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兩用或多用我從小就喜歡,仿佛八小時的工資不到四小時就掙了。昨晚在油管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實況,純看,因為我同時在聽音樂。於是聽到了陳楚生在歌手2025上演唱的大夢。
大夢是瓦伊那樂隊吉他手十八的作品,我首次聽到是在樂隊的夏天,瓦伊那和任素汐合作。瓦伊那是三位廣西壯族農民和農民工組成的樂隊,風格兼有流行搖滾,民謠和雷鬼。純音樂角度,我最喜歡他們表演雷鬼,因為特別酷,但民謠風格的大夢,是最打動我的歌。
這首歌唱了一個中國農人的一生,由孩童唱起,唱到老年,然後call back,回到童年,展示輪回,點題大夢,頗有莊生曉夢迷蝴蝶的意味。既然是中國農人的一生,happy ending當然不太可能,甚至過程也很不快樂。所以,瓦伊那和任素汐的演唱,狠賺了些我的眼淚。
陳楚生唱的不錯,但我沒有哭。這一方麵是一首歌最初的衝擊往往是最強烈的,但另一方麵,這樣的一首描寫失意農人的歌,由功成名就,一比賽就得冠軍的陳楚生來唱,和本身是農民,搞樂隊也在樂夏前難以糊口的創作者十八來唱,是很難達到同樣的高度的。因為陳楚生唱不出十八的苦難和無奈。
但是我依然很喜歡陳楚生選唱了大夢,不會認為他故作姿態。我喜歡他的演繹,也聽得出他的情感。這種情感,一方麵也許是他也曾有過他的無奈,感覺到過自身在宇宙中的短暫與渺小,另一方麵,我感覺他有共情力,有悲憫心。
我也許和許多同時代人一樣,鮮少經曆苦難。童年雖有毛時代尾聲,但主要和鄧時代的上升同步,來到美國後大概也算蒸蒸日上。我珍惜我的好運,也絕度不會主動追求苦難。但我永遠不會放棄對苦難的畏懼,也不會放棄對受難者的同情,盡管我可能束手無策,隻能空談。
也許因為這個原因,我對任何有共情力,悲憫心的人都有天然的好感。他們可能是真正做事的成功者或失敗者,也可能如我一般是無能的旁觀者。但有心還是比沒心沒肺好。所以,我對天真的自由派(naive liberals) 永遠心心相印,盡管有時覺得他們真傻,走起極端來甚至可恨。
由聲音回到畫麵 - 那些兵器真的壯觀,雖然我對它們一竅不通。如果它們真有震懾效果 (detterance effect),可以帶來和平,那我要感謝它們的存在。但我總是恐懼它們意味著戰爭。
雖然我對戰爭毫無直接體驗,但我似乎能感受到千萬中國人被日軍殺死前的恐懼,被俄軍在東北殺死前的恐懼,被清軍在揚州殺死前的恐懼,被秦始皇殺死前的恐懼(當然也有被曆代統治者暴政餓死前的恐懼)。我也能感受到烏克蘭人巴勒斯坦人被俄軍以色列軍殺死前的恐懼。以及美國人和以色列人被恐怖分子殺死前的恐懼。
希望那些恐懼隻出現在夢裏,但也不希望那樣的恐懼徹底消失。因為當我的同情心悲憫死了,我大概也死了,我不希望我的大夢如此完結。
2025年9月3日
瓦伊那和陳楚生的大夢和九三閱兵
獨白與呐喊 (2025-09-03 07:47:17) 評論 (2)一心兩用或多用我從小就喜歡,仿佛八小時的工資不到四小時就掙了。昨晚在油管看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實況,純看,因為我同時在聽音樂。於是聽到了陳楚生在歌手2025上演唱的大夢。
大夢是瓦伊那樂隊吉他手十八的作品,我首次聽到是在樂隊的夏天,瓦伊那和任素汐合作。瓦伊那是三位廣西壯族農民和農民工組成的樂隊,風格兼有流行搖滾,民謠和雷鬼。純音樂角度,我最喜歡他們表演雷鬼,因為特別酷,但民謠風格的大夢,是最打動我的歌。
這首歌唱了一個中國農人的一生,由孩童唱起,唱到老年,然後call back,回到童年,展示輪回,點題大夢,頗有莊生曉夢迷蝴蝶的意味。既然是中國農人的一生,happy ending當然不太可能,甚至過程也很不快樂。所以,瓦伊那和任素汐的演唱,狠賺了些我的眼淚。
陳楚生唱的不錯,但我沒有哭。這一方麵是一首歌最初的衝擊往往是最強烈的,但另一方麵,這樣的一首描寫失意農人的歌,由功成名就,一比賽就得冠軍的陳楚生來唱,和本身是農民,搞樂隊也在樂夏前難以糊口的創作者十八來唱,是很難達到同樣的高度的。因為陳楚生唱不出十八的苦難和無奈。
但是我依然很喜歡陳楚生選唱了大夢,不會認為他故作姿態。我喜歡他的演繹,也聽得出他的情感。這種情感,一方麵也許是他也曾有過他的無奈,感覺到過自身在宇宙中的短暫與渺小,另一方麵,我感覺他有共情力,有悲憫心。
我也許和許多同時代人一樣,鮮少經曆苦難。童年雖有毛時代尾聲,但主要和鄧時代的上升同步,來到美國後大概也算蒸蒸日上。我珍惜我的好運,也絕度不會主動追求苦難。但我永遠不會放棄對苦難的畏懼,也不會放棄對受難者的同情,盡管我可能束手無策,隻能空談。
也許因為這個原因,我對任何有共情力,悲憫心的人都有天然的好感。他們可能是真正做事的成功者或失敗者,也可能如我一般是無能的旁觀者。但有心還是比沒心沒肺好。所以,我對天真的自由派(naive liberals) 永遠心心相印,盡管有時覺得他們真傻,走起極端來甚至可恨。
由聲音回到畫麵 - 那些兵器真的壯觀,雖然我對它們一竅不通。如果它們真有震懾效果 (detterance effect),可以帶來和平,那我要感謝它們的存在。但我總是恐懼它們意味著戰爭。
雖然我對戰爭毫無直接體驗,但我似乎能感受到千萬中國人被日軍殺死前的恐懼,被俄軍在東北殺死前的恐懼,被清軍在揚州殺死前的恐懼,被秦始皇殺死前的恐懼(當然也有被曆代統治者暴政餓死前的恐懼)。我也能感受到烏克蘭人巴勒斯坦人被俄軍以色列軍殺死前的恐懼。以及美國人和以色列人被恐怖分子殺死前的恐懼。
希望那些恐懼隻出現在夢裏,但也不希望那樣的恐懼徹底消失。因為當我的同情心悲憫死了,我大概也死了,我不希望我的大夢如此完結。
2025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