原來以前趴陡峭山的恐懼都是心理作用。

A collage of a tree and a sand dune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納米比亞沙漠沙質細膩,裏麵混有透明晶體顆粒,色彩會隨著光照強度而變。

左圖清晨光線較弱時拍攝,右圖為中午光線最強上拍攝。色彩真實,毫無誇張,身臨其境時我自己都覺得難以置信。我們幸運碰上了陽光明媚的好天氣,看到了沙丘最光鮮的色彩。

A collage of a desert landscape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旅行途中我最喜愛的一個沙漠營地住宿。

右中,右下:獨立屋和裏麵的房間;右上:屋外供賞景用的板凳和冰箱。

左:屋前的沙漠,令人心靈安靜下來的景色。

那天下午坐在室外,靜靜地觀賞沙漠夕陽美景,枯樹上的鳥在那裏停留了至少半小時。。。人融入大自然之中是如此美好。

人文曆史掠影

旅行途中經過山區(Damaraland),我們在一個Himba部落村莊停留。Himba是納米比亞十三個部落中最著名的一個。他們是半遊牧民,聚居草屋部落。最顯著的特征是女子全身塗抹赭紅色膏,上身赤露。

納米比亞十三個部落各有自己的語言(學校教育和官方語言為英語),Himba部落也是如此。部落裏有一個上過學,能講英語的男孩給我們當翻譯。雖然生活環境簡陋,他們看上去健康快樂。據說過半遊牧民部落生活是一種選擇,我相信還有其它因素存在。

A group of people in traditional clothing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部落首領(Chief) 召集他的兩個妻子(三位女子中左邊兩位)和部落裏的幾個孩子為我們演示了部落禱告儀式。下部小圖:一個女子將她們塗在身上的赭紅色膏抹在我手上,很粘稠,難洗掉。

右:這是我在首都 Windhoek一個戶外集市看到的 Himba女子。即便是來到大城市,她們仍然保持部落習俗裸露上身,城市裏的人對此習以為常。

納米比亞1884-1915為德國殖民地,一次大戰時南非占領納米比亞,1915-1990年獨立之前,納米比亞一直是南非的一個省。這兩段殖民地曆史給納米比亞帶來了白種人。如今納米比亞有6%白人,6.5%混血人,其餘87.5%納米比亞本土黑人。

A collage of women in different pose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城市裏年輕黑人女孩子;中:三位中右邊兩位顯然是混血人;

右:首都Windhoek幾個高中生。

海濱城市Swakopmund  -- 德國人殖民納米比亞時期(1884-1915)建立的德式風格城市。這段殖民史也將一些德國後代永遠留在了非洲。納米比亞有三萬多德國人後裔,主要居住在Swakopmund和首都Windhoek。在Swakopmund市中心不難遇到仍然講德語的德國後裔,Swakopmund至今還有 ‘德國城’ (German Town)之稱。

納米比亞遊客主要來自歐洲,而歐洲遊人中大約半數是德國人。德國人更青睞納米比亞,我的推斷是與這段殖民曆史有關。

A two buildings with window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走在Swakopmund 市區如同行走在歐洲街頭。

在Windhoek兩天自由行對該城市印象良好。人口少,城市比亞洲國家城市安靜,整潔有序,英語像中國普通話一樣普及,人比較淳樸友善,完全沒有不安全感。

首都Windhoek標誌建築,不在這裏停留便等於沒有來過Windhoek。

A building with a steeple and a circular road with cars and a building with a tower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首都Windhoek中心教堂建於德國殖民時期;右:北朝鮮於2014年為納米比亞建造的獨立博物館。最初我還以為聽錯了,經證實確是金正恩家的北朝鮮所建。

看到了首都Windhoek光鮮的一麵,非常期望有機會看到普通人真實生活一麵。於是參加一個三小時的短途旅行團,目標是Windhoek周邊小鎮居住區。

A collage of people in a market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左,中:逛周邊小鎮市場,極為真實普通市民生活場景,這裏的物價比超市便宜很多。

右:市中心的超市,據說一般中低收入的人是不太光顧這裏的。

南非從1915年至1990年殖民納米比亞,實行與南非同樣的種族隔離。

當時Windhoek 中心區域歸屬白人,第一外圍圈是混血人,稱為金色皮膚人(gold skin,第一次聽說還有這種膚色稱呼),再往外才是黑人居住區。

雖然納米比亞1990年獨立後廢除隔離製度,曆史的遺留仍然存在。短途團的車子離開市中心,首先穿過混血人居住區,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混血人住在那裏。再往外周邊小鎮才是黑人居住區,這裏看不到白人和混血人。

A group of people in a small town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周邊小鎮的黑人居住區,不難看出相當部分黑人的收入和居住條件處於社會底層。

A person standing in a desert with bare trees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占到我向往已久的畫麵之中,感恩來到納米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