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2019
大家好並祝所有同學父親節快樂!早上幹點活時再次聽了一遍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著名的自新大陸交響曲“From the New World", Op. 95, B 即他的第九交響曲。因為母親喜愛西方古典音樂所以自小就聽過這首曲子。此曲為德沃夏克在1890年時受聘出任美國國家音樂學院院長期間被紐約黑人音樂所震撼和影響,以及身處異國的思鄉情,有感而作,於1893年完成。全曲分四樂章:第一樂章為慢板,低音提琴緊接法國號進入美國黑人音樂弦律的粗獷和隨意,但我感覺還是波西尼亞音樂風格為重;第二樂章為最緩板,英國管奏出有名的思鄉曲(而後成美國名曲而流行)憂柔寄情;第三樂章為諧謔曲,以快板開始並持續進入生動活潑的強快板,為典型的波西尼亞民族曲調,輕鬆歡快!;第四樂章為強快板,以銅管開始再現第一主題,激昂的進行曲為人們所牢記,令人震撼!每次靜聽第二樂章中思鄉曲及最後一樂章中主題都被深深打動!這是一首為美國人所喜愛的一首交響曲,由於曲調中融入美國黑人音樂,在美公演轟動一時,美國曾驚呼其為美國的第一首交響曲!為一不朽名作!
6—30-2019
西方古典音樂家的被尊為神級人物隻有三人,即巴赫,莫紮特及貝多芬,半人半神級有七位,這前十位不朽的作曲家中隻有俄國的柴柯夫斯基是非德國人,其後為天才及超群級別,而捷克就有三人列入前五十名(德沃夏克12,斯美塔納45及亞那切克48),這是讀過的一本古典作曲家前50名排行榜及他們1000部作品所提到的。至今不再有作曲家能超過這些人在18~19世紀時西方古典音樂的巔峰時代。聽音樂自然要讀一些名家傳記,看過幾本有介紹貝多芬的,但最喜歡還是這本276頁的圖文並茂的貝多芬誕辰200周年紀念集,不失為飯後茶餘反復閱讀的一本好書,其中精美的18,19世紀的插畫最為我所愛,及大量原稿原因照片,通俗易懂的文字及記載為各階層人物價接受。網上10刀以下都有賣的,我這本數年前二手店7刀淘的!另附上兩幅今天收的小畫。
7-5-2019
大家好,今天是7月4日美國國慶日。大女兒全家在中國度假,小女兒在歐洲旅遊,我們老倆口一早就去了Michigan City Central Beach, 近日連續高溫今天又達到90華度,我還帶上了金屬探測儀,上圖是我上午的收獲。下午在家聽了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即田園交響曲,這是我最愛聽的專門以寫自然景觀來抒情的兩首古典樂曲之一,另一就是意大利Vivaldi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貝多芬共寫了九首交響曲其中為人所熟知是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及第九歡樂頌。第五命運和第六田園同完成於1808年夏,當時貝多芬已失聰多年,命運的完成可以說是其一生的寫照,與命運的抗爭貫穿全曲及最終的勝利,讓人感受到一種不可言喻的震撼與感動!其第三及第九交響曲亦有相同震揻之感。但他在第六田園則表現的平靜如水,抒發的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情感,美如詩畫,娓娓動人!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反差和性格鮮明對照的樂曲,真是隻有神才能做到!貝多芬對田園其中每一樂章都確定了標題:“1.不太快的快板,到達鄉村的愉悅感受;2.極活潑的行板,溪畔小景彰顯大自然美景;3.快板,鄉民們歡樂的聚會;4.快板,突來的暴風雨;5.小快板,暴風雨過後的一切恢複和人們感恩的情緒。”這次在家聽的是唱片,所以分樂章聽的,每一樂章聽了兩遍,由於不看視頻,所以聽時配合看了文字講述,又是另種認識。
7-28-2019
提起法國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我們就會立刻會想到他的鋼琴曲"月光"(Clair de lune). 家裏孩子有學鋼琴的,都知這是必練曲目之一。十九世紀下頁的法國,以畢索羅,德加斯,莫奈,雷諾阿等一大群年輕畫家發展了自詡為印象派畫家並將一個繪畫流派發展到頂峰:即我們現稱的印象畫派。在藝術上,文學,繪畫及音樂總是相互影響的,所以生長於同期法國文化環境中的德彪西的音樂創作也帶有濃厚的此色彩,他被世人稱為第一個印象派作曲家。我今天又反複聽了兩遍他的月光,曲全長58分鐘。全曲旋律簡單隻有幾個小節反復充於全曲,靜下心來聽這首曲正如看莫奈的畫,有一種蒙矓和融入的感覺。德彪西在這首鋼琴曲中如同印象畫中色彩的處理,這是一種陰影!讓人在迷霧中感到平和安靜,沒有起伏,沒有盡頭,貌似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 也不知帶你到何處?!而實際效果恰恰是在讓你抒發自己的情緒與情感!這是我聽他這首曲子的唯一感覺,對我的作用是讓我平靜下來進而內心沸騰,而感覺到了自己!我最欣賞這個聽眾的評語(見我劫屏的最後一行):奇妙:當我高興時聽這是歡快的曲子,當我悲痛時聽這是悲哀的曲子。正中我下懷!
7-15-2019
比起高貴難懂的巴赫,音樂天才王子的莫劄特,桀驁不馴的貝多芬,多愁善感的柴柯夫斯基可以說是世界公認的德裔音樂巨匠以外的最受歡迎與熱愛的作曲家。他是管弦樂大師,其作品旋律優美,浪漫多情但悲觀,是唯情論者!他的悲劇式人生,使他在53歲就辭世了,但他的音樂作品充滿了俄羅斯民族特有的浪漫與多情。寫了以上幾句是由於今天又看了一遍柴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之一: 天鵝湖。他的天鵝湖(1876),睡美人(1889)及胡桃夾子(1892)是當今世界上聲譽最高演出最多的芭蕾舞劇。天鵝湖我看過多個舞團的版本,最喜歡還是 the virology 舞團。 我們都知道故事情節,這是一個優美空幻的童話愛情故事,但柴以其特有的靈感,異常豐富的感情,細膩以至癲狂的感覺,寫出這部音樂劇,將其個人性格和人生創傷及對所夢想的生活融入舞劇其中,觀後如同讀一部小說,不言而喻!補言,晚上回家自己又花兩小時重看了一遍這部芭蕾舞刡,隻一詞形容:如癡如醉,不可言喻的滿足!建議有條件找到這個the Kirov Ballet 劇團由Yulia 主演白/黑天鵝的1991年版本,一定要享受一下!比較其他國家演出的天鵝湖,還是俄羅斯人詮釋和理解柴柯夫斯基的作品最深最好。這巳不是舞功與技巧的層次,已不是肢體語言的表現,這是心靈的表演。這版本我自2014年開始每年要看數遍,還覺不夠!
幾個音樂隨筆的舊帖
Zliang1104 (2025-08-20 12:55:32) 評論 (0)6-16-2019
大家好並祝所有同學父親節快樂!早上幹點活時再次聽了一遍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著名的自新大陸交響曲“From the New World", Op. 95, B 即他的第九交響曲。因為母親喜愛西方古典音樂所以自小就聽過這首曲子。此曲為德沃夏克在1890年時受聘出任美國國家音樂學院院長期間被紐約黑人音樂所震撼和影響,以及身處異國的思鄉情,有感而作,於1893年完成。全曲分四樂章:第一樂章為慢板,低音提琴緊接法國號進入美國黑人音樂弦律的粗獷和隨意,但我感覺還是波西尼亞音樂風格為重;第二樂章為最緩板,英國管奏出有名的思鄉曲(而後成美國名曲而流行)憂柔寄情;第三樂章為諧謔曲,以快板開始並持續進入生動活潑的強快板,為典型的波西尼亞民族曲調,輕鬆歡快!;第四樂章為強快板,以銅管開始再現第一主題,激昂的進行曲為人們所牢記,令人震撼!每次靜聽第二樂章中思鄉曲及最後一樂章中主題都被深深打動!這是一首為美國人所喜愛的一首交響曲,由於曲調中融入美國黑人音樂,在美公演轟動一時,美國曾驚呼其為美國的第一首交響曲!為一不朽名作!
6—30-2019
西方古典音樂家的被尊為神級人物隻有三人,即巴赫,莫紮特及貝多芬,半人半神級有七位,這前十位不朽的作曲家中隻有俄國的柴柯夫斯基是非德國人,其後為天才及超群級別,而捷克就有三人列入前五十名(德沃夏克12,斯美塔納45及亞那切克48),這是讀過的一本古典作曲家前50名排行榜及他們1000部作品所提到的。至今不再有作曲家能超過這些人在18~19世紀時西方古典音樂的巔峰時代。聽音樂自然要讀一些名家傳記,看過幾本有介紹貝多芬的,但最喜歡還是這本276頁的圖文並茂的貝多芬誕辰200周年紀念集,不失為飯後茶餘反復閱讀的一本好書,其中精美的18,19世紀的插畫最為我所愛,及大量原稿原因照片,通俗易懂的文字及記載為各階層人物價接受。網上10刀以下都有賣的,我這本數年前二手店7刀淘的!另附上兩幅今天收的小畫。
7-5-2019
大家好,今天是7月4日美國國慶日。大女兒全家在中國度假,小女兒在歐洲旅遊,我們老倆口一早就去了Michigan City Central Beach, 近日連續高溫今天又達到90華度,我還帶上了金屬探測儀,上圖是我上午的收獲。下午在家聽了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即田園交響曲,這是我最愛聽的專門以寫自然景觀來抒情的兩首古典樂曲之一,另一就是意大利Vivaldi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貝多芬共寫了九首交響曲其中為人所熟知是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及第九歡樂頌。第五命運和第六田園同完成於1808年夏,當時貝多芬已失聰多年,命運的完成可以說是其一生的寫照,與命運的抗爭貫穿全曲及最終的勝利,讓人感受到一種不可言喻的震撼與感動!其第三及第九交響曲亦有相同震揻之感。但他在第六田園則表現的平靜如水,抒發的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情感,美如詩畫,娓娓動人!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巨大反差和性格鮮明對照的樂曲,真是隻有神才能做到!貝多芬對田園其中每一樂章都確定了標題:“1.不太快的快板,到達鄉村的愉悅感受;2.極活潑的行板,溪畔小景彰顯大自然美景;3.快板,鄉民們歡樂的聚會;4.快板,突來的暴風雨;5.小快板,暴風雨過後的一切恢複和人們感恩的情緒。”這次在家聽的是唱片,所以分樂章聽的,每一樂章聽了兩遍,由於不看視頻,所以聽時配合看了文字講述,又是另種認識。
7-28-2019
提起法國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我們就會立刻會想到他的鋼琴曲"月光"(Clair de lune). 家裏孩子有學鋼琴的,都知這是必練曲目之一。十九世紀下頁的法國,以畢索羅,德加斯,莫奈,雷諾阿等一大群年輕畫家發展了自詡為印象派畫家並將一個繪畫流派發展到頂峰:即我們現稱的印象畫派。在藝術上,文學,繪畫及音樂總是相互影響的,所以生長於同期法國文化環境中的德彪西的音樂創作也帶有濃厚的此色彩,他被世人稱為第一個印象派作曲家。我今天又反複聽了兩遍他的月光,曲全長58分鐘。全曲旋律簡單隻有幾個小節反復充於全曲,靜下心來聽這首曲正如看莫奈的畫,有一種蒙矓和融入的感覺。德彪西在這首鋼琴曲中如同印象畫中色彩的處理,這是一種陰影!讓人在迷霧中感到平和安靜,沒有起伏,沒有盡頭,貌似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 也不知帶你到何處?!而實際效果恰恰是在讓你抒發自己的情緒與情感!這是我聽他這首曲子的唯一感覺,對我的作用是讓我平靜下來進而內心沸騰,而感覺到了自己!我最欣賞這個聽眾的評語(見我劫屏的最後一行):奇妙:當我高興時聽這是歡快的曲子,當我悲痛時聽這是悲哀的曲子。正中我下懷!
7-15-2019
比起高貴難懂的巴赫,音樂天才王子的莫劄特,桀驁不馴的貝多芬,多愁善感的柴柯夫斯基可以說是世界公認的德裔音樂巨匠以外的最受歡迎與熱愛的作曲家。他是管弦樂大師,其作品旋律優美,浪漫多情但悲觀,是唯情論者!他的悲劇式人生,使他在53歲就辭世了,但他的音樂作品充滿了俄羅斯民族特有的浪漫與多情。寫了以上幾句是由於今天又看了一遍柴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之一: 天鵝湖。他的天鵝湖(1876),睡美人(1889)及胡桃夾子(1892)是當今世界上聲譽最高演出最多的芭蕾舞劇。天鵝湖我看過多個舞團的版本,最喜歡還是 the virology 舞團。 我們都知道故事情節,這是一個優美空幻的童話愛情故事,但柴以其特有的靈感,異常豐富的感情,細膩以至癲狂的感覺,寫出這部音樂劇,將其個人性格和人生創傷及對所夢想的生活融入舞劇其中,觀後如同讀一部小說,不言而喻!補言,晚上回家自己又花兩小時重看了一遍這部芭蕾舞刡,隻一詞形容:如癡如醉,不可言喻的滿足!建議有條件找到這個the Kirov Ballet 劇團由Yulia 主演白/黑天鵝的1991年版本,一定要享受一下!比較其他國家演出的天鵝湖,還是俄羅斯人詮釋和理解柴柯夫斯基的作品最深最好。這巳不是舞功與技巧的層次,已不是肢體語言的表現,這是心靈的表演。這版本我自2014年開始每年要看數遍,還覺不夠!